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美沙特密谈四小时:乌克兰问题破局还是大国博弈新棋局?

乐丹聊好玩的趣事 2025-02-19 21:00:46

引子:一场闭门会谈搅动全球神经

2025年2月18日,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的德拉伊耶宫内,一张长方形会议桌分隔开俄美两国代表团。在这场持续四个半小时的闭门会谈中,俄外长拉夫罗夫与美国务卿鲁比奥的握手,被外界视为俄乌冲突爆发三年来最具象征意义的转折点。俄总统助理乌沙科夫称会谈“成功”,美方则宣布成立“消除刺激因素机制”和“乌克兰谈判小组”。这场被沙特牵线的密谈,究竟是和平破局的曙光,还是大国利益交换的棋局?

一、闭门四小时:俄美各取所需的“成功”?

1. 成果清单背后的博弈

根据会谈后披露的信息,俄美达成三点共识:

- 机制建设:设立“消除刺激两国关系因素”的咨询机制,解决外交使团运作问题(如互派大使);

- 乌克兰谈判框架:成立专门小组推动和谈,并探索冲突后的经济合作;

- 元首峰会铺垫:为普京与特朗普可能的会晤创造条件。

俄方高调评价“进展顺利”,拉夫罗夫称美方开始“更好地理解俄立场”;而美方则强调“评估俄罗斯诚意”,并称和平需“各方妥协”。这种表述差异,折射出双方诉求的错位:俄罗斯急于打破国际孤立,美国则试图甩掉援乌包袱。

2. 专家视角:成功的“象征性”与现实的脆弱性

北京大学俄罗斯问题专家冯玉军指出,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大国媾和”快速结束冲突,但绕过乌克兰与欧洲的协议“注定难落地”。南京大学朱锋则认为,俄美可能在停火条件上已有“深度共识”,但制裁解除、领土让步等核心矛盾仍是雷区。

二、乌克兰缺席的谈判:和平协议还是“强加命运”?

1. 泽连斯基的愤怒与欧洲的焦虑

基辅未被邀请参会,乌总统泽连斯基强硬表态:“不参与则不承认结果”。欧洲多国紧急召开会议,法国总统马克龙强调“和平必须保障乌克兰安全”。这种“被边缘化”的恐慌,源于美俄可能私下交易的风险——例如默许俄占领区现状,以换取停火。

2. 美俄的“默契”与乌克兰的困境

美方释放信号称,若乌拒绝协议,将停止援助。俄方则坚持“北约不东扩”的底线。南京大学朱锋分析,特朗普可能以断供施压乌克兰接受“城下之盟”,而俄军战场优势为其谈判添码。但对乌克兰而言,领土主权问题无妥协余地,俄美的“和平方案”恐难逃僵局。

三、沙特的外交野心:从石油王国到全球调解人

1. 为何是沙特?

这场会谈选址利雅得,凸显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的外交雄心。作为美国传统盟友却与俄保持能源合作,沙特以“中立调解人”身份刷足存在感。CNN分析,沙特欲借调解提升软实力,并为加沙战后安排增加话语权。

2. 地缘杠杆的双向作用

沙特与俄美高层的密切关系(如特朗普2017年首访沙特、俄沙OPEC+合作)为其赢得信任。但对沙特而言,这场高光演出也是一场赌博——若会谈无果,其“全球调停者”人设恐遭反噬。

四、美俄关系的“重启”:真回暖还是权宜之计?

1. 特朗普的“俄乌策略”与国内掣肘

特朗普将“联俄止战”列为外交优先,试图复制其首个任期的对俄缓和政策。但美国国会共和党建制派仍对俄持强硬立场,制裁解除需跨党派共识,难度极高。

2. 俄方的期待与局限

俄方希望借会谈改善国际环境、松动制裁,但其“与美平起平坐”的幻想遭现实打击——美俄综合国力差距悬殊,俄难以主导议程。拉夫罗夫所称“美方理解俄立场”,更多是外交辞令而非实质突破。

五、全球格局的蝴蝶效应:中国如何应对?

1. 中方的“劝和促谈”立场

中国外交部此前表态“乐见俄美沟通”。分析认为,中国既希望冲突早日结束,也警惕美俄“越顶外交”冲击中俄战略协作。

2. “联俄制华”的可能性与局限

部分西方媒体炒作特朗普欲“拉俄反华”,但专家指出,中俄互信基于共同战略利益,不会因一场会谈动摇。更何况,美俄在亚太安全、科技制裁等领域的分歧难以弥合。

结语:和平的“脆弱第一步”与漫长的博弈之路

俄美沙特的四小时密谈,象征意义大于实质突破。乌克兰的缺席、欧洲的忧虑、核心利益的互不相让,注定这场“成功”的会谈只是大国博弈的序章。若美俄真欲结束战争,恐怕还需回到一个最朴素的逻辑:和平不能靠强权分配,而需冲突方的真正妥协。否则,利雅得的握手,终将成为又一场外交表演。

0 阅读:0

乐丹聊好玩的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