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撒尼尔·培根,英文名字叫Nathaniel Bacon,在1676年的殖民时期的弗吉尼亚发动了一次叛乱,那个时候美国还没有独立。注意沙暴在这里用了叛乱这个词,而不是起义。很多人把这次反叛翻译为起义,是没有真正认识到这次反叛的非正义性本质。
纳撒尼尔·培根是一个英国人,而且富有。1674年他二十七岁时来到了弗吉尼亚,这离他叛乱才两年,所以你想这是一个多么不安分的人。他来弗吉尼亚的目的是什么呢?当然是发财,开种植园。
培根
他和当时的弗吉尼亚总督伯克利以前是朋友。虽然成为了弗吉尼亚议员,但由于性格和政治冲突,最终没有踏入总督的朋友圈子,所以心里嫉恨。而更让他恼火的是,他不能得到更多的种植园土地。
获得土地有两种办法,要么买其他种植园主的,但肯定不容易,别人不会随便出卖种植园,而且价格昂贵。另一个办法不花钱,但费命,就是抢,抢印第安人的土地。
1670年的种植园
当时英国政府是禁止进一步扩张殖民地的,因为不想和印第安人发生大规模冲突或战争。而弗吉尼亚的白人,除了一些高层人物,比如总督以外,眼里却一直盯着印第安人的土地。
即使下层白人也是想要抢印第安人的土地的。他们往往是契约劳工来到北美,契约是为种植园主工作几年后就可以得到自由、少量财产和小块土地,这是英国官方的行为,通过代理公司来做。这些人自由以后,也想能够成为大种植园主发财,而抢印第安人的土地是唯一的办法。
所以培根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些人不但要得到土地,而且有种族灭绝的思想,要杀光印第安人。然后在1675年出现了导火索,印第安人苏斯克汉诺克部落攻击了殖民者,包括培根本人。1676年三月,在没有得到弗吉尼亚总督伯克利的同意下,培根带人袭击了苏斯克汉诺克部落。
这两件事件是有好几个月间隔的,说明培根的行动既不是出于激情义愤,也不是自卫,而是有计划的。甚至有记载说培根是故意把农作物丢失的责任归咎于印第安部落,而胁迫总督出兵。
伯克利
有人胡说总督伯克利想要因此攻击印第安人但最终退缩,是没有任何记载的,这违反他一向的政策态度。而且伯克利总督还希望能够友好地和印第安人进行贸易。伯克利很快把这次行为定性为叛乱,虽然中间曾经因为“民众”压力做了妥协,但最终还是进行了镇压,而且伯克利总督表现得很顽强。
不过培根还是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他最终攻入了詹姆斯镇,殖民时期弗吉尼亚最重要的城市,也是总督府所在,而且把这个城市全烧了。1676年年末,反叛最终被镇压,不过培根那个时候已经病死了。
火烧詹姆斯镇
上面就是纳撒尼尔·培根反叛的经过。那么它和黑奴制度有什么关系呢?
反叛队伍当中也有黑人,很奇怪吧?不奇怪,因为少量自由黑人的想法和白人一样,而小种植园主的黑奴在主人的命令下加入队伍很正常。所以在上层白人眼里,就看到了一个白人契约劳工和黑人的联盟,这是很可怕的现象。
为了将来不再发生这样的叛乱,就需要采取两个措施。一是减少白人契约劳工,这些人特别容易不满,而且天生带有基督教平等权利。二是想办法拆散白人和黑人的联盟。
最终的办法就是逐步取消白人契约劳工,用黑奴代替。这样做以后,即使一个白人生活在底层,由于在他下面有更底层的黑奴,他会心理趋同于和他种族接近的上层白人,减少不满,这样就拆散了联盟。这就是为什么说纳撒尼尔·培根反叛加速了黑奴制度。
所以纳撒尼尔·培根叛乱有什么正义性?如果一定要找正义性,它唯一的正义性就是建立了一个政府,由殖民者自主,而不是受宗主国统治。但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杀印第安人夺取土地,为了烧掉无辜者的房屋?如果这样还真不如让英国统治。沙尘暴认为它没有任何正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