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起!实习医生自杀事件频发,规培制度的原罪究竟在哪里?

毒鸡汤鸡哥 2024-03-27 05:24:30

每一个睿智的灵魂

都置顶了毒鸡汤

作者:毒哥&玉成

来源:毒鸡汤

01

说起医生这个职业,人们总是带着几分艳羡和尊重,在老百姓眼里,医生是有光环的,代表着救死扶伤和崇高的医德。

但有句话说能医不自医,职业再厉害,医生本质上也还是人,有脆弱的一面,甚至还会沦为社畜,遭受的压力比普通打工人尤甚。

最近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领导,大概非常坐立难安,因为就在短短一周内,该院发生了两起实习医生自杀事件。

3月14日,一名27岁的麻醉科规培医生,在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洗手间里割颈自杀。

消息震惊了死者的亲朋好友,家人们甚至不相信他是自杀。

因为从他生前的轨迹来看,他性格阳光开朗,有一名漂亮的女友,还和广西玉林一家三甲医院签署了协议,只要等他规培一结束,就可以入职成为正式医生,前途一片光明。

这样一个节骨眼上,人怎么说没就没了?家人查看他的聊天记录,才发现和他在规培时所遭受的压力息息相关。

他生前曾和女友抱怨压力很大,带队的主任经常责骂他和同队的规培医生,同时又不管事,经常把责任甩给他们。

最让他难以接受的是,三年规培快要结束了,医院却在这个时候卡他的规培证书,不想放人走,甚至还要求他退还规培工资。

如果拿不到规培证书,他就无法顺利入职玉林的三甲医院,再加上日常工作的压力,他顿感内外交困,走了极端。

这样一个事件,将医院以及背后的规培制度推到了风口浪尖,没想到事情还没完。

3月19日,也就是短短五天后,同一家医院的一名22岁的大三实习生,在宿舍内烧炭自杀。

这件事情刚发生不久,坊间还没收到太多具体的消息,比如这名学生为什么自杀,医院在这里又该承担什么责任。

但心理学上有个现象叫做“维特效应”,即模仿自杀现象,表面上看,是媒体对自杀的报道,引发了模仿现象。

但本质上,这就是一种兔死狐悲的心理,有些人和自杀者有相似的遭遇,本就处在绝望的生死边缘,而其他人的自杀,成为压倒他们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

02

同一家医院内连续发生两起实习医生自杀案件,医院方面肯定难辞其咎,就看当地上级部门想追究到什么程度了,大家也不妨蹲蹲这件事的后续。

不过说起维特效应,那名27岁的麻醉科医生,似乎还不是源头。

因为就在三月初,湖南一名25岁的规培生,在医院的洗手间里割断颈动脉自杀,情节和后来者十分类似。

唯一比较大的区别是,这名死者留下了遗书,言辞十分悲凉:

“世上本没就没有公平,怪我自己不是合格的牛马,熬不下去了。对不起爸妈,生养之恩,来世再报。”

仅仅是在三月份,至今为止,全国范围内就发生了三起规培/实习医生自杀事件,而且全都和工作压力有关。

这真的是巧合,或者一个简单的心理效应就能解释的吗?那些自杀的年轻医生,是真的心理太脆弱,还是背后有什么隐情?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医疗行业的相关制度了,众所周知,医生是一个难度系数很高的职业,光是本科就至少要读5年。

好不容易读完5年(有的还要加上3年研究生),离真正的医生却还远着呢,因为在我国,必须四证合一才能成为医生:学历证、学位证、规培证和执医证。

其中的规培证,被行内公认为是难度系数最高,且最反人性的硬性条件。

规培这个概念,最初源自欧美,指医学生在毕业之后,不能直接参加工作,而是在有经验的医生的帮助下,完成培训和工作,逐渐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医生,时间一般为3到5年。

这个制度概念本身是好的,我国也在多年前便引进了规培制度。

问题在于,欧美国家的社区医疗系统早就完善起来了,所以规培医生们一般选择的,就是基层社区门诊,在培养自己能力的同时,也可以分散大医院的医疗资源压力。

但在中国,社区医疗系统还处在非常简陋的阶段,绝大部分的社区门诊,都没有接纳规培医生的资格,所以医学生们毕业之后,还是一窝蜂地涌去大医院规培。

但问题就来了,大医院压力山大,医生们尚且自顾不暇,就更不要说分散精力出来给人做规培了,所以最常见的做法,就是打发规培新人去各科室打杂、写病历。

更尴尬的是,此时的规培医生已经年近而立,但因为还不是正式职工,在待遇、收入方面,还是和同龄人相差一大截。

规培医生究竟能拿多少钱?国家在这方面的规定非常模糊,导致各地的标准花样百出,但可以确定的是,标准都不高,保证温饱都有点难。

几年前,丁香园曾经做过一个调查问卷,采访了将近300名规培医生,其中52.48%的人表示自己的收入在1000-2000元,还有17.73%的人的收入1000不到。

这个收入水平,对规培医生们来说,着实是有点难以启齿了,虽然大家都明白困难是暂时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长达三年的艰难时刻,还是很容易让人丧失对这一行的热爱。

更可怕的是,大医院科室里本就有非常清晰的阶层鄙视链,年轻又不是正式员工的规培医生,自然而然就成为鄙视链的底端。

所以他们在艰难求生的同时,还不时要面对来自前辈们的恶意,有的医院仗着自己掌握规培证的生杀大权,随意指使规培医生干养活累活,无限加班,甚至生病了都不能请假。

在这种压力下,规培医生的身心很容易就会变得脆弱,很容易就会滑向绝望的边缘,乃至走极端。

所以我们在同情死者遭遇的同时,也别忘了要看清问题的本质,那就是规培医院的权力,已经变得太大了。

03

世界上的很多矛盾,本质上都是因为权力的不平衡,权力大且没有监管制衡的一方,很容易就会压榨权力小的一方,并会认为这种压榨是天经地义的。

从这个角度来讲,规培医院的角色,和研究生们的导师很像,都是拿捏了年轻人们走向正式岗位的某个环节。

不管年轻人们再优秀,只要他们不点头,就不能真正走向社会,遇到无良一点的导师或者规培医院,还会故意卡证书,让免费劳动力在自己那里再干多一两年。

规培制度的乱象,其实并不是今年才有的,在行内早已臭名昭著。

2022年,江苏大学一名研二规培生在医院工作时猝死,引发过舆论的震动,只是风声很快又平息了。

证明研究生在死前其实已经有预兆,多次因为加班而产生不适,但医院并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反而让他连续加班14小时,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如果说医生是一个压力山大的行业,那么规培医生所遭受的压力,就是百上加斤,如何让他们在猝死和自杀之外,还能有第三条路,恐怕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好的医生本就难得,就不要再让他们因为这样的原因,提前夭折在黎明之前吧。

0 阅读:0

毒鸡汤鸡哥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