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把战壕挖到2米深,刘伯承怒斥他不懂战术,陈赓:这就是战术

诗兰谈过去 2025-03-16 08:10:32

1940年10月的一天,陈赓正在前线指挥作战,突然接到129师部电话,话筒里传来刘伯承愤怒的责骂,说他不顾战士们的性命,胡乱指挥。陈赓听得满头雾水,自己怎么就成了不顾士兵安危的人?师长为何如此生气?

之前不久,侦查员送来情报,一股日军正向部队驻地逼近。陈赓盘算着打一场阵地战,下令让战士们把战壕再挖深两米。命令传下去后,引发一些人的不解,甚至有人直接跑去向师长告状。刘伯承听闻此事,未及细问,立刻打来电话劈头盖脸一顿臭骂,质问陈赓到底懂不懂战术,为何让战士们如此折腾?

听着电话里的怒吼,陈赓心下明白师长还未弄清状况,索性不作辩解,只笑着回道:“等我的好消息。”然后挂断电话,全力投入战斗。刘伯承气得坐在椅子上喘粗气,心中对陈赓的做法更添不满。

几个小时后,捷报传来,战斗大获全胜,日军伤亡三百余人,还缴获大量物资。刘伯承一时间愣住,无法理解这场胜利的缘由。明明日军装备精良,八路军与其进行阵地战并不占优势,陈赓究竟用了什么办法?

部队装备有限,敌人火力强大,拼刺刀拼不过,拼火力更是望尘莫及。阵地战若想取胜,必须另辟蹊径。陈赓经过思考,决定将战壕加深,并让每个战士准备一个小板凳。战斗打响,战士们站在板凳上射击,等敌人逼近,迅速撤离战壕。日军杀入战壕,却发现自己无法爬出,进退维谷,最终成为待宰羔羊。进入战壕的日军被歼灭,未进战壕的见势不妙,纷纷逃窜。

战术解析完毕,刘伯承忍不住拍案叫绝,称赞陈赓鬼点子多,战术灵活,打法独特。战场上的陈赓,与其他将领相比,确有不同之处。脑筋灵活,敢于尝试,从不拘泥于常规打法。

抗美援朝战场上,美军火力强劲,志愿军常遭密集轰炸,地面作战困难重重。陈赓抵达战场,提出在地下作战的方案,构建复杂的地道网络,各战壕相连,相互支援。美军炮火虽猛,难以炸毁完整地道,极大减少了志愿军伤亡。

正是这一战术,让志愿军在艰苦条件下与美军抗衡,最终赢得胜利,捍卫国家尊严。陈赓的战术贡献,使他在军中威望极高,授衔大将,实至名归。

0 阅读: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