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与《我和我的国家》、《我和我的家乡》一脉相承。
都是由多位知名导演以同一主题,分别拍摄的“命题作文”。
但与前两部不同的是,吴京、章子怡、徐峥、沈腾以“编年体”的形式,接力合作,共同完成了对“我和我的父辈”的诠释。
开篇是吴京的《乘风》,战争年代,抗战时期,冀中骑兵团为了老百姓抛头颅、洒热血,男主角为了保全百姓,牺牲了自己儿子;随后是章子怡的《诗》,1969年,建国后百废待兴,第一代航天人用鲜血和生命,为祖国研制长征一号火箭、发射首颗人造卫星;然后是徐峥的《鸭先知》,1978年,改革开放后,讲述了上海电视台第一支广告诞生、背后的故事,讴歌了那一代“弄潮儿”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精神;最后是2021年,科幻主题,一个少年和从2050年穿越回来的机器人组建了临时父子档。
虽然从内容上,四个故事没有关联,各自成章;但从时间的线索以及主题的延伸来看,四个故事共同构成了本片的内核:父辈,正是一代又一代的“父辈”披荆斩棘、砥砺前行,才有了我们今天美好幸福的盛世中国。
看完全片,尤其是听完王菲演唱的主题歌《如愿》之后,更能体会到父辈们的艰险、辛苦,以及他们的无私奉献、锐意创新,也更加让我们珍惜当下的生活,正所谓忆苦思甜。所以,对比前两部系列电影,这部电影的内部联结更为紧密,更需要“整体上”看,才有效果。四个故事在时间上完成了“传承”,同时也应和了主题上的“传承”——父辈给予我们影响,我们也在实现父辈的愿景。
不过,分开来讲,还是能看出每个导演的特色以及水平。
个人而言,最喜欢第二个和第三个故事。
章子怡导演的《诗》,用诗一般的镜头语言表现了初代“航天人”家庭的种种艰辛与不易。
“父辈”们既认真勤恳、脚踏实地的工作,甚至不惜牺牲生命;同时他们也有着浪漫主义的革命理想,就像爸爸的谎言“在天空中写诗”,那是一个多么美丽的梦啊;多年之后,因为有了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努力,当年只会哭泣的小女儿,实现了爸爸的梦想。这种传承的力量,令人动容。
最喜欢其中一个段落,爸爸牺牲之后,妈妈一直瞒着儿子,在黑夜的荒漠中,就一大一小两个人,并肩而行,孩子追问:我爸爸到底是干什么的?
这一句,瞬间让人鼻酸:爸爸都去世了,孩子还不知道爸爸做什么工作。
此后一场大雨把家里淹了,别人家的爸爸都回来了,儿子才知道了真相,他质问妈妈:我爸爸是不是死了?
当他得到确切的答案后,哭着说了一句话:我爸爸和我以前的爸爸都死了……
原来,这个孩子这么可怜,他的两个爸爸都为了航天事业献出了生命。
这个故事最后一段的升华也十分震撼,画面中快速闪现我国近些年航天事业取得的成绩,陈道明的画外音:
宇宙,让死亡渺小;平凡的渺小是伟大的开始。
高级!
与《诗》的气质完全不同,徐峥导演的《鸭先知》走的是“喜剧”路线。
开场儿子的作文《我的爸爸》,就把徐峥饰演的“鸭先知”描慕的生动形象,这是一个脑子活络、敢于创新的“父辈”;随后在公交车上儿子配合爸爸上演“带货活广告”,简直就是爆笑。
还有“秘密拍摄广告”这一段也超逗,一边是儿子太给力了,“妈妈,我想看电影《祥林嫂》”;一边是爸爸频频出洋相,“爸爸,我送您父亲”……
在欢声笑语之中,我们也能体悟到改革开放初期,搞创新、勇尝试,“敢于下水游泳”是多么值得敬佩的一件事,正是有这些“鸭先知”们,我们的国家才会日新月异、欣欣向荣。
吴京导演的《乘风》虽然壮烈、热血,有着浓厚的爱国主义色彩。比如骑大马举大旗那段,让人想起了《战狼》。
但战争场面过于逼真,马或人的肢体断裂,有些血腥和惨烈,单纯从观感上看,会有些不适。
沈腾的《少年行》,虽然有很多笑点,但讲真,玩闹的性质多了一些,而且有些跑题。这里面的“父辈”,要看怎么理解:如果从孩子的角度上讲,他的“父辈”是个机器人,一个假爸爸,而且对于他成长的影响与引领并不明显(只是在家长会的“内卷”上,帮他赢得了面子,这个未免有点导向不正);如果从机器人的角度上讲,他的“父辈”是小孩,因为是这个孩子在未来创造了他,如果如此理解倒能自圆其说,但还是有些别扭和牵强。
最扯的是这个故事中有一些明显的BUG,比如在小区里、人员密集的地方放飞“遥控飞机”,这个貌似是不被允许的,尤其是那个小孩的飞机还挺大,还会着火,多危险啊;机器人既然是靠充电“为生”的,那么当其身体露出电路,又进入水里的时候,那么应该会漏电吧,一旦漏电,他又怎么救孩子,一碰到孩子不会把他电死吗?
作者:蓝雨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