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烟台山上天宁寺的传说故事

小郑一八 2024-11-28 13:47:05

福州烟台山原先因天宁寺而初名“天宁山”,后别称“盐仓山”(简称仓山)、“仓前山”。据《藤山志》载:“自元末迨清初,中洲设有炮台,炮城,因于隔江藤峰绝顶,设立烟墩,以为报警之用。”故名烟台山,烟台山已经成为福州著名的景点,但天宁寺目前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了。

有关天宁寺,福州民间有如下的传说:

宋代状元蔡襄,乃莆田人士。一次,他满怀希望地进京赶考,却遗憾落榜,心中愁云满布。于是,他搭乘一艘商船,打算返回福建老家。不料,船行至浙江舟山海域时,突遇狂风巨浪,只得紧急驶入闽江口的一处港湾避风。蔡襄因此换乘小船,伴着“咿哑”的摇橹声,缓缓驶向内港。直至深夜,小船才在南台岛靠岸。

那时的南台岛,荒凉寂静,人迹罕至。蔡襄因长时间乘船,早已心生厌倦,便决定上岸走走,散散心,同时寻找一处歇息之地,待明日再做打算。他沿着崎岖蜿蜒的小山路前行,走了许久,却未见人家,更无灯火。心中愈发慌乱,但总算在走了十几里后,发现了一座小寺。蔡襄心中稍安,心想:“和尚以慈悲为怀,定会助我一臂之力。”

他走近寺门,轻轻叩响门环。门开半掩,一位和尚探出头来。蔡襄说明来意,那和尚却在月光下见他衣衫褴褛,又得知他是个落第的书生,便婉拒道:“本寺狭小,难以容留客人。”蔡襄恳求道:“那能否让我在大殿借宿一宵?”和尚却摇头拒绝:“大殿乃清净之地,岂容俗客打扰。”说完,便“咣当”一声关上了门。

蔡襄倍感尴尬,无奈之下,只得转身离去。走了半路,他又转向另一条小路,走了不到半里,便看见一座孤零零的小庙立在路旁。庙宇破败不堪,大门半掩,一扇门已歪倒在地。蔡襄侧身进入,踏着破瓦“吧哒”作响,来到大殿。月光透过破瓦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宛如各种形状的灯光。他见香案桌是土制的,上面积满了厚厚的灰尘,便想:“这便是我今晚的床榻了。”于是,他拔起草来拂去灰尘,疲惫不堪地躺下,很快便呼呼大睡。

殊不知,这座小庙竟是老虎的巢穴。平日里,行人和砍柴人都不敢靠近,因此庙宇才如此破败、肮脏。半夜时分,老虎外出觅食归来,一到门口便听到蔡襄的鼾声。它知道里面有人,但“老虎惊人”,蔡襄若未睡着,定会吓得魂飞魄散。而此刻的蔡襄却睡得正香,老虎见状反而吓得不敢上前,只能在殿外来回吼叫,直至天明才离去。

另一边,那位拒绝蔡襄的小寺和尚,从半夜到天亮一直听到老虎的吼叫声。他心想蔡襄昨晚定是投宿在那座破庙里,恐怕早已成了老虎的“点心”。于是,他一路走来查看虚实,却发现蔡襄完好无损地躺在香案桌上做梦。和尚见状,惊讶不已,料定蔡襄将来必成大器。他立刻转怒为喜,唤醒蔡襄,连连称他为“相公”、“贵人”,并将昨夜之事告知。蔡襄听后如梦初醒,和尚再三邀请他到小寺住下,热情款待。

后来,蔡襄终于考中状元,并两度出任福州太守,官至端明殿大学士。福州地方官得知他在仓前山的这段奇遇后,便在那山间建起一座大禅寺,名为“天宁寺”,后改称“天安寺”。明代时,他的后裔一部分聚居在仓前山十锦词,还建起了一座“蔡忠惠公祠”,至今保存完好。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