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里,不少东西开封后一次用不完,很多人图方便,就随意把它们摆在桌子上。
要是在冬天,这么做问题可能还不大,可要是天气热起来,就像最近这段时间,东西放在外面很容易变质。
实际上,好多东西只要开封了,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最好都放进冰箱里保存,但好多人都没意识到这点,没把这事当回事!

1、酱料类
我们平时吃的蚝油、沙拉酱、番茄酱这些酱料,没开封的时候,因为是密封包装,里面基本上没有细菌。

但是一旦开封,情况可就不一样了,酱料就会接触到空气和水分,这简直就是给细菌繁殖提供了机会。
就拿蚝油来讲,它富含蛋白质,营养特别丰富,按道理这是好事,可在常温环境下,微生物就会盯上这些蛋白质,利用它们让蚝油发酵,最后直接导致蚝油变质。

再看看沙拉酱,它油脂含量超高,在高温环境里,油脂就会分层,然后酸败,那味道变得,简直没法闻。

所以,为了能让酱料保存得更久一些,每次用完一定要把瓶盖拧紧,然后放在冰箱冷藏区的上层。
这里要注意了,千万别放在冰箱门上,因为冰箱门老是频繁开关,温度一会儿高一会儿低,波动特别大,对酱料保存一点都不利。

要是没把酱料冷藏保存,哪天你发现酱料表面长霉了,或者味道发酸了,可千万别再吃了,吃了大概率会拉肚子,到时候遭罪的是自己。
2、乳制品
牛奶、奶油奶酪、酸奶这类乳制品,要是一次没用完,一定要密封好放进冰箱。

先说牛奶,开封后,细菌就像找到了绝佳的生存场所,24 小时内数量能增长到原来的 10 倍。即便经过高温杀菌的牛奶,开封后也难免会受到二次污染。

奶油奶酪水分含量高,在常温下放 2 天,就会变得黏糊糊,甚至可能长出霉斑。
酸奶含有活性菌,这些活性菌能提升酸奶的口感,但要是温度过高,活性菌就会加速死亡。所以,把酸奶冷藏,才能保持原本的口感。

牛奶和酸奶开封后,都要在 2 天内喝完。要是发现牛奶或酸奶表面结块、分层,还散发酸臭味,就得马上扔掉,不能再喝了。
3、坚果类
很多人可能觉得,坚果嘛,放柜子里就行,还需要放冰箱?其实,真得放冰箱,尤其是核桃、腰果、碧根果这些常见的坚果。

为啥呢?这些坚果的脂肪含量超过 50%,这脂肪一碰到氧气,就容易被氧化。一旦氧化,坚果会散发出特别难闻的哈喇味,吃起来口感也变得很差。
夏天的时候,这情况更严重。气温超过 25℃,核桃仁变质的速度能加快 3 倍。

所以,要把坚果用密封罐好好装好,放进冷藏室,这样差不多能保存 6 个月。
要是哪天打开坚果,发现果仁变软了,颜色变深了,或者有股油味,那可千万注意,这说明坚果已经产生了有害自由基。

别舍不得那几十块钱,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这种坚果就别再吃了,该扔就扔。
4、饮料类
像鲜榨果汁、植物奶、碳酸饮料都有各自存放的讲究。
鲜榨果汁开封之后,里面的维生素 C 流失速度特别快,每小时大概会流失 2%。

而且随着时间慢慢过去,细菌繁殖也很厉害,24 小时之后,菌落总数超标的概率能达到 67%。
像杏仁奶、燕麦奶这类植物奶,它们里面没有添加防腐剂,所以开封之后必须在 48 小时之内喝完。

碳酸饮料大家都喜欢喝,把它冷藏起来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流失,如果开盖之后在常温下存放超过 8 小时,二氧化碳都跑掉了,饮料就会变得甜腻腻的,也没有那种气泡感了,喝起来就没那么爽了。

5、干货类
枸杞、银耳、茶叶这些干货类的东西,别以为它们表面干巴巴的,其实含水率超过了 10%。
开封之后,一旦碰到潮湿的空气,就容易吸潮。吸潮之后问题可大了,很可能会滋生黄曲霉菌,这可是一种强致癌物。

比如说枸杞,在梅雨季的时候,在常温下放 3 天,就可能结团发黏,所以我们要用夹子把开口封好,再装进保鲜盒冷藏起来。
茶叶比较特殊,建议单独存放,因为它特别容易吸收其他东西的味道,要是和别的东西放在一起,就会串味,影响口感。

要是发现银耳变成深黄色了,或者茶叶有霉味了,那就直接扔掉,别想着冲洗一下还能接着用,因为这些变质的迹象说明它们已经被污染得挺严重了。
6、药品类
眼药水、胰岛素、益生菌这些药品,开封后都应该放进冰箱储存起来。
眼药水开封之后,会接触到泪液蛋白,在常温环境下,特别容易滋生绿脓杆菌,这是对眼睛危害很大的一种细菌。

胰岛素笔芯对温度要求特别高,如果超过 30℃,就会结晶失效,所以必须冷藏,但是可千万不能冷冻,冷冻也会让胰岛素失去效果。

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属于活性菌,在高温下,24 小时之内就会有 90% 失活。
对于所有药品,一定要按照说明书上标注的 “启封后保存条件” 来存放,不能凭着自己的想法和经验来判断,不然药品失效还是小事,要是因为用了变质的药品影响了健康,那可就麻烦大了。

这期的分享就到这里了,这6样东西开封后一定要放进冰箱,千万不要大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