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云手机,它并不是一个新名词。早在2011年左右,国内就有厂商推出了云手机的概念,至今已经有14个年头了。今天我们一起来聊云手机与真手机本质上的区别。
云计算技术发展非常神速,“云”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基于先进的云技术,我们不仅可以云会议、云办公、云游戏,甚至还可以云聚餐、云旅游、云拜佛。
云手机,其实也是基于云技术的一种创新应用。简单来说,它就是在云端平台上虚拟构建了一部手机,而用户可以通过实体手机打开云手机平台APP或者通过实体电脑打开云手机平台应用端/WEB端的形式,对虚拟手机进行操控,获得和使用真实手机一样的体验。
那么云手机,到底是干什么的呢?现在我们几乎每个人都有实体智能手机。既然有实体手机,为什么还需要云手机?
这就要从手机的功能和定位开始说起了。
手机的发明诞生于1973年,于1983年由摩托罗拉开始进行商用推广。作为一项伟大的发明,它极大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也让社会协作变得更加紧密。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出现后,手机的功能变得更加强大,几乎将所有的数码产品融为一体,可以应用于衣食住行、休闲娱乐等所有领域。
接下来,我们具体看看,云手机到底有哪些应用场景和目标用户。
游戏场景云手机在诞生之初,就有一个刚需场景,那就是——游戏挂机。玩游戏的小伙伴都知道,有些游戏是需要玩家长期挂机的。如果是自己的实体手机,有时候要工作,有时候要做别的事情,没办法一直挂机。而且,持续挂机的话,手机会很烫,续航也吃不消。有了云手机,这些问题就解决了。游戏可以一直运行在云端,既不会掉线,也不会没电。而且,如前面所说,即使你使用的是一台低端千元机,也不妨碍玩大型游戏。除了游戏之外,如果你要剪辑处理视频,也可以在云手机上完成。云端的视频渲染能力,会大幅缩短你的等待时间,提升视频制作效率。
办公场景自从手机普及以来,用户就有双卡的需求。很多用户,甚至现在还保留着同时使用两部手机的习惯。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希望将办公和生活进行区分。有了云手机,就可以将办公环境迁移到云端。上班时,打开云手机,进行沟通交流,参加会议,查看文件,等等。下班后,切换到实体手机,回归生活。对于企业来说,云手机作为办公资产,是可以交接的。员工离职,将云手机交接给继任者,就实现了客户通讯录、工作聊天记录、云端资料等重要数据的交接。云手机是运行在云端的“虚拟手机”,理论上其同时运行的数量可以不受限制,需要多少就可以启动多少,这轻易实现了应用多开需求,可以实现多重身份、多账号同时在线场景。如果只有一台实体手机,需要反复切换登录,非常麻烦。
生活场景云手机的多重身份实现,对于用户的隐私保护也有天然优势。用户可以借助云手机的不同身份,使用微信、QQ、探探、陌陌等APP,保护自己的真实身份信息。大家在装修或购物时,经常会被要求留下电话号码。有了云手机,就可以留云手机的号码,避免暴露真实手机号,从而有效规避骚扰电话。对于个人和家庭消费者用户而言,云手机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多屏共享。借助云手机,可以将普通配置的电脑/平板变成一个“大手机”,使得低端配置的电脑/平板也可以玩手机里的高端游戏,屏幕更大,游戏体验会更好。
专网场景现在整个社会都在进行数字化转型,很多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行业专网,例如银行专网、教育专网、园区专网等。将云手机应用于专网,可以实现对专网数据的安全访问,防止业务资产丢失,实现可管可控。例如一些客户体验机场景。客户通过云手机来体验企业业务,不用另外单独安装APP(云手机支持APP预装),也不会泄露数据。客户体验完毕,云手机可以一键恢复环境,非常方便快捷。上面提到的,只是云手机众多应用场景的一部分。大家可以看出来,云手机的意义并不是取代实体手机,而是成为实体手机的延伸。它的强劲算力、多重身份、环境隔离等优势,可以满足很多刚需场景的需求,应用领域极具想象空间。它的用户群非常广阔,社媒矩阵运营、电商卖家、电竞爱好者、科技发烧友、网络社交达人、视频up主、企业办公人员、家庭用户、专网用户、政府用户,统统都是潜在的目标客群,市场潜力非常大。
云手机的功能如此强大,为什么过去的这十几年,没有发展起来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技术不成熟,无法支撑用户体验。云手机是基于云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一种应用。计算处理,是在云端完成的。而处理后的数据,需要通过网络才能实现本地和云端的同步。如果网络速率不够,或者时延太大,那么,就会出现卡顿等情况。如今随着5G通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拥有强大的信息和通信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成熟完备,为云手机的极致体验奠定了基础。用户操作与云端响应信息,通过大带宽、低时延的5G网络传送,可获得接近实时的无感体验。而强劲的云算力,让用户可以随时拥有一台“高配手机”。除了运行流畅度和稳定性之外,长期以来云手机的主要痛点还集中在流量和信息安全上。随着5G通讯技术的应用普及,各大运营商均推出了高性价比的流量套餐,大大消除了用户的流量焦虑。信息安全方面,云端的数据相比真机更安全,用户大可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