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帕登按照儿童游戏的社会性参与程度,将游戏分为6个阶段:空闲行为、旁观者、单独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若加上年龄又可以将孩子的社交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0-2岁时,空闲行为和旁观者行为都出现在此阶段,孩子会花很长时间独自玩,他们只是随便看看,无所事事。1岁内更是,孩子会一个人看或者玩自己的玩具、小手小脚之类的。此阶段的孩子不需要和其他孩子玩,他更愿意和家人在一起,即使带他去小朋友多的地方,他们也不会展现出对其他孩子的兴趣,这是正常的现象。父母在此阶段别急于让孩子去社交,更别强迫孩子去分享,而是要放轻松。
2岁后,就进入平行游戏阶段。此阶段,孩子会乐意和他差不多大的孩子待在一起,但他们的互动和交流仍然比较少,看似大家在一起,实际上各玩各的玩具。此时是孩子社交的启蒙阶段,孩子能够意识到身边有同伴,偶尔也会去观察他们,所以父母在此阶段可以让孩子多接触同龄人,虽然孩子不会马上就开始社交,但已经进入准备阶段。若孩子间有矛盾和争执,父母不要批评和指责孩子,而是正确地引导他们,教会孩子基本的社交规则。
3岁后基本上就进入联合游戏阶段,他们会找同伴一起玩同一个游戏,互相模仿做同一件事。比如过家家时,一个人煮饭,其他孩子也会跟着煮饭、煮菜,他们间会有简单的交流,但没有共同的目标。此阶段的孩子已经适应了周围有同伴的生活,他们也需要去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因此通常3岁以后孩子就会进入幼儿园。除了幼儿园,父母可以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社交圈,让他接触同龄人,让他和同龄人玩更长时间。
四五岁时,就大概进入合作游戏阶段。此阶段的孩子懂得了游戏的规则性,和同伴在一起玩耍时会遵守一定的规则,并且会进行分工、合作。比如共同搭一个积木城堡,他们会合作完成。而且此阶段的孩子通常有了“好朋友”的概念,他们不再像小班时那样黏着父母不愿去幼儿园,而是开始盼着去幼儿园,和好朋友玩。父母在此阶段就要开始慢慢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很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