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磨一剑,鲲鹏如何引领中国IT产业变革之路?

海峰看科技 2025-03-21 13:07:22

文/黄海峰的通信生活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计算能力成为衡量国家和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指标。

近年来,鲲鹏系服务器发展迅速。根据IDC 2024年中国区服务器市场报告预测,鲲鹏系市场份额占比超过20%,获得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成为国产算力第一格局。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其他路线的国产服务器表现有待观察。

计算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其稳定性、可靠性和高性能至关重要。那么,当前中国IT产业发展得如何?哪条技术路线才是推动中国IT产业迈向世界前沿的最优选择呢?鲲鹏在其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究。

破局之钥:IT产业繁荣背后的困境

中国IT服务市场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良好态势。根据IDC发布的《中国IT服务市场(2024上半年)跟踪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IT服务市场整体规模超过1600亿元,同比增长4.1%。这一数据看似亮眼,却掩盖不住我国IT产业潜藏的隐患。

首当其冲的是自主创新不彻底,部分企业在核心技术上依赖国外,例如在处理器开发中,一些厂商没有获得指令集授权,只能购买公版核,无法从根本上掌控产品的核心技术。

其次是产品技术先进性不足,国内部分IT产品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难以满足市场对高性能、高可靠性产品的需求,无法有效获得高端市场份额。

计算生态开放性欠缺也是一大问题。目前国内计算生态的开放性还不够,各环节之间的协作不够紧密,资源共享和技术交流存在障碍,限制了计算产业的创新活力和发展速度。

最后,研发流程不够可信。部分企业的研发流程缺乏严格的规范和监管,存在安全漏洞和风险,这不仅会影响企业自身的发展,还可能对产业信任体系造成冲击。

面对这些挑战,国内IT行业若想实现长远发展,就必须发展完全自主可控的IT产业链。因此,IT产业绝不能仅仅停留在CPU替换的层面,而是要打赢计算生态之战。当前,选择一条最有前途的技术路线,已成为中国IT产业破局的关键。

在众多技术路线中,以英特尔、AMD为代表的X86,以鲲鹏、飞腾为主流的ARM,以及RISC-V等备受关注,咱们来逐一分析。

第一,ARM路线。目前,国外英伟达、谷歌、亚马逊等厂商,国内鲲鹏、飞腾等超过200家厂商均加入ARM路线,且ARM架构占据全球80%的算力,ARM在端侧占比达到99%,迄今出货的基于ARM的芯片达到300B以上,占据绝对主力。

更重要的是,ARM采用开放授权架构,厂商们能够获得彻底的指令集授权、软核授权和硬核授权,在指令上可以持续演进,拥有更大的技术自主发展空间。

第二,X86路线。X86架构历经多年优化,拥有强大的性能,而且在桌面电脑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X86属于封闭授权,其指令集授权仅在英特尔和AMD之间交叉授权,其他厂商难以获得,这使得企业在技术发展上受到极大限制,其市场份额和生态拓展相对乏力。

第三,RISC-V路线。RISC-V简洁灵活的架构以及其开源特性,吸引全球开发者参与其中。但RISC-V生态尚处发展阶段,工具稳定性、适配性有待提高,且主要集中在嵌入式领域,在数据中心、高性能计算等对计算性能和生态要求较高的领域,市场份额较小。

中流击楫:鲲鹏如何领航国产技术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不难预测ARM会是通用算力未来的趋势和主流选择。值得关注的是,在ARM架构阵营中,鲲鹏系脱颖而出,正逐渐成为国产首选技术路线,广泛服务于金融、运营商、政府、互联网等全行业核心场景。

那么,鲲鹏究竟凭借哪些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呢?

首先,更彻底地自主创新。鲲鹏实现了从处理器到部件的全自主,比如在处理器设计上,鲲鹏不仅获得了指令集授权,能够自主掌控处理器核的开发,还实现RAID卡、网卡等服务器关键部件全面自研。

其次,更先进的产品技术。鲲鹏具备持续演进的能力,在部分客户和场景实现领先。在性能方面,鲲鹏对标业界领先水平,展现出卓越的计算能力。同时,在高算力市场,鲲鹏服务器已成功部署到头部互联网厂商,获得了客户高度认可。

此外,鲲鹏还具有突出的场景化优势,围绕openEuler操作系统和BoostKit软件,构筑起面向大数据、存储等特定场景的调优能力,并将这些能力开放给合作伙伴和客户,有效提升了产品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性能,更好地服务行业客户。

再次,计算生态自主创新。在硬件生态上,鲲鹏通过开放主板,吸引了13家整机伙伴以及众多元器件厂商参与,形成强大的硬件产业集群。在基础软件生态和应用软件生态上,openEuler和openGauss开源进展顺利,社区伙伴数量持续增长,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当前6000+合作伙伴的17000+行业解决方案已适配鲲鹏。

最后,全球化视野。鲲鹏产品生态覆盖全球,openEuler已走向非洲等地区,并与主流开源基金会持续推进合作。同时,鲲鹏携手硬件生态伙伴,将鲲鹏产品逐步推向世界。此外,鲲鹏研发人才来自全球多个研究所,为鲲鹏技术创新注入多元活力。

纵向看深度,横向看差距。我们看到鲲鹏已经从硬件、软件、生态各方面Ready,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而部分厂商存在架构相对落后,不仅代差较大,而且授权范围受限,无法在海外销售,这使得其发展空间受到极大束缚,存在被“卡脖子”的风险。

笔者观察:鲲鹏产业根植中国,面向全球

六年磨一剑。鲲鹏产业自2019年启航,已构筑起“根植中国,面向全球”的通用计算产业。今年还将在教育、医疗、制造等长尾行业持续深耕,成为中国算力的底座。

如今,DeepSeek引发AI产业爆发,为通用算力带来新的机遇。在这场AI浪潮中,鲲鹏有着清晰的策略,即成为AI开放生态的智能算力基座,使能千行万业所需而“智”。在最近举行的鲲鹏合作伙伴产业峰会上,鲲鹏还将发布多项重磅解决方案,值得期待。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于中国IT产业而言,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只有实现真正的自力更生,才能实现弯道超车,走向世界。面向未来,笔者期待鲲鹏可以将中国创新带向世界,为中国IT产业的崛起贡献磅礴力量。

0 阅读:0

海峰看科技

简介:关注5G、手机、AI、云等技术和产业发展十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