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侃:民国文化圈最著名的“疯子”,到底有多“疯”?

岛主历史观 2021-03-05 07:00:40

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民国文化界有三个著名的“疯子”,分别是:“大疯子”章太炎,“二疯子”刘师培,“三疯子”黄侃。 三人之中,黄侃年龄最小、资历最浅,又是章太炎和刘师培的弟子,所以排名第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黄侃不及章太炎和刘师培的学问大,更不意味着黄侃没有章太炎和刘师培那么“疯”。相反的,无论从学问上看,还是从疯魔程度上看,黄侃都大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之势。

(黄侃)

黄侃自幼就是神童,3岁熟读唐诗宋词,7岁时就写出了惊艳诗句:“父为盐茶令,家存淡泊风。”(注:黄侃的父亲黄云鹄是前清进士出身,曾任四川盐茶道。)

黄侃长大后师承章太炎,学问既大且博,经史子集无所不通,尤其在音韵、文字和训诂方面学问精深,是海内外公认的“国学大师”,被誉为“乾嘉以来小学的集大成者”、“传统语言文字学的承前启后人”。

黄侃的学问,纵观整个民国文化圈也是无人不服的,就连眼高于顶的鲁迅也不得不对这位大师兄表示拜服。

(鲁迅)

不过,黄侃其人,学问大,脾气也大,这让他在得到追捧的同时,也备受诟病。比如周作人就曾评价黄侃说:“他的国学是数一数二的,可是他的脾气乖僻,和他的学问成正比例,说起有些事情来,着实令人不敢恭维。”

(注:黄侃与鲁迅、周作人哥俩同样师承章太炎,三人是师兄弟关系,相互之间比较了解。)

如下,我们就通过两个典型事例,具体看看黄侃到底有多“疯”。

(黄侃照片)

吃墨汁:

王羲之吃墨汁的故事和陈毅吃墨汁的故事,想必各位读者都很熟悉,实际上,类似的故事也曾发生在黄侃身上。在北大任教期间,黄侃终日潜心研究国学,连出门吃饭都觉得浪费时间,每餐只吃馒头蘸酱汁,并且是一边看书一边吃,治学吃饭两不误。有一次,由于看书太入迷,黄侃竟然把墨汁当酱汁,用馒头蘸着吃了很久,脸都涂花了,仍不自知。恰巧这时一位朋友来访,见状捧腹大笑,黄侃却完全不知道他在笑什么。

(黄侃49岁)

趋害避利:

黄侃的“疯”和“古怪”,并不完全是负面的,有时候也透着那么点刚正和可爱。比如,正常人都趋利避害,他却偏偏喜欢趋害避利。

话说,黄侃早年加入同盟会,后来革命成功,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其同盟会故交大多随之水涨船高,成为政要显贵。黄侃不慕名利、不屑攀附,耻与往来,故意疏远。

当时,居正遭蒋软禁,郁郁不得志,旁人对其唯恐避之不及,唯有黄侃常常到居正囚禁之地,陪他谈心解闷,全然不顾个人安危与前途。后来,居正东山再起,复登高位,旁人纷纷上门攀附,黄侃却逃之夭夭,不复相见。居正感念落难时黄侃的不离不弃,亲赴黄侃居所问他为何与自己疏远,黄侃正色道:“君今非昔比,宾客盈门,权重位高,我岂能作攀附之徒!”

(黄侃书法)

读到这里,想必很多读者已经开始对这位“三疯子”感兴趣了。其实,此篇只是开胃菜,关于黄侃的故事趣闻还有很多,他的“疯”不只表现在性格古怪上,更表现在毒舌体质和喷子属性上,对此,笔者另写有多篇文章进行专门阐述,比如《黄侃:“喷子祖师爷”的自我修行》、《大师级骂人典范——黄侃:骂胡适,我是专业的》、《“民国第一毒舌”黄侃:怼天怼地怼空气,怼得陈独秀无地自容》等,感兴趣的小伙伴欢迎自行查阅,读毕方知,黄侃其人,是真的很“疯”,也是真的很有才、很有趣。

(本文完~)

4 阅读:2508
评论列表
  • 2021-03-05 11:47

    黄侃辈才是真性情读书人

  • 2021-03-07 16:08

    渣滓 历史上这种人多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