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幸在宝宝只有几个月大的时候,我就接收并学到了一个观念:
在孩子学龄前,绝大多数学识性的东西几乎是无用的。
我们大人总喜欢所谓赢在起跑线上,把我们自身的匮乏和焦虑嫁接到孩子身上。殊不知,背多少首唐诗,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这些所谓我们觉得能证明孩子聪明的东西,实际上并证明不了什么。
因为辛苦训练出来的这点优势,很快会被抹平。
在孩子的世界里,刚刚好总是好过“笨鸟先飞”以及“勤能补拙”(当然,孩子自发的感兴趣并且表现出来一定的天赋的,不符合我说的这种情况)
真正需要培养的是一些行为模式和美好的素质:
1情绪管理能力
放在第一点说是因为我真的觉得太重要了。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并且学着去接住他们,前提也是我们先接得住。比如孩子因为某件事情反应激动很生气,可能做了一些大人不喜欢的行为,这个时候不是先训斥,问问他当下是不是觉得很生气心里堵得慌,再问原因,再解决问题,反而不会生出那么多反骨
2专注力
专注力是做很多事情的基石,我一直觉得孩子是自带专注力的,只是大人常常因为“不忍心”而不知不觉的破坏了他们的专注力。比如刚睡醒时,宝宝大脑正飞速运转,可能在发呆,大人见状打破了这种宁静。比如孩子明明可以只玩一个玩具,大人一股脑的给了很多,眼花缭乱哪个都没玩好,诸如此类
有句话说的很对,孩子没邀请我们,就默默关注不要参与
3表达能力
在给宝宝读绘本或者讲故事时,可以花一些时间引导他们复述故事。小朋友的视角有时候有很多惊喜,大人也是一边跟他们学习,他们是我们生活的老师
4责任感
要明白哪些事情是自己的责任,要自己做好,并且不能推脱。比如吃完饭自己收好碗筷,玩好了收拾玩具,起床整理被子等等
5公众场合不打扰他人
这点我觉得我们家长就是要从小灌输,避免宝宝成为熊孩子。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不捣乱不毁坏物品,是最基本的礼貌了
记录下来希望自己心急焦虑的时候复习几遍,顺其自然,强扭的瓜不甜。希望我可以是宝宝成长路上的同路人,而不是赶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