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到底是怎么被牛市吃掉的?了解这些,很重要

小龙评历史 2024-10-02 15:00:36

我可以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却难以想象人性的疯狂。

——艾萨克·牛顿

牛顿,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是人类历史上的巨人,他在物理学、数学领域的成就多到数不清,这些成就里面随便拿出几个都是人类科学史上里程碑式的存在,某种意义上讲,牛顿是人类迈入现代社会的重要引路人,所以很多人说,牛顿是一个接近神的人。

“接近神”的这个说法非常准确,因为“接近”代表尚未达到,尽管牛顿在科学领域的成就影响了整个人类社会,但从本质上来讲,他依旧是与我等芸芸众生无异的人。

如果说牛顿用自己的前半生证明了人类凭借自己的智慧可以比肩神明,那么牛顿的晚年经历则是在清晰地告诉世人:即便聪明如他,睿智如他,理性如他,仍不能逃脱人性的枷锁。

牛顿人生的后半程,其官方职务是“英国皇家造币厂厂长”,也就是说他的后半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在与代表世俗的黄白之物打交道。

从后来解密的文件来看,牛顿绝非一个视金钱如粪土的苦行僧式的学者,他是非常热衷于参与到经济活动中的。

简单说,牛顿不但热衷于科学,也热衷于赚钱。

钱,或者说货币的出现,让财富变得可以量化且更容易流通,从此,人类社会被深刻改造。

《人类简史》作者赫拉利认为:我们人类之所以能在短短7万年的时间里称霸地球,最重要的原因是:人,可以理解自己从未见过的东西,简言之,人类能够想象。

想象是人类构建这个复杂社会的基础,但对于个体人类而言,永不停止的想象有时候也会是一种麻烦。

之所以说人类社会在货币的广泛使用和流通后被加速改造,就是因为货币能够更高效地放大人类的想象力。

而若要问货币在什么地方最能激起人们的想象力,股票市场绝对是答案之一,人类的想象力会随着股票价格的涨跌飞到千里之外,在这种可怕想象力的驱使下,人类一切的知识与理智都将烟消云散,接触过股市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在股价一日千里的时候,无论别人拿出多么详实的数据向他提示风险,已经自我洗脑并自认为“股神”的人都会置若罔闻。

别笑,不止普通人这样,大科学家牛顿,也是这样。

让我们随着大科学家牛顿的脚步,来看一看疯长的股价是如何将最聪明的人智商归零的,同时,也以牛顿的炒股经历为例,来看看一个一轮“大行情”的都要走过哪几个重要过程,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大海信仰

关于牛顿炒股大败亏输的故事,老股民们多少会有所耳闻:让牛顿被高位套牢的那支股票叫“南海公司”。

在详细讲述这支让大科学家牛顿变成“韭菜”的“南海公司”股票前,我们有必要先去介绍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因为不这样做,就无法解释那些如今看起来漏洞百出的故事是如何让包括牛顿在内的智者都陷入疯狂的。

十八世纪初,英国海上武装力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与荷兰、西班牙等传统海军强国的较量中获得胜利,已经成为了事实上的新任海上霸主。

自从英国在百年战争中输给法国,就开始将国家战略从“向大陆”转到“向海洋”,并在数百年的海洋战略中摸索出了一条从海上贸易到海军建设的相对完整体系,随着英国海军称霸大海,英国人开始有了更大的信心向大海要财富。

但要想持续在海洋贸易中获利,就得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而熟悉军事领域的朋友们都知道,海军是一个极为烧钱的兵种,而当时的英国政府又好巧不巧是最没钱的时候。

作为新晋海洋霸主的英国政府为什么会没钱呢?还是那个原因,海军极为费钱,尤其是处于战争消耗状态下的海军。

英国是靠着与荷兰、西班牙等老牌海军强国间高烈度的海上战争才取得霸主之位的,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尤其是船本身就无比昂贵的海战。

这些导致18世纪初的英国政府不但没有多少钱,甚至还欠了一屁股债。

这里要说一下,当时持有英国国债的虽然也有一些国际资本,但那只是小头,英国国债的大头还是在英国的本土资本和英国百姓手中的。

通俗点说,政府欠人民很多钱。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按常理来讲,英国已经成为海上霸主了,大海之上的利益点如此之多,英国政府从中抽税,然后偿还国债的本金和利息即可。

这无疑是最稳妥的办法,但缺点是慢,不止英国政府嫌它慢,英国人民也嫌它慢,大英帝国都纵横四海了,谁还一老本行的守着那点利息钱?俩字,寒碜。

包括牛顿在内的绝大多数英国人都相信汪洋大海里蕴藏着无尽的宝藏,所以他们才会在那支叫“南海”的股票横空出世时,变得如此疯狂。

横空出世

在几乎所有英国人都对大海有着无限憧憬的背景下,南海公司横空出世。

这家公司背景复杂,但有一点非常确定,它与英国政府之间的关系用千丝万缕都不足以形容,说他们密不可分更为贴切。

因为南海公司的最初牵头人是时任英国财政大臣哈利。

哈利,与南海公司的其他大股东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都手上都有大量的英国国债,这些人亦官亦商,政商旋转门这件事可不是美国的独创,这传统从大英帝国时期就开始了,美国人至少还假惺惺地加一道门,大英帝国连门不加。

以哈利为首的南海公司股东不但不急于把手中的国债兑现,反而还去购买更多英国政府债券,作为回报,英国政府给予了南海公司一系列经济支持政策:

包括允许南海公司经营烟、酒等暴利行业呀,对南海公司的一些业务实行税收减免呀。

但如果仅仅是这些,是不可能让民众对于这家公司有着近乎疯狂的追捧的。

因为烟、酒等业务虽然暴利,但它没有多少想象空间,而人类社会是靠想象力支撑的。

真正勾起英国人民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的是英国政府给予了南海公司在南美洲新殖民地(南海)的特许经营权。

南美洲地下的金矿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为南海公司带来源源不断的收益,黄白之物历来能让人神魂颠倒,尤其是总量在理论上无限大的黄白之物。

人关于财富的想象一旦开始就难以停下,南海造富神话开始了。

在当时,购买股票是有一定限制的,不是所有平民百姓都有资格购买,但相比之下,购买企业债券要容易一些。

已经承载着公众无尽想象力的南海公司开始发行债券,南海公司的名声逐渐变得响亮。

而就在这时,英国政府来了一波火上浇油,1718年,英王乔治一世任公司董事长,南海公司等于获得了国家信用背书。

1719年,英国政府宣布南海公司的债券由国家背书,年利率6%,这个利率是高于英国政府债券的,所以这样一来,英国国债瞬间显得“不香了”。

这个时候,英国政府又十分“贴心”地宣布:南海公司债券与国债可以相互兑换,由于中间有着利差,英国民众纷纷将手中的国债兑换成南海公司债券。

在这一过程中,南海公司的名声被炒上了天,大有南海公司既大英帝国的意思,南海公司的股票价格开始起飞,而在这个时候,南海公司又添上了一把火:宣布可以用自己手中的南海公司债券去兑换南海公司股票。

债券的风险很小,但收益不高,股票的收益高但风险也大,二者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投资品,但南海公司有着如此之大的想象空间,谁还在乎那区区6%利率,大量民众把南海公司的债券兑换成了股票。

在南美洲地下金银这个极具想象力的利益点的诱惑下,英国人的财富悄然完成了从英国国债,到南海公司债券,再到南海公司股票的转移。英国政府已经悄然释放了风险。

牛顿入场

牛顿作为当时英国皇家造币厂的厂长,自然能够比普通民众更先买到“优质”的南海公司股票。

牛顿杀入股市的时间点是1718年,也就是英王兼任南海公司董事长的那一年。

相比于大多数投资者,牛顿可冷静多了,他经过严密的计算,设计出了一个预测股价的数学模型,反复推算后,牛顿确定了买入点和卖出点,然后从容不迫地在128英镑的价格点位上买入了4000英镑股票,这些钱大致相当于牛顿2年的薪水,这个投入比例非常好,如果股票大涨,牛顿能狠赚一笔,如果大跌,应该也不会影响到牛顿的生活。

总之,刚刚投入时,牛顿还是很理性的。

牛顿买入后不久,南海公司的股票就开始暴涨,短短3个月,股价上涨到270英镑,比牛顿的买入价翻了一番还不止。

理性的牛顿再次开始计算,结果是此时的南海公司股价已经明显存在泡沫,这个价格已经高于公司的实际价值了,于是牛顿果断选择套现离场,3个月时间,牛顿获利7000英镑,如果事情到这里结束,牛顿将美滋滋地享受相当于他3年薪水的收益,但接下来事情的发展却超出了牛顿的认知。

在牛顿把股票卖出后,南海公司的股票价格再次上扬,很快达到了350英镑。

牛顿认为这是最后的疯狂,不为所动。

但南海公司的股票价格依旧在涨,400英镑大关很快被突破,接下来的500英镑、600英镑也是势如破竹。

南海公司股票价格的疯涨让牛顿开始动摇了,他开始怀疑自己当初数学模型是有问题的,他得重新再去算一算。

经过更加“认真”的计算,牛顿得出结论:是自己之前算错了,南海公司的股票价格最多可以涨到1200英镑。

有了“理论背书”的牛顿很快再次杀入股市,这次他决定加大投入,把之前的本金和收益全部投进去不说,还追加了近1万英镑,总投资额达到了2万英镑之多。

一开始,南海公司的股价像牛顿预测的那样,一路飙升并很快接近1000英镑大关。

而南海公司在短短8个月左右的时间里翻了近10倍,这样的消息让整个英伦三岛都陷入了疯狂。

南海公司的恐怖表现毫无疑问地带动整个英国股市都进入了一轮大牛市。

上文提到过,购买南海公司股票是得有一定门槛的,很多财力不足以购买南海公司股票的英国百姓开始转而投资价格更便宜的其他公司股票。

在超级牛市的时代背景下,似乎不用去管你买的是哪一个公司的股票,更不用管这家公司的经营情况,买到即赚到。

到这里,英国股市已经彻底疯狂,疯狂到连英国政府都感觉到害怕的地步。

为了遏制借着南海公司“东风”而炒作自己的“阿猫阿狗”公司,英国政府宣布加强监管,通过《泡沫法案》。

一些根本就没什么业务的“阿猫阿狗”公司的股价开始在强监管下崩溃。

正如文章开头所说,人类社会是靠想象力凝结而成的,想象力的优点是天马行空,缺点也是天马行空,人的想象力没有固定方向,它能放大疯狂,但同样能加重恐慌。

当一些公司的股价开始雪崩的时候,没有人能够阻止人们的恐慌情绪不会蔓延到那所谓的代表大英帝国国运的南海公司上。

是泡沫就一定会破,现在,狂热的英国民众该还账了。

在恐慌情绪的作用下,英国股市龙头南海公司股价开始崩溃。

已经涨到1000英镑的南海公司很快跌至800英镑,但牛顿认为这是技术性调整,没有选择立刻清仓。很快,他就没机会清仓了。

南海公司股价踩踏式下跌,600英镑、400英镑、300英镑,甚至200英镑,牛顿最终的卖出价是124英镑,基本与牛顿最初买入价持平,如果牛顿没有中间卖出再买入的经历,即便经历这样的股灾,最终的结果至少能是个不赔不赚,但谁让牛顿中间折腾了那么一回呢?

想象力支撑着人类社会的基座,但也在见证一次次闹剧,那黄白之物,甚至都不用具体的黄白之物,仅仅是股票市场上的一串数字,其威力居然能大到让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心甘情愿地给自己洗脑,完成自我降智。

救赎之道

好,这就是人类科学史上的巨人牛顿在一轮大牛市中大败亏输的全过程,其实大多数资产泡沫的剧烈膨胀到崩溃的过程都大差不差,都要经历理性上涨阶段,疯狂上涨阶段和崩溃阶段,这三个阶段中最烈火烹油的疯狂上涨阶段诱惑力实在太大,很少有人能彻底不为所动,但只要在这个阶段冲进来了,就会以身饲虎。

哦,对了,大家发现没有,南海公司股价疯长的过程中也伴随着很多故事,有很多宏大叙事,这些大家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一定也会看到,当这些故事满天飞时,大家自求多福吧。

其实文章写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只要感慨一句人性贪婪,或者给出几句面对利益要保持理想这样的绝对正确但毫无作用的建议,这也不失为一篇不错的文章。

但在提出问题后,我总是会习惯于追问自己一句:怎么办?

首先排除两个错误选项:

第一是面对利益无动于衷,无论身边人怎么发财都不动进入股市的念头,能做到这一点的是圣人。

第二是通过精确的计算,在最高点卖出,能做到这一点的是神人,比牛顿更神的神人。

但这世间的芸芸众生,既不是圣人也不是神人,难道就真的没有救赎之道了吗?

以下这个方法绝对说不上完美,但是或许能对大家有一些帮助:

正如上文所说,人类社会是想象力凝结而成的,人会在股市中疯狂的根源也是想象力,所以要完成自救也得从想象力入手,这个办法不可能是别去想象,因为这违背了人的本性,正确的方法是利用想象力去制衡想象力,用想象力自身来防止想象力失控。这么说有些绕,还是从牛顿的经历入手吧。

牛顿炒股大败亏输的根源其实在于其清仓后又杀了进来,那么我们要怎么做到清仓后不再杀回来呢?

答案是没有办法,因为你清空的不止是股票,还是关于财富的想象力,但关于财富的想象是不可能在你的心中被真正清空的,绝大多数人无法抗拒这种财富暴涨所带来的那种炫目的想象力,你早晚还会回来的。

明白了牛顿炒股失败的关键点,普通人自救的方法也就呼之欲出了:

既然想象力无法清空,那么当在股市中盈利后,也就别太着急清仓。

在投资界有这样一个虽胜犹败的案例:就是李嘉诚二儿子李泽楷本来持有腾讯20%的股票(成本约2000万美元),但是他却在赚到1亿美元(翻了5倍)后把这部分股票给清空了,李泽楷因此失去了唯一一次在财富上比肩其父亲李嘉诚的机会。

我们常说不要抱着赌的心态去投资,满仓买入是一种赌,全仓卖出又何尝不是一种赌?

无论是满仓买入还是全仓卖出都代表押注股市的未来只有一种走向,如果实际情况与预料的不一致,就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所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呢?应该是股价暴涨后,先回本,卖出相当于当初投入成本的股票,这么做的好处是收回成本后,剩下的股票无论涨跌,只要不退市,就全部是收益,这样的操作最大的好处不是赚多少,而是让炒股者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如果接下来股价继续大涨,好处也能吃到,只是吃的少一些,你只要有股票在赚钱,无论多少,你的心理就倾向于获得收益的喜悦,而如果你没有任何股票,看着股价暴涨,就只剩下卖早了的懊悔。

大家想想,如果牛顿在股价翻倍后,只是卖出一半收回成本,把其他股票依旧留在股市里,当股价再次暴涨,他是不是就能从容一些?如果李泽楷在腾讯股价翻了5倍后,只是卖出五分之一收回成本,这泼天的富贵他是不是就能拿到一些?

简单总结一句吧,股市上普通人的自救之道就是六个字:别下桌,别梭哈。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大家会再次感受到炫目的财富变动,祝大家发财这句话在这种炫目的财富变动面前已经显得苍白无力了。

当故事的结尾到来时,希望大家平安、快乐。

2 阅读: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