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叙利亚西部海岸,那就是人间地狱。拉塔基亚和塔尔图斯,这两个阿拉维派的大本营,成了叙利亚极端势力清洗的对象。自阿萨德政权倒台后,叙利亚过渡政府的统治并未带来和平,反而以宗教清洗之名,将枪口对准了阿拉维派社区。
根据“叙利亚人权观察组织”的数据,短短三天内,超过1300人丧生,其中多数是阿拉维派平民。政府军以“打击前政权残余势力”为名,展开无差别镇压:街道上被烧毁的汽车、医院窗户上的弹孔、逃亡的居民,这些画面就是叙利亚新政府“秩序重建”的底色;甚至连西方绷不住了,多国政府和媒体罕见地一致谴责,称其为“报复性杀戮”,只不过这一切都太迟了。
占人口仅10%的阿拉维派,曾长期掌握叙利亚军政大权,这是当年西方殖民统治留下的祸根,如今再一次集中爆发了而已。
残酷的压迫必然导致反抗,阿拉维派一些武装组织举起了起义的大旗。初期,起义军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和民众支持,一度占领拉塔基亚省的战略要地,甚至控制了阿萨德的家乡卡尔达哈。然而这场“复仇之火”迅速被扑灭,随着2.5万名来自中亚和高加索的雇佣兵涌入叙利亚,并效忠朱拉尼政府,起义的声音即将销声匿迹。
这些雇佣兵的背后,是土耳其的深度介入。安卡拉不仅整合了北部极端武装派系,还通过威逼利诱,迫使库尔德武装交出东部油田和贾兹拉农业区。这一招堪称“釜底抽薪”:叙利亚的石油储量达25亿桶,而贾兹拉地区曾贡献叙利亚全国55%的小麦产量。控制了这些资源,朱拉尼政权不仅获得经济命脉,也掐住了反对派的咽喉。
不过以现在这支叙利亚政府军的德性,库尔德人的妥协不太可能换来安全。美军虽名义上支持库尔德武装,但战略重心早已转向俄乌与加沙,失去靠山的库尔德人,最后也会沦为砧板上的鱼肉。
起义军的失败,是迟早的事情。朱拉尼政府有幕后靠山,但他们的靠山早就抛弃了他们,阿拉维派的主要盟友伊朗,此次依旧选择冷眼旁观,德黑兰方面公开否认与这次阿拉委派起义有关,外交部发言人巴卡埃表示,将指责的矛头对准伊朗是“错误的”,而且是“百分百的误导”。
除此之外。阿萨德的旧部们,大多数选择“明哲保身”。尽管一些前政权的残余势力仍盘踞在西部山区,即便之前起义军俘虏了大约300名政府军士兵,但多数前政府军的军官仍然选择观望,就连流亡俄罗斯的阿萨德本人,至今未公开发声,可以说,阿拉维派社区成了“弃子”,只能在报复性杀戮中独自挣扎。
镇压西部起义后,朱拉尼政权宣布“军事行动结束”,并宣称要“恢复国家稳定”。但叙利亚的局势,从来不是一场局部冲突能定义的。
在南部德拉省,德鲁兹派武装正在与政府军激烈交火。这支得到以色列直接援助的势力,凭借边境地理优势,不断蚕食政府控制区。以色列的介入,让局势更加复杂,以军不仅频繁空袭叙利亚目标,还公开支持分裂势力,甚至直接派军队进入叙利亚,建立了一个数十公里的“缓冲区”。
纵观整个世界,恐怕也只有一个国家真正关心叙利亚的人民。3月10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用“感到担忧”四个字,为叙利亚的内乱定调。在中方的外交辞令中,这已是极具分量的表态;中方呼吁停火、保护平民、推动对话,但现实是,我们能做的也不多,除了必要的人道主义援助,中方实际上也不愿意蹚那里的浑水。
叙利亚民众曾以为推翻阿萨德能终结战乱,却迎来了更血腥的轮回。选择“新政权”的他们,正在吞咽自己种下的苦果。但问题的根源,从来不只是叙利亚人自己。外部势力的干预、教派矛盾的积重难返、资源争夺的赤裸逻辑,这些“死结”才让和平在叙利亚成为奢侈品。
叙利亚的悲剧提醒我们:政权更迭从不是解药,仇恨与暴力的循环只会制造更多受害者,和平稳定才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