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50年,山东收到了一份来自中央的加急电报,其内容是寻找一个代号为“OX”的人。
接到电报后,工作人员迅速行动,经过多方打听和排查,最终在城关公安分局找到了这位“OX”。
此时的“OX”,因早年在国民党担任狱警的经历,被当地公安机关视为重点管制对象。
没多久,这位“反革命分子”就被接到了北京,摇身一变,成为了国家干部,还享受行政十八级待遇。
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位“OX”的身上又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谁是“OX”?
1931年,由于叛徒的出卖,北平、天津的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安子文、刘澜涛等大批共产党人相继被捕。
国民党将刘澜涛等人关押在草岚子监狱,狱中有一位负责看守他们的班长,名为牛宝正,“OX”便是他的英文代号。
说起来,牛宝正并不是什么大人物,他只不过是一位为了讨生计、混口饭吃的普通人罢了。
由于家贫,牛宝正没有读过什么书,为了糊口,他曾在乱世中当过警察队长,但随着军阀割据、时局动荡,最终他被迫回到了家乡。
之后,牛宝正来到了北平谋求门路,东拜西求了两年多,在友人的介绍下,他来到了草岚子监狱任职。
在这个岗位上,牛宝正展现出了他与众不同的善良本性。他并不像其他看守那样对“犯人”凶神恶煞;
相反,他总是用一种温和而宽容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因此,他与那些被关押的“政治犯”之间关系还算不错。
这天,牛宝正突然收到了家中老母亲的来信,这才得知老母亲病重,没钱医治。
牛宝正心急如焚,想尽快给老母亲回信,文化程度不高的他,本想请其他有文化的看守为自己回信。
但人人都有自尊心,谁也不愿让旁人得知自己的窘境,无奈下,牛宝正只好找到了被关押的“政治犯”杨献珍请其为自己代笔。
在与牛宝正的交谈中,杨献珍看到了一个“有孝心,无孝力”的赤诚孝子之心。他认为,可以对牛宝正展开争取工作。
随后,他将身上仅剩的钱财拿了出来,递给了牛宝正,表示这是自己对老人家的一点心意。
同时,又适时地表现出自己的“苦闷”情绪,说自己是个读书人,书就是他的“命根子”。
结果进来几个月了,整日无所事事,心中实在烦闷,希望牛宝正可以帮他在外买些书报看看,以解他的心头之困。
牛宝正听后,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杨献珍的请求,就这样,一条秘密的“输送革命书籍”的管道,算是正式开通了。
在陪审时,牛宝正被这些“政治犯”铿锵有力的话语、凛然不屈的精神所深深震撼。
在与杨献珍等人的频繁接触及影响之下,牛宝正的思想发生了变化,政治立场也由此转变。
秘密战线功臣——“OX”
此后,牛宝正经常利用职务之便,开始秘密为共产党人士传递情报,并多次给予各方面的特殊照顾。
同时,他的妻子和孩子也加入到了这场“秘密行动”之中,她们趁着夜色的掩护,频繁地穿梭于中共联络点与家之间送取信件。
在党组织的委托下,牛宝正秘密购买了大量的革命书籍,送往了狱中,将这座阴暗的牢狱,变成了一所“马列主义学堂”。
众人的这些举动,很快引来了国民党方面的注意,凭借着特殊身份,牛宝正掌握了一份国民党怀疑的18位中共人士的名单及他们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于是,牛宝正急忙将这一情报转达给了负责人,让其有所准备,狱中党支部立刻展开了一场反审查斗争,取得了第一次狱中斗争的胜利。
之后又多次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情况,向狱中党支部一次又一次地传递情报,帮助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夺取了斗争的胜利。
这些在草岚子监狱中关押的60多名共产党人士,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人都在我党中担任着举足轻重的职务,是对敌斗争的坚强骨干。
因此,我党领导决定营救他们出狱,必要时期,就必须使出必要手段,党组织的意思是,为争取大家早日出狱,提出了“登报声明脱党”的指示。
当然了,这只是一种特殊时期的“策略手段”, 但对于狱中的众人来说,却无疑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心理坎。
一方面是担心敌人设下的圈套,正当他们往里钻;另一方面是担心如若登报发表“脱党”声明的话,这份“叛党”嫌疑今后要如何洗清?
因此,大家对于这项指示一时间难以接受,但形势紧急,众人在商讨过后,决定向党组织汇报意见:
他们请求党组织在众人出狱后,不追究此事,不立案审查,并按照正式党员的身份为他们安排工作。
牛宝正迅速将狱中党支部的指示传达给了党组织,党组织同意了众人的意见,杨献珍等人这才放下心来。
不过,此时国民党当面倒有些拿不准了。这种“脱党”声明确实是他们惯用的一种瓦解人性的手段,只要肯登报,他们就放人。
可这一下子这么多人都“脱党”要求出狱,国民党当面一下子慌了神,不敢仓促处理。
结果这一拖,就是一个月。狱中党支部认为,一下子出去目标有些太大,难免会引起国民党方面的怀疑,还是分批出去较为妥当。
就这样,在牛宝正这个“第一联络人”的帮助下,大家开始分批出狱。
出狱后,为了躲避敌人的追踪,他们选择了分散行动。待风头过去后,他们再逐一与党组织接上联系。
尽管牛宝正已经做得十分隐蔽,但还是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怀疑。不久,他便以“共党”的罪名被捕入狱。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逼供,牛宝正虽不是一位共产党员,却展现出了共产党那铁骨铮铮的志气。他宁死不屈,绝不招供。
国民党气急败坏,决定将其处死。在党组织的帮助下,牛宝正硬是凭借着自己的机智与勇敢,逃过了这一劫。
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牛宝正与杨献珍及党组织彻底失去了联系。
中央急电:寻找“OX”
1949年10月1日,安子文、刘澜涛等一众革命先驱相聚北京参加开国大典,此时的中国早已今非昔比,革命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回首往昔,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岁月,让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无尽的感慨,大家的脑海中都不由得浮现出一个人物——“OX”牛宝正。
自那次分别后,一晃便是十多个春秋,大家商量着,看是否能寻到他的下落,可除了知道他的名字和一个模糊的籍贯外,其他一概不知......
于是,安子文等人向山东发去了一封急电,请求有关方面协助寻找“OX”牛宝正的下落。
接到电报后,山东的工作人员迅速行动,在这个过程中,一位曾与牛宝正共事过的同志,提供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线索:
“我记得他曾说过,他是无棣县城关附近的人。”
范围缩小后,工作人员立刻动身前往了无棣县,县委书记深知任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不敢有丝毫的怠慢,他迅速将任务传达下去,并特别嘱咐道:
“时间紧、任务重,寻到人在考察无误后,要尽早安排他进京。”
接到任务后,张学德立即开始着手调查,他一方面向城关籍人员打听牛宝正的消息,另一方面又发布了“寻人启事”,希望能有更多的线索。
功夫不负有心人,没多久,就有知情人士提供了线索:说此人现如今就在城关公安分局,不过他因历史复杂,现被当地公安机关视为重点管制对象。
张学德听后,立刻动身前往了城关公安分局。在翻阅了众多案卷、查阅了多数档案后,他却没有发现牛宝正与我党有任何直接的联系。
这让他不禁心生疑惑:“会不会只是一个同名同姓之人?或许真的搞错了?”
但为了慎重起见,张学德决定亲自去见见牛宝正。他以审查人员的名义来到监狱,与牛宝正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
据牛宝正“交待”,他早年的确曾在国民党监狱里当过看守班长,但在此期间,他也曾为我党做过不少好事。
后来举家回到山东后,由于他过往的复杂历史背景,被当地公安机关进行了管制。
从这次初步的交谈中,张学德基本可以确定,眼前这位被管制之人,就是中央要寻找的“OX”牛宝正。
当然了,事关重大,为了更加慎重起见,他决定对牛宝正的家属、有关档案等进行进一步的仔细核查。
毕竟,万一弄错,将一个“假功臣”送到了北京,那就闹大笑话了。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工作人员接连查访了牛宝正的邻居、家属,并再次来到狱中对他进行了第二次审查。
牛宝正凭着自己的记忆,准确地说出了当年那些人的名字、样貌等特征。经过这一系列的核实和审查,牛宝正的身份终于得到了确认。
在得知自己被解除管制,即将要被送往中央后,牛宝正满脸不可思议,显然,他并未预料到是这样的一个结果。
一时间,他竟不知该说些什么,只是紧紧地握着工作人员的手,连声表示感谢。就在即将前往北京之际,牛宝正却突然改变了主意,说什么也不去了。
原来,他认为自己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中央却对自己如此厚待,这让他心中充满了愧疚。再者,他的儿子已经外出工作,自己年纪也大了,对故乡更是难以割舍。
县委对牛宝正的顾虑表示了充分的理解,并随后提出了一个分步走的方法:牛宝正先行进京,家眷也会随之前往。牛宝正这才同意赴京。
进京后,牛宝正受到了刘澜涛等人的亲切接见,并被安排到草岚子监狱做预审工作,享受着行政十八级的待遇。同时,也为其子牛建中安排了一份工作。
1954年,牛宝正因病逝世,享年68岁。
结语
牛宝正虽不是一位共产党员,但他却展现出了共产党身上那铁骨铮铮的志气。他心怀大义、甘于奉献,是在革命斗争中默默奉献的英雄。
参考资料
建国初的中央急电:寻找秘密战线的功臣“OX”. 档案天地
寻找草岚子监狱的“OX”. 中国老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