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喜欢给孩子灌输这3种观念,孩子长大后很难获得幸福感

杉杉评育儿 2024-07-25 14:27:37

最近《我家那闺女》热播,看到卢昱晓一家人的生活状态,第一次深刻体验到父母真的是有不同的等级。在节目中卢昱晓妈妈说“我们努力赚钱供晓晓读书真的很幸福”,这一句话让千万网友都破防了,原来真的有父母无论为孩子做什么都是真心感受到幸福的,难怪长大后的卢昱晓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感!

而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父母就如同网友所说的我们从小听到的是“爸爸妈妈养你不容易,你要好好学习,你要听话,长大了要孝顺我们 。我们供你吃供你穿,你还不好好学习。我为了你这么辛苦,你还那么不懂事。”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打着“我为你好”的名义,在孩子的心理和身体上不断地伤害他们,最后还抱怨孩子不懂事,不懂感恩。苏珊·福沃德教授在《中毒的父母》一书中说:“小孩总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父母怎么说孩子,孩子长大后很可能就成为父母口中的样子。父母喜欢给孩子灌输这3种观念,孩子长大后很难获得幸福感!

01 总喜欢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

“不准哭,你看人家那个小妹妹都没哭”

“你看看人家考得多好,你真的是没用”

“你还好意思玩,你看人家倩倩放假半个月就把作业写完了”。

在《正面管教》中说到:大多数的父母虽然也知道拿别人家的孩子与自己家的孩子对比是不明智的行为,但他们仍然会忍不住去做比较,即使不公平对比,也会在心里默默地比较。从成绩到兴趣,从身高到体重,从脾气到饮食等等。

父母拿自己家孩子和别人家孩子作比较,虽然说这样做的目的是想激励孩子,但这些很多时候是源于父母自己内心的欲望。而这种欲望往往是忽略了孩子个人的感受,但是种“负性攀比”会让孩子产生一种无能感,觉得自己就是不如别人,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出现自我评价低、毫无价值感的病态心理。同时也会让孩子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习惯忽视自己的感受,只用外界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让孩子不敢做真实的自己。

02 喜欢和孩子抱怨

“到处都是你们的玩具,就不能好好收拾?”

“我每天上班已经很累了,你就不能帮妈妈做些事?什么都要我做”

“我们辛辛苦苦赚钱,你还不好好读书,你对得起我们?”

抱怨看起来是外界因素引发的,实际上是对自己无法接纳,想要通过这种方式传达内心的需求。一个内心无法接纳自己的人,在外部世界就会像一只刺猬,抱怨就是身上的刺。爱抱怨的人本身虽然没有恶意,但他不断用这些刺来刺痛别人。

在抱怨中长大的孩子,更容易有消极的情绪,而且抱怨作为一种负能量,具有很大的传染性,孩子长大后遇到什么事也习惯喋喋不休地抱怨。

03喜欢贬低嘲讽孩子

“学画画学了一年多了,还画成这样,你真的是笨”

“你才考那么几分,长大后还想当医生,你就是在做梦”

:这么简单的题目你都不会,你是猪?”

喜欢贬低嘲讽孩子的父母并非是有意要伤害孩子,他们只是恨铁不成钢,喜欢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激励孩子进步。可是事实 ,贬低、讽刺嘲讽孩子不会让孩子进步,反而让孩子感觉被别人轻视。贬低嘲讽是一种“语言暴力”,它会让孩子形成一种低能力的知觉,让原本乐观开朗的孩子变得沉默,原本内向的孩子变得更加迟钝。

长期被父母贬低嘲讽,孩子会觉得父母不爱自己,没有安全感,亲子关系变糟糕。父母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会影响孩子的整个童年,甚至是孩子的一生。

《儿童沟通心理学》书中就说到“语言沟通是正向沟通的大忌,它会把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等光明的力量,全部无情摧毁。”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很难有什么大作为,更难获得幸福感!

写在最后

李玫瑾说过:“每一个被废掉的孩子背后,都站着一对不接纳孩子的父母。”父母有多不接纳孩子,孩子就有多不接纳自己。你说过的每句话,就是孩子的人生路上的一块砖,你怎么说,孩子以后就是什么样,做个好好说话的父母!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0 阅读:31

杉杉评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