数智化驱动新质生产力,华为与天津港谱写「码头童话」

互联见解唐辰说 2024-09-26 17:26:41

百年老码头,如何谱写出一曲「码头童话」?

在央视频最新播出的《数智中国说-谈智一会间》节目中,无人化、全智能化运作的天津港码头刷新了大众对港口的认知。这座百年老码头的环境,不是大众固有印象里的嘈杂和脏乱差,而是安静、规整:无人车来往穿梭装卸集装箱,龙门吊作业也看不到工作人员。

此外,风能、光伏等绿色新能源技术的应用,有效解决传统燃油使用对环境的污染问题,让码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零碳排放”。这被在现场探访的央视著名主持人鲁健称之为“码头童话”。他还提出心中的好奇:他们是怎么完成对这个港区的无人化、全智能化的管理和运行的?

这是一个关于“童话变成现实”的惊叹,也得益于天津港自2019年与华为开始的合作。多年来,双方携手创新,激发智慧港口新质生产力,加速实现天津港数智化转型,为港口行业数智化转型升级提供了“天津港方案”。

南美车厘子,五个小时从港口到市场

天津港缘何要进行数智化转型升级?这很大程度源于人们对更高生活标准的需求。以智利进口车厘子为例,如果运输时间长,一天一个味道。为解决它的“保鲜”问题,天津港开通“水果快线”,从南美洲集装箱装船直达天津后,只需要5个小时,就可以送到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区域大城市。

运输时效的提升离不开港口码头的高效率作业:智能化码头满足24小时作业,效率高而且安全性也很好。此外,它在提高生产效率、打通物流效率的同时,还无需投入太多的设备、人力资源,极大的降低了港口的运营成本。

用天津港(集团)副总裁杨杰敏的话说,智慧码头效能的提升,依靠的是算法、数据,通过不断地优化、分析、迭代,“干活就快了”。在这个过程中,使用了很多底层的关键技术,能够把港口、把全球连在一起,“华为是我们最强大的一个合作伙伴”。

从一颗车厘子里能窥见一座智慧码头的效能。天津港作业效率的提升,最关键的助力来自华为。

从时间线上看,华为和天津港的合作始于2019年。目前,天津港依托全球首个2.6GHz 和 700MHz 融合的 5G 港口工业专网,已建成全球首个全物联网集装箱码头,它连通了“人、机、厂、车、船、箱”六大要素,让看似巨大笨拙的码头机械都能“看得见、听得清、会思考”,改变了港口业“低技术、高能耗、脏乱差”的传统印象,实现了港口运行的高效和智能化管理。

鲁健还关注到一个细节,在天津港码头还整齐停放着成百上千辆崭新的新能源汽车,车头的朝向也不一致,有朝里面的也有朝外的。

杨杰敏解释说,在天津港滚装汽车码头上,这些车辆在自动化工艺的推动下,实现无人化的装载出口。以前,天津港是中国最大的平行汽车进口港,现在不只是进口了,出口量也在快速增长。今年1-5月份,天津口岸汽车出口增速达40%,实现两位数增长。

从车厘子进口的“水果快线”,到新能源汽车出口的飞速增长。从传统的人工作业,到无人化、智能化运作,外界能明显感知到天津港数智化转型升级的价值和成果。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在新质生产力驱动下,快速迭代升级的一个缩影。其背后联手华为给出的解题思路,也可以成为千行万业数智化转型的“样板间”。

闯入无人区,联合创新做出“天津方案”

世界范围内,对港口的信息化、自动化改造,也有一些实践案例,在天津港理论上是可以参考甚至复制的。鲁健也好奇地询问:为何不直接抄作业?

对此,华为中国政企业务副总裁郭振兴表示,天津港码头的转型升级,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引入了人工智能,比如盘古大模型、天筹AI求解器等技术,真正的由自动化往智能化去迈进。

这是一个深水区,更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数智化转型升级之路。华为就此联合天津港,基于自身的数智化技术和转型经验,以及天津港的流程工艺、场景化需求等,创新出一套智能控制和智能决策方案,实现码头的无人化、自动化和智能化。这就是智慧港口的“天津方案”,也是鲁健看到的“码头童话”。

具体来看天津港的几个场景化需求。比如在集装箱的水平运输场景,华为携手天津港基于ART(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 of Transportation,人工智能运输机器人)构建了无人运输车解决方案,形成了智能水平运输系统(FMS),其运行的环境要比常规的城市交通环境复杂得多。

这套方案基于车路云网协同的智能驾驶系统,融合5G+L4级自动驾驶技术、北斗、高精地图等技术,发挥华为“感知-联接-云计算-智能控制”产品组合的优势,实现对港口环境的精确感知、智能避障。其现实效果就是开篇鲁健看到的一幕,无人驾驶小车在港口有序作业,24小时全自动化高效运营。

再比如,在岸桥的集装箱装卸场景,华为则基于F5G(The 5th Generation Fixed Networks,第五代固定网络)技术,为天津港搭建了F5G全光工业网超远控方案。

需要补充的是,如果说5G是天上一张网,那F5G就是地上一张网,具备的高带宽、低延时、传输稳定和抗干扰等特性。在这套技术的支持下,可实现20公里内的时延不到1ms,满足了港机设备自动化操控指令和多视角视频的回传,工作人员更可坐在舒适的房间内,通过屏幕远程操控和操作,实现码头岸桥、场桥等的无人作业。这样,塔吊司机在减低劳动强度的同时,也提高了安全性和作业效率。

通过对这些一个个具体场景的升级改造,天津港也按下了转型升级的加速键。现在的天津港集装箱码头,已经见不到现场工作人员,仅有的人员进入到了智能控制中心。这是控制整个码头智能化运行的“中枢大脑”,也是天津港最核心的部门。

在这里,华为云数字孪生技术得到充分应用,实现了包括岸桥、集装箱卡车等主要对象、吊车司机抓取过程、港口调度流程和规则的全面数字化,还包括整个港口调度流程、调度规则的数字化等。相当于,现实港口遇到的一些作业问题,可以在数字孪生的虚拟世界里提前解决,大大提升生产效率。

通过这套数字化系统,物理世界中的设备、船舶、车辆、道路、集装箱等,都能在数字孪生系统中一一对应,为港口的规划、设计、运营和管理提供了更高效、更精细的手段。

事实上,华为和天津港没有简单粗暴的“抄作业”,联手闯荡无人区,也有现实因素的考量。 鲁健所提的参考案例里,就有荷兰鹿特丹港,作为世界上第一个集装箱自动化码头,它采用的是AGV+磁钉导航的方案,即在地面铺设磁钉进行导航,使用AGV沿固定圆形路线运行,从而完成集装箱从岸到场堆的水平运输。

虽然过去20多年,鹿特丹港方案被很多港口模仿,但其离真正的智能化还有很多课要补,比如其车辆只能按固定路线行驶,存在路线长、不灵活、堆场前沿占用面积大等弊端。而且,它的工艺和设备多为专用,也就是垂直布局,和传统码头不太一样,整个堆场和前沿无人驾驶区是全物理上分割出来的。

这种采用非通用技术的方式,也会产生前期建设费用贵、后期运维成本高、升级改造难等问题;并且,因为其工艺布局的限制,直接用来对传统码头进行自动化升级不太可能。

杨杰敏结合天津港和其他传统码头的现状总结,类鹿特丹港方案的不足之处很多,突出表现在两点:贵和复制难。华为联手天津港“从0到1”,使用5G、F5G、无人驾驶、AI等新技术创新打造的“天津港方案”,较先前方案对传统码头的智能化升级,有几大改进:

首先是码头改建造价大幅降低。采用天津港自动化、数智化的无人码头方案,其造价比鹿特丹港式的自动化码头,造价至少能降25%以上。

其次,天津港方案最大的好处是,推广时的技术成果完全可以共享。比如该方案采取的工艺布局和传统人工码头的工艺布局是一样的,不需要预埋磁钉,自动驾驶技术可复制性强,堪称“拿来即用”,可快速对传统码头进行改造,落地应用。

第三,天津港的智能化水平更高。比如为解决困扰行业多年的调度和排产难题,双方基于华为云天筹AI求解器这一根技术,打造了智能计划调度系统,解决困扰行业多年的调度和排产难题。实现分钟级算法规划,动态调优船舶入港泊位计划、岸桥作业计划、集装箱配载计划和堆场计划,助力天津港的设备利用率提高了15%、船舶在港时间缩短了10%。

要知道,目前全球集装箱码头95%以上都是传统的人工码头。这些码头如何走向自动化、无人化、智能化,是个很大的课题。在攻关这个课题时,华为也深知,“从0到1”的突破是最为艰难的。

就像郭振兴所说,在天津港智能化升级过程中,最大的挑战还是基于人工智能的模型开发,这在以前是完全没有的。比如船舶的调度算法,运输系统的资源匹配算法等,都是联合天津港从无到有的开发,不断积累基础算法和数据才得以完成。

对千行万业来说,这释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数智化转型之路上,华为深耕领域 30 多年,本身就是数智化转型的实践者,有它在探索无人区,自身的数智化转型和实践经验打底,可以携手更多行业内客户、伙伴实现0到1的突破,再完成1到3的创新,3N的复制等等,进而激发新质生产力,让越来越多的行业客户触达数智世界。

由“术”到“道”,华为助力数智化转型“有一套”

很多人也可能会有类似的担心,华为的“天津港经验”能复用到其他行业么?唐辰的答案是:当然可以。

在复盘华为和天津港联合创新,共同谱写新质生产力下的「码头通话」时,唐辰发现,其过程呈现出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在不断的“验证-迭代-进化-赋能”。这也是华为深耕ICT领域30多年,技术和能力的释放。

具象起来看,华为本身就是数智化转型升级的实践者,不断在技术的无人区深挖、积累,并且将5G、F5G、AI等根技术,在港口、矿山、工厂乃至城市等场景逐个验证,形成一个个可复制的应用场景方案。随着数智化升级的深入,华为携手合作伙伴对这些方案不断迭代,进化成功后,都可以一键复制到另外一个全新的场景里边去,让各行各业都能够轻松享受到数智化带来的好处。

郭振兴在与鲁健对话过程中的一个细节,给唐辰的研判予以了验证。他在节目中表示,天津港花了3-4年时间孵化出来的算法,其复制到另外一个港口的准确度也能达到90%以上。这也意味着新港口不用再重新训练一遍,可以直接拿去用,只需要在使用过程中,针对具体的新问题,在原有的基础上再迭代。

从0到1最难,但是从1到3、3到N就相对比较容易了。这也意味着天津港方案移植到其他传统港口,不需要重新开始,大大降低了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成本。

与此同时,郭振兴还提到一个很重要的背景:华为有技术积累和转型经验,行业客户有创新需求。正是这样的“缘分”,华为和行业客户才一拍即合,共同书写新质生产力的典型案例。

套用一句话就是隔行不隔“理”,这也就是“道”和“术”的意义。“术”可以在具体场景,比如港口、金融、矿山等场景发挥具体的效用。“道”就是实践方法或者方案,可以复制到千行万业之中。

由“术”到“道”,为推进行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华为进行组织架构调整,成立了多个行业军团,实现短链条运作,与客户、伙伴一起创新孵化场景化解决方案,打造行业数智化转型的灯塔。天津港智慧港口的建设,就是华为交通智慧化军团与天津港联合打造的标杆案例。

与此同时,华为也总结出一套助力数智化升级的实践方法。即架构先行,平台先行,场景创新,迭代前进。

首先是架构先行和平台先行。华为利用过去30多年服务各个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经验,提出了行业智能体参考架构,并将其分为智能感知、智能联接、智能底座、智能平台和AI大模型五层。

天津港的数智化转型,就是在这套行业智能体参考架构的指导下完成的。首先,华为利用5G、F5G、传感器等优势的根技术,搭建起智能感知和联接的基石;然后基于华为云、存储构建智能底座,提供通用计算、AI计算、数据入湖等能力;再利用智能平台提供的各类智能化工具,将数据进行建模;最终,通过AI大模型等实现了港口设备的自主运行和智能控制。

华为行业智能体参考架构

这就像在打造一个具身智能机器人,有各种的部件架构,核心部位是智控中心,手和脚就是在港口作业的无人小车和塔吊,其图纸就是这个行业智能体参考架构。华为基于图纸,打造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智能底座和智能平台,不断迭代其自主感知、自主决策和自主行动能力,形成一个各行业都通用的智能化模型。

接下来是场景创新和迭代前进。在天津港案例中,双方通过联合创新机制,华为提供自身转型经验和根技术,包括F5G、 5G+L4 级自动驾驶技术、人工智能大模型、天筹AI求解器等。天津港提供创新需求,联合打造了全球首个“零碳智慧码头”。

就目前来看,华为和天津港的联合创新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双方以此为跳板,开始制定未来发展的规划,将“港产城融合一体化”确定为天津港数智化转型远期目标——双方将继续加强生产智能化、运营数字化,实现港口运营效率的进一步升级。

日前,双方已共同发布了PortGPT港口大模型,将华为盘古大模型与港口业务场景、行业样本深度融合,形成百万级的港口专业样本库,实现大模型在港口生产领域的应用落地。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近年来,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技术为支撑的新质生产力,正快速重塑着千行万业。

天津港案例中,唐辰明显的发现,数智化驱动新质生产力,大大加速了天津港实现数智化转型升级,成功打造出世界首个零碳智慧码头,双方也实现了“1+1>2”的效果和价值创造。

这对于整个港口以及更多行业来说,其最大的意义还在于,无人区被探索,后来者的路就通畅的多。并且华为的“实践方法”其实可以在更多行业、更多领域进行复用,进而帮助千行万业激发新质生产力,真正实现“数智世界,一触即达”。

我是唐辰同学,关注互联网科技及商业故事。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唐辰同学」

钛媒体、36氪热榜

澎湃新闻月榜

界面新闻优质榜单

腾讯新闻2023年度优质答主

2023搜狐新闻年度优质创作者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23年度优秀作者

2023网易新闻年度内容合伙人

界面、36氪、钛媒体、澎湃、蓝鲸、知乎专栏认证作者

0 阅读:1

互联见解唐辰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