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G206金溪绕城公路的建设过程中,一幢房屋被精心设计的车道环形包围,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房顶几乎与路面持平,这一奇特的景象迅速在网络上走红,被网友亲切地称为“金溪之眼”。
据悉,政府起初提出了包括160余万元的现金补偿。然而,黄某坚持要求500万元的赔偿,但当地政府并未轻易妥协。
在这三年里,黄某或许还在期待着政府能够满足他的要求,但令他始料未及的是,当地政府巧妙地调整了国道线路,让公路绕开了他的房屋,将其完美地夹在了来往的车道中间。这一变化不仅让黄某的500万元赔偿梦破灭,就连原本可能因协商而增加的170万元赔偿款也化为泡影。
如今,“金溪之眼”已成为既定事实,这幢被车道环绕的房屋成为了公路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据黄某透露,“这就像是一场赌博,而我赌输了。”由于这一事件的影响,黄某的儿媳也已经离开了这个充满争议的家庭。
儿媳一去不返
在江西某村,随着G206金溪绕城公路建设的推进,最后一户未拆迁的居民——黄老伯和他的11岁孙子成为了焦点。黄老伯的孙子正上小学,每天白天,当施工队的机器轰鸣响起,祖孙俩便会外出散步,到邻居家共进晚餐,待夜幕降临,施工队收工,四周归于宁静后,他们才返回家中。
然而,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一旦公路全面通车,车辆将如织如梭,昼夜不息。而黄老伯的家与公路的距离之近,几乎触手可及,任何隔音措施都将显得苍白无力。可以预见,噪音将成为黄老伯日常生活中难以摆脱的困扰。
谈及不愿拆迁的原因,黄老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道出了心声:“原本政府给出的拆迁补偿是160余万元以及两个拆迁指标,但这两个指标不能一次性给,得分两年给。其实钱多少我倒是不在乎,我有两个儿子,一开始我只是想能一次性拿到两个指标,这样他们都能有个安稳的住处。”这样的条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诱惑。
据说,黄老伯的女婿有个做律师的朋友,这位律师朋友给他们分析,只要黄老伯坚持要500万外加三块地皮,施工方为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很可能会妥协。因为黄老伯家的房子正好位于这条道路的必经之地,且处于中心位置,不拆根本行不通。
律师朋友进一步解释,如果施工方不答应黄老伯的500万元补偿要求,那就只能改道。但改道意味着要拆迁另外三家,总计需要510万外加9套宅基地,成本更高。因此,施工方很可能会选择满足黄老伯的要求,以避免更大的经济损失。
村里的其他居民陆续同意了拆迁并搬走,唯独黄老伯一直坚持着,他自以为占据了有利位置,觉得施工方为了公路的顺利修建,最终会答应他的条件。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出乎他的意料,施工方最终决定调整线路,专程绕开了他的房屋,使得这栋房子孤零零地矗立在马路中央,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孤岛”。
面对这一结果,黄老伯虽然心中充满了懊悔,但也无可奈何。他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不知道通车后的居住环境会如何。据黄老伯透露,他已经打算在今年春节带着孙子去亲戚家过年,而在外务工的儿女们也不会回来团聚了。这个春节,对于黄老伯一家来说,注定将是一个不同寻常的节日。
用魔法打败魔法
至此,不少网友慕名而来,专程驱车至此打卡留念,这一奇特景象不仅吸引了众多目光,还意外地带动了周边小摊贩的生意。
这座房屋共有两层,四周被坚固的挡土墙紧紧围住。为保障住户的出行及基本生活需求,施工方特意为其预留了排水管道,并设置了一根可供进出的涵管。然而,这一举措却引发了舆论争议。为了平息风波,施工方最终决定将涵管封堵,并在桥洞一侧重新为这户人家开了一道门洞,正对马路,以方便其日常出入。
事实上,类似的“钉子户”事件并不罕见。
在广州海珠区,便有一座360度环绕的立交桥——洪德立交桥,它如今已成为繁华的地标之一。夜晚时分,立交桥在灯光的映衬下宛如一条盘旋的巨龙,熠熠生辉。而位于立交桥中央的两栋楼更是令人称奇,它们被内环立交紧紧包围,仿佛是城市中的一座孤岛。
这座8层高的黄色小楼原本是栋即将拆迁的居民楼,但因其中两户人家对补偿问题一直持不同意见,拒绝搬迁,导致拆迁工作一度陷入僵局。广州市府对此高度重视,经过审慎研究后,决定调整内环立交的施工方案,让其绕着这两栋楼转一圈,从而完整地保存下了这栋楼。这一举措不仅尊重了两户居民的物权和居住权,还使得他们得以继续居住其中,可谓皆大欢喜。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规范城中村改造工作,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于2024年3月30日发布公告称,《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条例》已经广州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并将于2024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条例共包含39条规定,对城中村改造的目标、方式、补偿安置方案、土地征收以及纠纷解决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范,旨在保障各方权益,推动城中村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