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义女儿曾为和平解放北平立下了汗马功劳建国后生活如何!

你若安好如初见 2023-03-12 16:22:49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就以儒家的思想来说,社会各阶级的地位和规矩是重中之重。

礼教将人的身份划分成了五等:天,地,君,亲,师。

抛开天地不谈,社会地位最高的无疑就是君主。

有句话又叫作:“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可想而知,君主的地位是有多么的崇高,让下属去反抗领导,那下属就是不忠,更遑论是背叛了。

但是当年在解放战争中,北平不仅是一个大城市,其本身更是具有着难以想象的政治影响力,拿下北平可以说是势在必行之举。

当时的北平可是有几十万军队驻守,解放军就算是战斗力再强,也免不了一场苦战牺牲。

而负责驻防北平的傅作义,又是国民党中的嫡系元老之一。

想要说动他,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最后北平得以和平解放,傅作义的女儿傅冬菊可谓是功不可没。

北平无战事

自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以后,原本的一座边塞小城也愈发的兴旺起来,通过扩建和发展,真正的成为了一国京都。

近代风云变幻,所谓是时势造英雄,天下大乱之际,无数枭雄人物崛起于草莽之间。

从啸聚山林的匪类,穿上二尺半之后摇身一变,竟是都成了响当当的官军。

烽火硝烟中,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年轻人逐渐崛起。

傅作义在军校中各项成绩优异,毕业后顺理成章地当上了军队中的小军官。

因为傅作义的头脑很机灵,且他的出身足可以称之为嫡系,于是就得到了军队上层的高度关注。

军旅生涯中,傅作义的官职一路高升,逐渐接触到了军队的高层指挥权。

不可否认,国民党的队伍在最初组建阶段,也有着一批矢志救国的热血青年。

他们受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精神所影响,想要建设一个崭新而富强的中国,而傅作义正是其中之一。

共产党人的理念同样让傅作义深受触动,时值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上下统一的呼声就是枪口对外,一致抵抗外来侵略者。

也就是在共同抗日的这一阶段,傅作义得以更加全面地认识我党,见识共产党人的宽广胸襟和伟大抱负。

八年抗战,最艰苦的日子终于熬了过去,但这不意味着和平的曙光即将到来。

与之相反,随着日本人的投降,一场内战的序幕也随之拉开。

在战争中,人民解放军的队伍逐渐发展壮大,在人民的呼声和民心民意的助力下,解放军无往不胜。

三大战役之后,几乎歼灭了国民党的有生力量,短短数年不到的时间,敌我之间的强弱态势已经彻底扭转。

彼时的傅作义奉命驻守北京,蒋介石屡次发电激励傅作义,想要让傅作义用他手下的几十万人拖住解放军前进的脚步。

以此来为后方的国民党残部争取喘息的机会,可傅作义此时的内心已经开始动摇。

解放军的战斗力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傅作义也根本想不到,共产党的队伍居然如此凶悍。

国民党几百万大军,几场大战之后尽数化为泡影,就连国民党最精锐的74师,也被尽数围剿于孟良崮。

傅作义手底下虽然有几十万军队,但战斗力比之先前被歼灭的国民党精锐,不管是从武器装备,亦或是人员构成,都无法相提并论。

傅作义本就是军校出身,自身的文化素养也远比那些只知道打打杀杀的武夫要高得多。

天下大势,当时只要是个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

大厦将倾,傅作义还是有自知之明的,更没有魄力去做那挽天倾的壮举。

但身为知识分子的风骨却又让他陷入了两难之中,自古事二主者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而他的心绪,也在不经意间表露到了战场上,解放军高层同样也看出了傅作义的摇摆不定。

可是对于傅作义这样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地下党的同志也难以渗透到其身边。

如果能够把傅作义争取过来,对于残存的国民党势力心理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的打击。

更何况,避免一场几十万人的大战役,能够少牺牲多少解放军战士,这样的好处是不可计量的。

正当众人绞尽脑汁想不出合适人选的时候,一个女同志却主动站了出来。

放心,这不是使美人计,这位女同志正是傅作义的亲生女儿,傅冬菊。

原来,傅冬菊早在1941年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直潜伏在国民党阵营中,为我党收集情报。

最终,在傅冬菊的劝说,以及党中央的高度关注下,傅作义决定放下武器,北平得以和平解放,皆大欢喜。

生于斯,葬于斯

建国之后,傅作义被任命为国家水利部部长,政协副主席等要职。

在岗位上他兢兢业业,直到1974年时,因病在北京逝世。

而他的女儿傅冬菊则是被安排在了人民日报工作,一生笔耕不辍,为人民报刊带来了一篇篇优美的文章。

值得一提的是,傅冬菊一共有三个孩子,在家庭的培养熏陶下,每一个长大之后都很成才。

后来随着改革开放,傅家的三个孩子竟然都到了国外去发展。

时光荏苒,岁月白头,傅冬菊也渐渐从当年的青春少女,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妪。

晚年时,三个孩子都先后提出,想要将年迈的母亲接到国外去。

过物质条件更好的生活,毕竟当时的新中国还处于建设发展阶段。

许多硬件软件上的配套设施,还赶不上国外,特别是就医疗技术而言,还极具提高的空间。

但无一例外,接傅冬菊到国外的提议都被她一一拒绝。

中国有句老话:落叶归根。

傅冬菊已然年迈,她只想守着工作了一生的故地,然后等待归去的那一刻。

很平静,也很自然,这就是她的选择。

结语

说起来实在令人汗颜,先辈们年轻时出国发展,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乃至文化思想。

学成之后不顾一切的返回祖国,哪怕是在物质条件极其匮乏的建国初期,也成功的研究出了两弹一星。

反观现在,真是时过境迁,不复往昔峥嵘岁月。

0 阅读:269
评论列表
  • 2023-03-12 21:24

    这才是教科书式的坑爹

你若安好如初见

简介:阳光洒满大地,却没有洒进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