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公婆家楼上的一家人,自从初六那天,一直没消停过,最初是很多人在门口吵、楼道吼,闹得乱哄哄的,这两天又是夫妻俩在屋子摔摔砸砸。
咋回事呢?
暂且称他们为刘叔、刘婶吧,刘叔的老母亲83了,腿不好,耳朵也有点聋,人嘛,看似糊涂(时常忘事、犯迷糊),但又不糊涂(先记住我这句话)。
老母亲是20年十一期间被送到了刘叔家,那时刘叔的父亲刚过世三个月不到,刘叔的哥哥、弟弟和小妹(刘叔在家排行老二)经过商量,一致决定先让老母亲去刘叔那儿。
原因是,刘叔家人少、宽敞,就一个闺女,又在上海工作,很少回家,以后嫁了人,那基本上一年更难回来一趟了,既如此,空出来的房间正好能给老母亲住,也省得大家再为难,没地儿放老母亲了!再者,刘婶也退了休,刚好在家闲着,能陪老母亲说说话。
那刘叔的大哥和三弟家里怎么就住不下了呢?
刘叔的大哥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结婚成家、有了娃,虽然没和父母住一起,但因为孩子放在父母那里、为了方便照顾,基本上会时不时回家;小儿子呢,本地工作,还未结婚,更没有单独买房,自然是要和父母住一起的。
而刘叔的三弟,一儿一女,儿子大学毕业后没有找工作,一直在学习、想着考研,女儿还在上大学,家里压力大着呢,哪有精力去伺候老母亲呢?
至于刘叔最小的妹妹,她说她在婆家也不容易,自己男人挣钱也不行,再加上爹娘把家产都给了哥哥们,没怎么给她,就连之前拆迁的补偿款,给她也是一点点,于情于理,也轮不到把老母亲放到她一个嫁出去的女儿那去养。
就这样,他们又是诉说各自的难处和不易,比谁家更惨,又是恭维刘叔和刘婶人好、压力小、享福,是连哄带骗,再加上一直暗示性地怂恿着老母亲做选择,说在刘叔那住着舒心、放心,最终,老母亲便放在了刘叔那儿。
不过,刘叔虽说是被逼着接受了老娘,但为了公平,也为了堵住刘婶的嘴,怕刘婶埋怨他嘴笨、不知道争取、玩不过哥弟,他当时也提了个要求,说他们兄弟三个得轮流养老娘,可以让老娘先在他那待一年,到时再送到三弟那,之后就是去大哥那,不然,若让他一个人一直负责,那他和刘婶哪天真是累病了,就再也不能、更不会去管老娘了。
为了把老母亲这个“包袱”尽快甩掉,也为了安抚刘叔,他大哥和弟弟是答应得痛痛快快的,说到时绝不用刘叔提醒,他们都会自觉地把老母亲接家。
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
并不是。
那几年因为反反复复的疫情,刘叔的哥、弟可算是有了推脱的理由,又是不能让老母亲折腾,又是来来回回接送、怕再染上了病毒,一直到疫情彻底放开后的那年过年,兄弟三人再次坐在一起商量起了老母亲的照顾问题。
他们那次提议的是一家轮流半年,在谁家谁就负责老母亲的全部费用,还签下了一个合同,可过完元宵节后,因为刘叔大哥家的大儿媳突然离世,大哥以“缓一缓!先把自家理好,还得挣钱给他儿子再找一个”为由,再也没提接老母亲到家照顾的事儿。
而刘叔的弟弟,一看到大哥这个长子,说话不算话,他也跟着耍起了赖,说要轮流也是从老大开始,然后是刘叔,最后才是他!哪能先让他这个最小的儿子去管,不是净让他吃亏吗!
因为这,刘叔和哥、弟大吵了一架,可不管他说得多再理,又多愤怒,哥、弟始终一副“有本事你就把老娘扔大街上,或者送养老院、但钱我们不会出一分钱的”态度!
听刘叔的哥和弟提起了养老院,刘叔的老母亲坐不住了,又是哭又是打刘叔,说刘叔不孝顺,为了省事,要把老娘往狼窝里送!与其让老娘去到养老院等死,不如她直接从楼上跳下去死了算了!还说她养大了刘叔,一直都没给刘叔添过负担,直到老伴儿走了,自己身体又有了状况,不得已才住进了刘叔这个儿子家,结果,到头来,刘叔也要像兄弟那样,嫌老娘是累赘!亏得以前她总是和老伴儿说,就刘叔这个二儿子最老实、最善良,哪曾想,她老了老了才算看清,原来是刘叔伪装得太好了!她真是瞎了眼养了这么一个儿子!
老母亲的哭闹,哥、弟的推诿,让刘叔是又气又心痛,他气母亲明明心里清楚他哥、弟是什么样的人,却偏心、惯得不行,心痛以哥、弟的性子,是真敢把老母亲扔街上、连管都不会管!
不想也不忍心让老母亲一大把年纪连点安稳都没有,最终,刘叔咬着牙说了一句“我再伺候一年,到时你们俩若还不自觉,那就直接把老母亲扔你们门口!”
可他真说到做到了吗?
没有。
他的哥、弟知道他的为人,也清楚他下不了那个狠心,是一直拖拖拉拉,这个月拖下个月,下个月拖到下下月,上半年拖下半年,下半年又拖到明年,反正嘴上好话没少说,“孝顺”两字也没少提,但该做的事是根本不想、也不去做。
对于哥、弟的赖皮,刘叔除了气、恨、怨,也没其他的辙,他只能暗自劝自己,趁着母亲生活还能自理,照顾起来还不算累,就尽自己能尽的孝吧,也不和哥、弟比了,反正无非就是家里多一双筷子的事!哪天他伺候不动了,不管哥弟管不管,他都不会再心软。可哪曾想,这过年前,刘婶因脑梗住了院,女儿从工作地回来陪护时,给他下了最后通牒,说他愚孝、没底线的善良,女儿管不着,但刘婶一个无血缘关系的儿媳,踏踏实实地帮着他尽孝了四五年,也算对得起他、对得起婆家了!往后他若是还抹不开脸,不和兄弟划分清楚老娘养老的事,还想一直一个人承担下去,那过完年女儿就把刘婶带走,让他一个人好好给老娘尽孝!给兄弟分担!
女儿的呵斥和威胁,让刘叔清醒了不少,他想到因为老母亲,刘婶虽没少和他吵,更没少挖苦他、骂他,但这几年,确实把他老母亲照顾得很好,帮了他很大的忙,如今,刘婶自己身体也出了问题,真是继续再让老娘在他家,往后若是把刘婶儿再累出个好歹,那他后半辈子咋过呢?
也是在女儿和老伴儿的双重压力下,刘叔这回硬气了很多,他从过完小年开始,就和哥、弟商量,称老母亲在他家过完年,他会把老母亲的东西都给收拾好,哥、弟家里招呼完亲戚后,就上门把老母亲接走!至于谁先谁后照顾,哥、弟自行商量,他不再掺和!如果到了初六一早,哥弟还是拖着、不露面,那后果就自负!
这一次,不知道震没震慑到哥、弟,但刘叔的确是动了真格,他初六吃过早饭后,没见哥、弟登门,便假装接了个电话,之后骗老母亲,大哥身体出了问题、吃着饭就晕倒了,以带母亲去看看为由,开车把老母亲送到了大哥家门口,在敲开门看母亲急慌慌进去后,他扭头就走了。
可他回到家还没多久,他大哥带着他母亲、还有他两个侄子就找上了门,之后,一大家人就在门口、楼道闹开了。
不仅如此,他大哥为了“报复”他,带着老母亲连连两天不顾天冷,在他家门口又骂又吼,说让大家都看看,他平日里装作老实,实际有多心狠,为了自己享受,大冷天的把老娘往外扔、不管了。
这还没完,也许是想让他“弃母”的帽子得到实锤,第三天,他大哥就不登门了,把老母亲放他门口就走了。
他母亲呢,就那样在门口又哭又喊地叫着,他在屋子里让母亲给大哥、弟弟打电话,母亲犟得不行,说“你不想养我就不养,干啥把我推来推去的!你是不把我折腾死不罢休!”
他气归气,但终究不忍心,怕老母亲在外面那么冷的天待久了,身体再受不了,于是,又乖乖地打开门把母亲接进了家。
而刘婶,他的妻子,看他下不了狠心,被兄弟、老母亲拿捏得死死的,没一点有效的反击手段,也不想再继续伺候人、受窝囊气,便不再忍了,说吵他就吵,说摔东西就摔,也不管会不会气着他母亲了。
这也就是他家这些天,最开始外面吵,最后又家里吵、砸的原因。
02
我婆婆和几个楼上楼下的邻居也看不惯,没少议论刘叔的老母亲和他那兄弟,说老母亲年轻时帮他俩最多,以前拆迁款,给他俩也是最多的,特别是刘叔的那个大哥,因为有两个儿子,不管是钱还是力,可算是得到了父母亲最多的一份宠。
但,有什么用呢?被父母偏爱、重视的孩子,往往越是自私、心狠,而即便老母亲心知肚明,但她老了、糊涂了,还能去计较吗?还会计较吗?
我婆婆说,刘婶给她们几个邻居讲了,这周日,女儿回来会把她接走,到时,让刘叔一个人好好和老母亲、兄弟使劲去耗吧!只是不知道,看到儿子年纪也不小了,落得个“家破”,老母亲会不会心疼。
我告诉我婆婆,怎么会心疼呢?老母亲心里开心都来不及呢!终于可以安安心心、也不用看儿媳的脸色了!还有刘叔的那个哥和弟,估计不会觉得因为他们的自私,把自己兄弟家折腾散了,只会在心里得意他们自己终于可以不用伺候老母亲了。
不然,为什么这么久,他们没有一个人因为心疼刘叔、或心里有愧而放弃折腾、胡闹。
说到这里,为什么我会在文章开篇,说刘叔的老母亲看似糊涂,但又不糊涂?
说她老人家糊涂吧,她还知道大儿子、三儿子不会管她,听到大儿子身体出了问题,还会急慌慌地去看看;可要说她不糊涂吧,明明哪个儿子最老实、善良、可靠,她是一清二楚,却偏偏死死地抓住这个儿子,拼命地欺负、道德绑架。
一个母亲对自己几个儿子怎么样,别人怎么说,或许只是片面的评价,但她自己,心里绝对跟明镜儿似的,哪怕嘴上说得对几个儿子再公平,心里也会发虚,只是,她为了自己晚年能安稳、能好好过,为了不得罪那些脾气坏、不懂事、更不老实的儿子们,只能专门去找那个昔日里,她不重视、不偏爱、不心疼的儿子。
真的很扎心啊,多子家庭中很悲哀的一个现实:越是老实、善良的儿子,越是被欺负。
不光会被父母欺负,还会被兄弟姐妹欺负,甚至会一边用着,一边看不起、嫌弃着。
他们仗着知道这个儿子的脾气,知道这个儿子心软、好拿捏,是只管自己痛快,浑然不会顾及这个儿子难不难过、日子又好不好过。
多么残忍又现实的人性:欺软怕硬,只会在窝里横,只会欺负自家的人。
有些父母总说,不要和兄弟姐妹比较,管他们给不给父母尽孝呢,你只管尽你自己的孝,那都是你的福报。
话是这样说,可父母看到他的孝心和善心了吗?是感动和认可的多,还是看着他好糊弄、好拿捏而理直气壮使唤、欺负的多?凭什么那些不尽孝、不好说话、自私自利的儿子,父母对他们可以那么宽容,一句话也不敢吵、一下脾气也不敢发,却对一直用心尽孝、老老实实的儿子那么苛刻呢?
公平吗?
很多人常说“多子就多福”,可不管是对父母、还是孩子来说,如果儿子多了,会是这样的结果,都为了自己,只欺负那个最老实、善良的,那么,这样的多子,福气又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