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学琼林》兄弟(增补2)典故释解与溯源•卷二

易说世博诗 2024-09-07 07:34:34
兄弟(增补2) 【原文】百犬同牢,陈氏义门独着;九族均赉,范公高谊无伦。 【典故】百犬同牢 【释解】指义门陈氏的一个历史传闻“百犬同槽”。 【出处】元·脱脱《宋史·孝义传·陈兢》:“昉家十三世同居,长幼七百口,不畜仆妾,上下姻睦,人无间言。每食,必群坐广堂,未成人者别为一席。有犬百余,亦置一槽共食,一犬不至,群犬亦皆不食。” 【出处】牢 【释解】养牲畜的圈。 【出处】《说文》:“牢,闲养牛马圈也。” 【典故】陈氏义门 【释解】指江西省德安县车桥镇义门村陈姓一族。 【出处】元·脱脱《宋史·孝义传·陈兢》:“伯宣子崇为江州长史,益置田园,为家法戒子孙,择群从掌其事,建书堂教诲之。僖宗时尝诏旌其门,南唐又为立义门,免其徭役。崇子衮,江州司户。衮子昉,试奉礼郎。昉家十三世同居,长幼七百口,不畜仆妾,上下姻睦,人无间言。每食,必群坐广堂,未成人者别为一席。有犬百余,亦置一槽共食,一犬不至,群犬亦皆不食。” 按:“陈军《义门陈资料》称:陈旺公为陈氏义门始祖,唐开元十九年(731年)陈旺移家于车桥。第一任家长陈青,第二任家长陈伉,第三任家长陈崇。干符四年(877年),陈伯宣为避黄巢兵乱举家又迁德安,与陈旺六世孙伉等合族同处,共建义门。唐大顺年间竟聚族二百人。中国监察委员会《江西义门陈:忠孝为本,耕读传家》:江西省德安县车桥镇义门村陈姓一族,从唐开元十九年(731年)陈旺移家于车桥开始,到北宋嘉佑七年(1062年)义门陈氏奉旨分家,历经332年、15代不分家、高峰时期人数多达3900多口。” 【典故】九族均赉 【释解】指范仲淹置义田,专事周济贫寒的族人事。 【出处】宋·钱公辅《义田记》:“(范仲淹)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 【典故】范公高谊 【释解】指范仲淹置义田使九族均沾恩惠的超行谊。 【出处】见上。
0 阅读:2

易说世博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