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学船员培训中心:打造航海人才培养链,助力海洋强省建设

齐鲁晚报 2025-04-18 14:00:19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楠楠 通讯员 赵伟 周媛媛

“我大学学的是韩语专业,始终没有找到心仪的工作,没想到通过船员培训找到了就业新方向。”烟台大学船员培训中心学员王淋表示。近年来,针对空乘、小语种等专业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烟台大学船员培训中心推出“邮轮海乘定向培养计划”,面向应届毕业生开设20天集训课程,涵盖客滚船安全规范、多语种服务礼仪等实用技能。

海运是国际物流中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是连通全球的重要纽带和桥梁,海船船员作为海上运输的重要战略资源,其培养质量关乎我国航运安全与国际竞争力。自2007年成立以来,烟台大学船员培训中心累计为社会培训船员5万余人,培养航海类专业在校生7000余人,为航运企业输送高级航海专业人才15600余人,其中航海类毕业生130人晋升为船长、轮机长,近500人扎根海事局、救助局、渔政、海警等一线岗位,为我国航运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多元培训:覆盖多领域,服务各行业

烟台大学船员培训中心持有19项海事培训资质,覆盖船长、轮机长等全职位培训。课程体系严格对标国际海事组织(IMO)标准,采用“理论+实践+职业素养”教学模式。学员通过船舶模拟器、海图实训室等设备进行沉浸式训练,并在合作企业的商船上完成驾驶、轮机操作等实操科目。该中心还拓展了游艇驾驶、渔业安全等特色培训,学员在真实渔船中完成风浪抛锚、应急搜救等高难度训练,有效提升应对复杂海况能力。

部分渔民由于未接受系统培训,缺乏应对海上突发状况的能力,导致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针对这一问题,自2019年起,烟台大学船员培训中心联合渔政部门和烟台市游艇协会,深入渔业公司、码头开展专项培训,覆盖渔船驾驶规范、安全设备操作、海上应急避险等内容。参训渔民通过理论考核与实船操作测试后,可获发游艇驾驶证。“以前遇到风浪只能硬扛,现在知道怎么判断航道、使用救生设备了。”参训渔民徐兴国表示。针对渔民参训积极性不足的问题,该中心推出“上门服务”模式,深入渔村开展政策宣讲与实操教学,目前已面向渔民开展60余期培训,参训人数2400余人。“培训让我们从‘凭经验’转向‘靠技术’,安全得到了保障,收入也比以前更高。”徐兴国说。

船员培训还让学员的钱包“鼓”了起来。“我已经考过了船员适任证书,目前在国际货轮做船员,收入比以前高了许多。”家住烟台莱州的张华仅有初中学历,听说船员行业收入高,他便动心了。在校学习了3个月后,他通过了值班水手考试并获得证书,转型为国际货轮船员。“同样是务工,做船员收入高,劳动强度也低不少。”张华还计划继续备考更高等级的“甲类三副”证书,向技术岗位进阶。

创新驱动:“订单式人才培养”精准对接行业需求

为破解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脱节的难题,烟台大学船员培训中心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渤海轮渡、中韩轮渡、中铁轮渡等知名企业建立深度合作。近年来,“订单式培养”学员就业率持续保持高位,为企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人才。

企业根据岗位需求参与课程设计,学员入学即明确就业方向,享受定制化教学计划。这种校企合作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员就业率,也显著降低了企业培训成本。“学员上岗后能快速适应高强度作业,企业培训成本降低30%。”渤海轮渡有关负责人说。此前,该公司与烟台大学船员培训中心合作举办“中日韩航线客滚船订单班”,由企业轮机长和中心老师一对一指导货舱巡视、旅客疏散等专项技能。近三年,该模式已为渤海轮渡输送300名船员,超七成毕业生半年后晋升为优秀乘务员和机工水手。

烟台大学船员培训中心还与企业联合培养应届大学毕业生,结合他们的专业优势与特长定制课程,考核通过者可直接进入国际豪华游轮工作,从事餐饮、导游、客户服务等工作。该项目通过“校企共培”模式,已帮助120余名大学生转型为海乘人员,其中小语种毕业生因语言优势,多被分配至中日、中韩航线担任涉外服务专员。从“就业难”到“出海热”,海乘行业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目前, 该计划已扩展至旅游管理、幼师等专业。

此外,为进一步提升学员的实操技能水平,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烟台大学船员培训中心外聘资深船长、轮机长担任教师,将实践经验融入课堂。

高级轮机长姜辉拥有28年航海经验,获得甲类一等轮机长证书。自2020年加入烟台大学船员培训中心后,姜辉便将丰富的经验融入教学。“姜老师的课没有照本宣科,他讲的都是活生生的航海经验。”学员李岩回忆道。在姜辉的课堂上,学员需完成船舶主机故障排查、恶劣天气航线规划等高难度实操任务。通过这种沉浸式训练,学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显著提升。他执教的大管轮班学员适任考试通过率连续三年达100%。

政校协同:发挥航海教育社会价值

烟台大学船员培训中心与政府部门、学校开展合作,将航海教育与公共安全、生态保护等紧密结合,形成“教育赋能治理”的协同模式。

船员培训中心与拱北海关联合开展缉私警察技能培训,参训干警需完成夜间靠泊走私船、恶劣天气追击等高难度科目,帮助一线干警从“会执法”转变为“善执法”。

北海救助局救助船队二副马晓林是烟台大学船员培训中心学员之一。一直以来,马晓林坚守岗位,参与海上救助任务近20次,还多次参与重大应急保障任务,荣获“北海救助局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烟台大学船员培训中心还注重航海教育社会价值的传承,积极开展航海主题夏令营,已面向烟台市各小学和社会举办5期活动。“在绳索的末端留下足够的长度后打个八字结,再把绳头穿过圆环,拉紧后就完成了。”2024年暑期,来自烟台市毓璜顶小学、文化路小学等学校的100余名小学生在夏令营带队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船员打绳结技能。他们在这里度过了具有海洋特色的假期,不仅学习了船员基本知识,观摩了船机设备,进行了模拟驾驶,还体验了出海钓鱼的乐趣。课程突出“任务化、模块化、趣味化”特色,在向小学生科普航海文化的同时,在他们心中播撒航海精神与海洋意识的种子。

“海洋强国、强省建设离不开高素质航海人才的支撑。”烟台大学海洋学院党委书记马春富表示,烟台大学船员培训中心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教学模式,为行业输送了大批“技术硬、作风强、敢担当”的航海人才。中心将持续锚定智能航海、绿色航运等前沿方向,推动教育与产业同频共振,锻造一支“懂技术、善创新、有情怀”的深蓝队伍。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