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万丈高楼平地起,可惜地基是沙地,在松软的沙漠腹地矗立起一座828米的高楼究竟有多难?

刚开工,工程师们就遇到了平生未见的挑战。他们向下深挖了足足150米,却依然未能触及到坚固的岩石层。面对这些松软的沙土,传统的地基建造方式显然是行不通了,那样很可能会导致地基下沉,进而使整栋大楼面临倾斜甚至倒塌的风险。那么,如何在这样的地质条件下确保地基的稳固呢?
灵感来源于一个简单的实验,他们尝试将一根细长的木棍插入沙中,很快发现,当木棍插到一定深度时,就无法再继续深入了。原来,是沙子对木棍产生了向上的摩擦力,阻碍了其进一步下沉。

这个现象让工程师们眼前一亮,他们推测,如果在地基下方铺设大量细长的桩体,这些桩体在插入到一定深度后,同样会因沙子的摩擦力而停止下沉,这样不就相当于用沙子把地基“托”起来了吗?
于是,工人们开始在沙漠中打桩,一共打了198个深洞,每个洞的深度都相当于十几层楼的高度。接下来,他们在这些洞中安装了空心钢管,并在钢管内部放置了预先制作好的钢筋骨架,最后再灌注混凝土。等混凝土完全凝固后,一个坚实的地基就形成了。

然而,就在地基建造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时,新的问题又浮出水面。由于大楼选址靠近海边,富含盐分的海水悄然渗透到了地基下方,开始腐蚀混凝土中的钢筋结构。这种持续的腐蚀会严重削弱钢筋的强度,进而威胁到整个建筑的稳定性。面对这一棘手问题,工程师们再次展现出他们的智慧。
他们采用了一种先进的防腐蚀技术,将钢筋作为阴极,同时在周围布置一张钛网作为阳极,并通过电线将两者连接起来通电。这种做法被称为“阴极保护技术”,它能有效减缓钢筋的腐蚀速度。

随着这一问题的圆满解决,地基的建造工作也顺利告捷。也就是说,这座建筑需要不断的提供电力来维护,如果停电,只需要一年的时间海水就会腐蚀掉大楼的基座,那这座建筑就非常危险了。主要原因还是靠海太近了,沙地往下挖都是盐碱水,这对钢构件破坏十分大。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沙漠地区,时常会有猛烈的飓风肆虐,如果是建造矮的房子那倒没有什么问题。但是800多米高的楼,就必须要考虑风的影响了。
为了确保大楼主体结构能够抵御住强风的侵袭,设计师们对大楼的外形进行了精心设计。他们最终选择了一种花朵形状的设计方案,这种形状类似于水坝的扶壁结构,能够将大楼的核心部分稳稳地支撑在原地。同时,设计师们还在花朵形状的内部架设了电梯和楼梯等基础设施。

为了让大楼更加实用且美观,设计师们将外侧的扶壁结构设计成了阶梯状。这样一来,每一层阶梯都形成了一个露天阳台,人们可以站在这里尽情欣赏迪拜的高空美景。
此外,扶壁两侧还设置了绿色的分户墙,这些墙不仅提升了建筑的整体美感,还进一步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正是有了这些分户墙,扶壁与核心结构共同形成了稳定的公字形结构,使得大楼能够在任何风向的风力作用下都保持稳固。

然而,这些还是不够。工程团队发现,当强风掠过楼体时,会在建筑周围产生螺旋状的涡流,这会导致建筑发生剧烈的摇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师们将原本对称的楼体布局改为了不对称的螺旋形设计,这样能够有效减少涡流对建筑的影响,使大楼即使在遭遇极端风暴时也能保持稳定。

同时在大厦的内部还装有96个阻尼器,每个阻尼器的重量足足有6.8吨,这些阻尼器在平时可以帮大厦抵消强风的侵袭。大厦如果往右边歪,阻尼器在惯性的作用下,会往左边搬动,当塔往左边晃动时它又可以往右边摆动。总之可以牢牢的控制住大厦的重心,不让其发生偏离。这种阻尼器几乎每个500米以上的大楼里都有,不光能够抗风,而且还能抗震。

经过长达6年的艰苦努力,耗资16亿美元,这座举世瞩目的世界第一高楼终于在2011年拔地而起。它的名字大家都应该听说过,叫迪拜塔,也叫哈利法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