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禁养捕杀家猫?猫成生态杀手?3亿鸟命背后的科学与人道之争

向航说沏杯茶 2025-03-17 00:07:03

你正刷着手机,突然两条新闻撞进视线:一条是四川律师悬赏万元寻找虐猫凶手,另一条是网传挪威要捕杀家猫“保护生态”。

评论区瞬间炸锅,有人大骂“反人类”,有人甩出数据证明“猫比核弹危险”,还有人晒出主子萌照反击。这场景像极了末日选择题:要毛孩子的命,还是要生态环境的发展?

别急着站队,先看个真实故事。1894年,新西兰斯蒂芬岛上来了一只叫Tibbles的猫,它用一年时间吃光了岛上所有不会飞的斯蒂芬岛异鹩。

生物学家收到这只猫叼来的“礼物”时,发现竟是新物种的最后标本。这不是电影桥段,而是血淋淋的现实:全球至少63个物种因猫灭绝。

但网传的“挪威猎猫令”其实是个乌龙,挪威有两个区的珍稀鸟类非常多,所以只有两个区禁养家猫,并非全境不允许养猫,(这两个区分别为Svalbard和Longyearbyen)。

但真实数据更让人瞠目:澳大利亚野猫每年干掉3.16亿只鸟,其中40%是本土特有物种,而波兰科学家统计发现,当地家猫一年能杀死1.4亿只鸟。

澳大利亚猎猫运动非常频繁,从2015年就开始用毒香肠、防猫长城、甚至训练野犬当“猫警”。但为啥谣言会扣到挪威头上?

可能因为北欧人养猫历史悠久,维京时代挪威森林猫就是船上灭鼠专员,如今它们能爬冰壁、耐零下30度,野外生存能力爆表。再加上挪威三文鱼出口年赚千亿克朗,万一海鸟被猫吃光影响渔业,挪威确实得急。

在在澳大利亚,野猫能长到15公斤,连袋鼠幼崽都敢下手,逼得本地野犬都得绕道走。美国研究更吓人:散养猫和流浪猫每年干掉24亿只鸟,123亿只小动物,相当于给全美每人发40只死鸟当“年货”。

猫和人类搭伙始于1万年前的中东,那时候它们是粮仓的守护神。古埃及人甚至为猫建庙,杀猫者要被处死。可谁能想到,跟着殖民者船队漂洋过海的萌物,后来成了生态界的“灭霸”?

那猫的杀伤力哪来的?其实是进化给猫开了挂:夜视眼、消音脚、伸缩爪,外加“见动就扑”的杀戮本能。就算吃饱喝足,它们也会为练手而猎杀。

南京大学调查发现,中国散养猫平均每年往家叼14只猎物,按这推算全国每年超百亿小动物遭殃。你家主子叼回麻雀时那得意的小眼神,背后可是条条“鸟命”。

“给流浪猫做绝育再放生总行吧?”理想很美好,但澳大利亚试过发现,要绝育75%的猫才能控制数量,实际连25%都做不到。更扎心的是,绝育放归的猫平均活不过2年,大多死于车祸或疾病,比宠物猫短命5倍。另一边,澳洲用本土植物毒素做“灭猫香肠”,动保组织直接开骂:“这是不人道的!”

而挪威倒是另辟蹊径:严打遗弃宠物,推广室内养猫。毕竟上世纪70年代,挪威森林猫差点灭绝,是靠人工保护才缓过来。这招或许更治本,管住两脚兽,比追杀喵星人容易多了。

其实真相总是残酷的,放任猫自由,等于默许每年上百亿野生动物丧命;大规模扑杀,又难逃“人类傲慢”的骂名。但解决办法其实藏在日常:给猫戴个铃铛能减少50%猎杀成功率;用电子围栏圈定活动范围;甚至“云吸猫”时捐点钱给鸟类保护区。

下次看到主子叼回战利品,不妨蹲下来认真说:“兄弟,咱换个游戏行不?”毕竟在这场人猫共存万年的剧本里,我们既是观众,也是导演。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0 阅读:0

向航说沏杯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