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能源武器化之前,他们都非常自信欧洲会因此投鼠忌器,不敢支援乌克兰,虽然事后我们嘲笑俄罗斯能源武器化战略失败,但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这一自信,现在许多人依然认为,全球供应链系统在我们手里,没有谁能抢走,但事实证明我们和俄罗斯一样,太自负了,没有谁离不开谁,只是一厢情愿罢了。美国利用俄乌战争,就重构了全球供应链,让我们有点措手不及,能不能挽救还不知道,但美国这个战略确实表现出了强大杀伤力。
我们是人口大国,除了高污染高耗能并且是产能过剩的产业外,不管是高端制造还是中低端制造,实际上我都不希望转移出国,但现实和客观规律都告诉我们不可能,比如纺织业就向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转移,这也是为何2014年之后,我国纺织业出口额不断下降的原因,2022年因为全球能源危机,许多小国电力、能源等缺口大,加上疫情的影响,所以许多订单又重新回到了我们手里,导致2022年我们纺织业出口创了新高,比2019年增加了20%,但是和2014年的巅峰时期相比,我们依然下降了100多亿美元。
可以确定一点,纺织业出口份额下降的趋势会继续,未来我们纺织业在出口贸易中占的份额会越来越少,这个趋势不会改变,去年逆增长只是各种偶然因素的推动,很快这些回头客会重新把订单扔给越南、印度等国。除了纺织业外,中国还有许多产业的订单开始外流,甚至产业也开始外迁,想留也留不住了,最严重的则是被它国抢走产业和订单。
本来这种局面还需要几年才会出现,但因为美国积极推动,这种产业转移或订单外流的现象提前且加剧了,美国在寻求重新构建一个全球供应链,确保美国霸主地位的稳固,虽然我们一再表示不称霸,不和美国搞对抗,但美国政府根本不会相信这一切,他们西方的价值观就是一山不容二虎。
美国想要实现全球供应链的重构战略,刚开始通过贸易战来推动,但是效果不怎么好,因为这违背了经济规律,后来美国就重点往高科技领域发力,这的确能起到暂时的阻拦作用,未来中国能不能突破封锁暂且不讨论,但目前的确给我们造成了困扰。
许多人都在说,美国只是在高科技领域针对中国,上一次国情咨文的讲话中,美国总统拜登公开表示,只是把中国当竞争对手而不是敌人,只是想限制中国往高端制造业迈进,在中低端领域美中依然会合作,美国依然需要中国的廉价商品。看到拜登这么露骨的话各位是不是信了,信了我们就完了。
虽然美国没有公开限制采购中国中低端商品,但是中国大量出口中低端商品依然挣钱,我们过去这几十年就是依靠这样路子崛起的,所以美国自然不希望我们继续挣钱,这也是他们积极富裕欧洲减少从中国采购商品的原因,他不做让别人做,这就是美国的目的。
因为美国政府清楚,如果中低端也公开针对中国,那全球供应链就可能瘫痪了,美国又去哪里买这么多廉价商品呢?所以美国采取了间接战略,那就是他们买,让欧洲国家减少买,这样中国人赚的钱就少,美国自己又不受影响,而且为了扩大出口,中国低端产业会降价竞争,那美国人就赚翻了,还巩固了美元霸权,所以一个釜底抽薪的战略就出台了。
俄乌战争是美国一手推动的,早在许多年前美国就一直在布局了,普京直到2021年才发现上了美国的当,被牵着鼻子打了这一场仗。俄乌冲突是美国的一场阴谋,是一个大战略,刚开始目标只是分化美欧关系,曾经美欧关系太密切了,美国都被晾在一边,我曾说过,美俄曾一直在抢夺欧洲这个大市场,抢夺欧洲的主导权,他们不管谁拥有了欧洲的主导权,拥有了欧洲的支持,他们就会成为超级大国,所以美国不能容忍美欧走得太近,克里米亚危机后,美国抓紧渗透欧洲各国,最终扶持了多个亲美国家和领导人,最终引爆俄乌冲突,让俄欧关系降至冰点。
在2021年时,美国就发现重构全球供应链太难了,因为经济规律摆在那里,中国商品价格太低了,竞争优势太强了,但也正因为这个经济规律,美国发现利用俄乌冲突还可以对中国部分产业釜底抽薪,就加速引爆俄乌冲突了,如果不是因为这事,俄乌冲突可能还会延迟引爆,以为当时乌克兰还没有做好充足的战争准备。
美国智郎团认为:俄乌一旦爆发战争,必然导致全球能源价格暴涨,这是从第一次石油危机和第二次石油危机得出的结论,那么全球运费价格自然暴涨,这对低端制造业来说就是一场灾难,逆全球化就会取得成功,为何这么说呢?
2022年全球高通胀,又因为俄乌冲突全球能源价格暴涨,欧洲、亚洲等许多国家工业停摆,许多商品无法正常生产,我们依靠稳定的国内环境,以及强大的供应链系统,向全世界大量出口商品,所以我们贸易出口额前期节节攀升,但到了下半年局势变了,除了美国减少采购外,还有美国拉拢部分国家一起减少采购,这些都是大家能看到的,但看不到的却是产业在被动转移。
2022年俄乌战争后,全球海运价格暴涨,我们生产的许多小商品,出口到欧洲的运费暴涨,已经超过了商品本身的价格,欧洲部分国家看到了商机,就迅速建立了工厂开始生产,由于距离欧洲市场近,所以他们的运费非常低,虽然生产出来的小商品成本比我们高,但是算上运费后他们比我们便宜了许多,而且这种小商品没有技术含量,很容易生产出同质量的,所以欧洲客户大量找波兰企业下单了,去年下半年开始,沿海许多做小商品外贸的企业主发现,欧洲许多客户不找他们下单了,沟通中发现他们去波兰等国采购了,波兰等国也是利用这次机会,建立了小商品产业。
这就是美国釜底抽薪的做法,不直接对你下手,但是却间接打击了你部分产业,影响了你的出口贸易,这样持续一年两年,我可以肯定告诉大家,波兰等国的小商品产业规模就发展起来了,优势就建立起来了,我们想要抢回来就很难了。劳动力成本差不多,但是人家运费低了很多,还有欧盟关税的优惠,以及欧盟国家的刻意扶持,你说怎么跟别人竞争?当然可以肯定一点,这些国家的资源、人口、电力等规模,决定了他们只能抢走一部分订单,但对于我们来说,本来就产能过剩了,如果订单减少,那局势更不妙了。
所以今年很关键,如果今年油价下降,就有可能阻止波兰等国的小商品产业崛起,欧洲订单会再次回流中国,如果今年美国继续推动,全球海运价格如美国所愿继续飙升,那我们部分产业就真的要被波兰等国抢走了。
这也提醒我们,不能为了卖新能源车,打着环保的旗号,让油价一直高高在上,因为当前中国燃油车依然是主力,油价高带来的社会成本就高,中国小企业主的生产成本降不下去,就很难在这个特殊时刻赢得全球的订单。如果海运降不下来,我们就只能从生产成本入手,比如原材料的运输成本等,所以我们不能只为了保护新能源汽车产业,就忽视了众多低端产业的发展,因为这背后养活的是千千万万的人。
最后我说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虽然我们都在说往高端制造业发展,但我问一下各位,美国也是做高端制造业,但他们连3亿人都养不活,我们一个14亿人的国家,只发展高端产能养活14亿人吗?我的答案是不能。所以我们在发展高端制造业的同时,中低端依然不能放弃,需要统筹兼顾发展,否则到时候中国的社会危机将会非常严重。大规模失业永远是社会动乱的直接根源。
所以别看美国是利用乌克兰打击俄罗斯,但其实也打击到了我们的部分产业,让我们措手不及,除了我们,越南、印度等国也成为了打击对象,因为全球能源价格高涨导致的海运价格暴涨,会阻碍经济全球化,这会让就近采购逐渐变成常态,所以不只是我们要想把办法,还要拉拢越南印度等一起,为俄乌战争的平息努力,否则对大家的经济都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