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患者术后有时会被建议做基因检测,还得送到医院外的基因公司,费用也不低,忽悠人的吗?并不是。
如今医疗技术进步飞快,治疗要求也越来越精准,基因检测顺应这一发展而出现。
通过基因检测,清楚了解肿瘤的特性,比如对某些药物是否敏感,从而为患者量身定制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更精准地打击病魔。缺点是费用高。
基因检测适应人群
乳腺癌因个体差异存在很多不一样,临床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评估也就有很多不一样,传统的病理诊断和组织学分型方法已逐渐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基因表达谱和基因芯片的多基因检测技术的问世,为乳腺癌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了帮助。
早期乳腺癌多基因检测就像是一个精细的分层器,能够准确评估患者的预后风险,筛选出那些低风险、能够豁免化疗的患者,避免患者承受不必要的治疗痛苦和经济负担,真正实现了避免过度治疗。
而且,基因检测还能为辅助放疗和内分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治疗方案更加个性化和精准化。
那么,哪些人群需要考虑进行基因检测呢?
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指的是肿瘤直径小于5cm、淋巴结阴性或阳性在3枚及以内的情况。
在当前的实践中,存在多种多基因检测工具,它们各自具特点。如,21基因(Oncotype DX)、70基因(MammaPrint)、12基因(EndoPredict)、50基因(Prosigna)、28基因的RecurIndex以及乳腺癌指数(BCI)等。
注意,中国抗癌协会与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推荐21基因检测和70基因检测,其它基因检测推荐的级别为可选方案。
21基因检测
21基因检测包含16种与乳腺癌密切相关的基因和5种参考基因,进行分析,然后通过一套计算公式,转化为一个叫做复发风险评分(RS 评分)的指标,为乳腺癌患者的复发风险评估、预后判断以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指导信息。
RS评分把复发风险评估结果分成了低、中、高三个等级。评分越低,意味着乳腺癌复发的可能性越小,从化疗中的获益也越少。
如果您的RS评分≤10 分,不论年龄都可以不用化疗,单纯使用内分泌治疗就可以了,减少化疗带来的痛苦和不良反应。
年龄大于50岁,RS评分在11-25分之间,内分泌治疗就可以了。
若年龄小于等于50岁,RS评分在11-15分,也可以只进行内分泌治疗,若评分在1-25分,那就需要化疗加上内分泌治疗双管齐下。
而当RS评分≥26 分的时候,不论年龄,推荐化疗加内分泌治疗。
目前,21基因检测主要适应于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区域淋巴结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判断否需要进行辅助化疗,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检测方法。
70基因检测
乳腺癌70基因检测是70个与增殖、侵袭、转移、机制完整性和血管生成密切相关的基因。通过分析,评估早期乳腺癌患者发生远处转移的风险,为患者量身定制最适合的治疗策略。
那么,哪些患者适合进行这项检测呢?
一般来说,⚠️临床风险评估为低危的患者不建议做70基因检测。
复发风险低危的判定标准,患者淋巴结阴性,需同时满足 pT≤2cm(肿瘤大小)、组织学 1 级、淋巴管浸润阴性、HER2 阴性、年龄>35 岁、ER/PR 阳性以及 Ki67≤20%或实验室中位值等条件。
当患者接受了70基因检测后,结果通常分为两种情况。
如果检测结果为正分,意味着患者属于低风险,即便不接受辅助化疗,也有望获得良好的长期预后。如果检测结果为负分,那就提示患者处于高风险状态,术后辅助化疗则是需要考虑的治疗。
在基因风险评估为高危时,推荐化疗。而在低危的情况下,年龄因素也会对治疗方案产生影响。
对于年龄>50岁的低危患者,一般不推荐化疗,但对于年龄≤50 岁的低危患者,不要轻易放弃化疗的可能性,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进行化疗。
21基因检测与70基因互换?
虽然21基因检测和70基因检测是乳腺癌常用到的两种检测方法,但它们可不是一回事,⚠️不能相互替换。
21基因检测,会把患者按照基因情况分成不同的风险层次。如果被检测出是基因高危人群,推荐化疗,通过分层,更有针对性地为患者制定治疗计划。
70基因检测与21基因检测不同,70基因检测里面没有ER、PR、Ki-67及 HER-2的表达水平这些信息,而且也不会对患者的淋巴结状态进行分层统计。
70基因检测主要是针对那些已经被认定为临床高危的患者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只有高和低两类基因复发风险分级。如果检测结果是基因低危,那就有可能豁免化疗。
所以说,21基因检测和70基因检测从检测内容到结果解读都有所不同,它们为患者提供的是不一样的信息。
结语
在对抗乳腺癌的道路上,多基因检测是帮助我们实现精准治疗的重要手段。但是,当下还没有一个检测平台能满足所有乳腺癌患者的需求。而且,很多医院都没开展这类基因检测项目,检测费用也不低,常常得患者自己掏钱。
期待未来检测成本能大幅降低,医保政策也能覆盖到这一领域,让更多患者不再因为费用问题而对先进的检测技术望而却步,让每一位乳腺癌患者都能有机会获得更精准、有效的治疗,重燃生命的希望!
参考文献:
中国抗癌协会与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