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郭君田婴,也就是孟尝君的父亲,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宗室大臣,一度坐到了齐国国相的高位。
他当任时,以至于能让国君都不怎么听政,而国政全在他手里。
之所以能形成这种效果,田婴也属实是废了番心思,颇用了些门道的。
靖郭君
任相后,他先是跟国君说:“国君啊,国政可是一天都不能耽误的啊!不只如此,就连每天传上来的事略都要亲自看过很多遍才行。”
看起来是一副劝齐王勤政的样子,似乎在告诉齐王,只有这样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明君。
齐王想当明君,就听从了。
可没过几天就受够了,因为一两天还行,每天都这么搞就是神仙也受不了——除了后世精力无比充沛的皇帝朱元璋。
于是就把田婴召过来,告诉他说“太难了,我受不了,你来帮我吧”。
就这样,齐国的国政从此就被他掌握在了手里。
田婴用的手段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一开始就给国君预设一个很高、很难做到的目标,在“畏难心理”下,人自然而然就产生懈怠了。
不过,专权后的田婴对此并不感到满足,他还想最大限度的培植自己的势力,至少也要给自己留条可靠的后路才行,于是,薛地城防的加固就被他提上了日程——因为那是他独有的封地,是他的根!
可当他提出这个想法后,出乎意料的,却遭到了门客中大部分人的反对。
大家的反对其实是清醒的,也的确是在为他好。
所谓凡事勿过度,现在他已专柄齐国之政,若还要加固自己封地的城防,难免会遭人非议揣度,想干什么?
若是连国君都怀疑他有不臣之心,那么,薛地城防的加固就非但不是福,而是祸了。
可一心想这么做的靖郭君不听,甚至下令说,再敢劝谏者杀!
一连几天,劝谏的人果然没再来了,靖郭君很满意。
可就在这一天,一个门客匆匆跑过来跟他说了三个字:“海大鱼!”
“啥玩意?”靖郭君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更没明白这三个字什么意思,那个门客就已经跑了。
“回来!”靖郭君忙冲着那人喊一声。
那人只好回来。
“先生说那三个字什么意思?”靖郭君请教。
“我并不敢冒着生命危险来劝谏。”那人回答道。
靖郭君这才明白,原来又是一个来劝他不要加固薛地城防这件事的。
可终究还是抵不过好奇心,就跟那人说道:“说吧,这次恕你无罪。”
那人方才正色说道:“您难道没有听说过生长在海里的大鱼吗?鱼之大,以至于连网也无法将其捕捞,鱼钩也无法将其牵动,可一旦它游荡着离开了水面,到了沙滩上,那么,就算是蝼蚁也能要了它的命!现在齐国,正是家主您的海水啊!您只要一直有齐国作为后盾,那么又何必去加固一座薛城呢?反之,就算是将薛城城防加固到了天上,那又有什么好凭依的呢?”
一番话,把靖郭君说的一下子怔住了。
琢磨过来,他这才明白自己之前所制定的决策有多么愚蠢可笑。
当时诸侯纷争的乱世,莫说一个小小的薛城,就算是强大的如国家,都未必能够顺利生存下来,他最大的倚靠可不就是齐国吗?如果齐国有失,或者说他失去了齐国的权柄与信任,那么,就算是拥有一个小小的封地又有什么用?
于是他赶忙向那位门客致谢,终止了加固薛城的计划。
其实是他膨胀的欲望让他的心思走错了路,看不清孰轻孰重,这才导致了避重就轻这种愚蠢计划的出现。
幸运的是,他有一个敢直言进谏又精于进谏之道的门客,而他本人也能够及时悬崖勒马,这才没有酿成大错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