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只是说话不清楚,长大就好了?”70%的家长都有过这样的想法。小编看过《北师大儿童语言发展课题组年度报告》。结果触目惊心!
课题组对3000名学龄儿童的追踪数据显示: 4—6岁未干预发音问题的孩子,小学三年级时阅读理解力比同龄人平均低23% ,因为个人语言障碍问题引发的社交退缩行为,居然高达41%。

报告中有一个真实案例 :7岁的小明(化名)因将“苹果”说成“苹朵”,长期被同学模仿嘲笑,逐渐拒绝课堂发言,甚至逃避集体活动,语言能力一直停滞在5岁水平,最终被诊断为“继发性语言发育迟缓”。
不可忽视的恶性循环链条发音问题→同学嘲笑→逃避发言→语言停滞→阅读力下降。这就是很多孩子绕不开的恶性循环链条。
有超过一半的发音不清的学龄孩子都被取过外号,比如“大舌头”“半语子”“小结巴”等等。自信心受到打击,出现自卑情绪,总觉得自己抬不起头。
老师为了照顾孩子的颜面,在课堂上不敢提问,孩子遇到难题也不敢主动问询,他们的学习成绩普遍都不理想。更麻烦的是,长期负面情绪会影响语言逻辑组织能力。很多老师反映,平时这些孩子在朗读课文时,错误率是其他孩子的3倍以上。

构音器官肌肉协调性在4岁后快速发育,6岁前可塑性最强。错过此阶段,错误发音模式将固化为“肌肉记忆”,矫正耗时增加2—3倍。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孩子大了以后,错误发音越来越顽固的原因之一。
孩子发音不准,家庭自测小技巧孩子发音不准,怎么观察?分享2个方法:
1、按照儿童音位习得规律,自测
根据孩子的年龄,测一下,音位习得是否落后?

2、发音特征分类,构音障碍常见的14个类型
看看孩子的发音是否符合以下特征


提醒家长
发音不准并不是几个简单的“口肌操”,就能解决问题的。构音障碍类型一定要分清楚,功能型,器质型,运动型三个类型的纠正策略和技巧都不同。千万不要把别人的方法随便用在孩子身上。
参考材料:《4-6岁儿童发音自测表》《中国构音障碍康复治疗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