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限价走高:是不可逆的必然,利大于弊

那些房段子 2023-10-11 11:52:16

成都新房清水限价越来越高,是市场的必然,不可逆,利大于弊。双限地在21年开始火热起来,加上集中供地,市场关注度蹭地就起来了,当时清水限价多少大家还记得吗?我不说很差的地段,就是中上水准的,基本上限价大概是1.7-2.8万,好些如今看来比较核心的地块,限价是2-2.5万左右。到了22年,限价就有明显提升了,至少有突破3万的“刺头”了,大多限价定在了2.5-3万之间。然后23年的土拍,虽然不集中,但是有数据显示,破3万是常态,假设不到3万,还真不好意思出门打招呼(成华除外),最豪的高新、金牛和锦江已经来到了3.6万的风口浪尖。但大家很容易忽视双限地的另外一个指标:限地价(楼面价)。与隔年跳涨5k的清水限价不同,地价的涨幅要温和得多,到目前为止,能超过2万的都为数不多,超过1.5万的都可以进入50强排行榜,绝大多数都是1万多的状态。比如截止23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楼面价前十的17宗地(有并列的),基本来自于19-22年,真正来自23年的只有5宗。

这更能佐证一个问题:房地价差,逐年不断拉大。也就是说,开发商的成本并没有急速增加,反而利润却越来越高?这不是赤裸裸的欺负购房者嘛?但,为啥我又说“利大于弊”呢?

成都土拍市场,这几年明显的一个趋势是楼面价(限地价)的涨幅远远赶不上清水限价的涨幅,这也给开发商带来了明显的“利润”。成都这种超大城市,哪哪都要花钱,不可能完全剥离土地财政,所以土地市场不能垮,但开发商也不是慈善家,因此必须要给到足够的盈利空间。不然像前几年,正经开发商纷纷不拿地,只能地方平台公司兜底,左手倒右手,吃相很难看,也非常不健康。最终解决办法是,以时间换空间,把压力转嫁给购房者。以前限价低,开发商绞尽脑汁,最终纷纷挖地下室,拉高正常楼层均价,怨声载道;加精装包,搞惊装修,所以交房即wq成为新常态。看似限价后维护了购房者的利益,但折腾一圈,其实两败俱伤,大家都在内耗内卷中消磨彼此意志,是非常亚健康的楼市状态。进入到23年,成都楼市有了很多新的变化。楼市舆论风口浪尖,购买力整合半推半就,下行压力陡增,这使得开发商找不到借口,不得不在价格和产品上让步。价格上大家显而易见,去年底我们预测今年不会顶格发售,反而会向市场妥协,事实证明确实如此。这一点相对此前双限地,挖地下室来把单价拉满的作风,形成了鲜明对比。房地产,尤其是当前的新房市场,本就应该市场化,xx过多干预,又当爹又当妈反而弄巧成拙,没有房地价差的遮羞布,没有限低价的一刀切,开发商反而积极拿地...而且积极做好产品了。我前面多次说过,现在是开发商卷产品的时候,得房率纷纷提升上来,90%才是基操,甚至不排除100%的可能。以往那些低于80%的户型,后面上市后怎么竞争?只能低买低卖走个量,但不是终极形态。颜值和细节也越来越讨好购房者,外立面升级,大面积铝板、干挂石材、玻璃幕墙...会成为越来越多成都新房的普遍情况。产品,又来到了一个新的迭代周期。这是走高的房价、市场的压力、开发商的利润,三者关系互相制约下的必然结果。成都人口基数很大,因此也藏富于民,购买力对消化核心地段核心资产并没压力,但关键是成都房产要配得上。如此一来,市场化主导下的成都楼市,在推动房价稳健上涨的同时,也用产品来回馈买家,用价格折扣来迎合市场。明显比以前刻意为之的亚健康,好多了。这其中,时间功不可没,妙不可言。再往后,成都这些漂亮的产品,合适的价格,一定会得到追捧。

0 阅读:0

那些房段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