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弟子的4段对话,读懂了,你就活通透了

飞鱼史记 2024-08-24 15:55:21

在很多人看来,《论语》只是腐朽的糟粕,是现代人无需深入研究的一部著作,甚至有些人觉得让孩子们学《论语》更是毫无用处。

曾经的我,也是这种观点的支持者,尤其是上学的时候,觉得背诵《论语》就是一种折磨,不仅拗口,而且不通其意。

可是转眼数十年过去,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人生也有了不同的感悟,而当我再翻开《论语》去品读的时候,才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

《论语》并不是我们背的,而是给我们用心去感悟的,当我们真正能读懂《论语》的时候,才意味着成熟了。

《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

内容多以对话为主,而孔子与弟子的这四段对话,更是对人生的深刻感悟,读懂了,你也就活通透了。

一、为人

原文:

子张问行。

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译文:

子张问孔子:老师,一个人在外怎样才能站得住?

孔子回答说:说话忠诚守信,行为笃实严谨,即使到了偏远的部族国家,也能够通达。说话不忠诚守信,行为不笃实严谨,即使在我们自己国家,能走下去吗?

感悟:

在很多人看来,活下去实在太难了,尤其是当遇到困难时,身边连个能帮助的朋友也没有,更加觉得在社会上无法立足。

可是当我们出现这种感觉的时候,或许并不是这个社会出现了问题,极有可能是我们自身出现了问题。

正如孔子所说,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将诚实守信放在第一位,这才是我们能在社会上立足的基本。

二、处事

原文: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子贡问孔子:老师,有一句话能受益终身吗?

孔子回答说:如果有,那一定是“恕”,自己所不喜欢做的事情,不要施加给别人做。

感悟:

孔子所说的这句话,至今被人们奉为人生经典,这自然也是我们处事要秉承的大原则。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当我们自己都不愿意去做的事情,那就不要要求别人去做。

毕竟,连我们自己都接受不了的事情,又怎么能强加给别人去接受?

这句话同样也可以有着延伸理解,就是不要用我们的想法去看待别人,不要想当然地以为别人就能接受自己不要的东西。

三、交友

原文:

子贡问友。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译文:

子贡问孔子:老师,应该如何对待朋友?

孔子回答说:发现朋友不足之处,要诚恳相告并引导他向善。朋友要是不接受劝导就算了,不要再自讨没趣了。

感悟:

俗语有云:朋友多了,路好走。

只是人生在世,哪那么容易交到知心的朋友,殊不知,有时候在自己背后捅刀子的,往往就是自己最信任的朋友。

当然,以心交友,还是不缺朋友的,但是对待朋友也是需要讲究方式的,不然再好的朋友也只会一拍两散。

至于说要讲究怎么一个方式,孔子认为,当发现朋友的缺点要及时劝他改正。

当我们劝过一次之后,如果朋友并不改正,那么就没必要再劝了,还是早点远离的好,毕竟这样的人,并不值得深交。

四、父母

原文: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译文:

子游问孔子:什么孝道?

孔子回答说:今天很多人把孝单纯理解为能供养父母就行了,但狗和马不也有人养吗,如果不能尊敬父母的话,凭借什么来区别呢?

感悟:

曾经看过这么一段话:

我们上大学的时候,总感觉父母给的1500元不够花,心里怨气非常大,但是等到我们工作成家之后,却觉得每个月给父母1000元几乎都要了命。

是啊,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孝顺父母就是供养他们到老,让他们能填饱肚子就行。

对于这种观点,孔子觉得实在是让人无法理解,因为他所认为的孝道并不是这样,因为狗和马也有人喂养,难道这是因为孝道吗?

当然不是。

而在孔子的观念里,孝道还得要尊敬父母。

其实现在我们的父母需要我们尊敬的同时,更需要我们经常陪伴他们,有空陪他们说说话,吃顿饭,这便足以他们快乐许久。

所以,无论什么时候,当我们有空的时候,一定要读读《论语》,正如钱穆晚年所说:

我认为,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论语》。

那么,您今天读《论语》了吗?

参考文献:《论语》等。

(图网,侵删)

0 阅读:1

飞鱼史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