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学:饺子哪吒系列的研究学,即哪学哪学这种概念并不稀奇。比如研究《红楼梦》的红学;研究《让子弹飞》的让学;以此类推还有研究《大明王朝1566》、《天道》、《潜伏》、《大话西游》等等的各种学。概括起来,就是一部影视作品,在一定群体中引发极高的热度,而且这种热度还转变为,“过度解读”的方式去阐述这部作品的人物、情节等等方方面面,去深度挖掘其潜在(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的,带有解读者相当主观属性的作品内涵:如此,形成的,独特的舆论现象。
哪学——在《哪吒2魔童闹海》上映的热潮逐渐褪去之后,这种“过度解读”形成的学问,很有可能会出现。
理由有三:第一 哪吒之魔童降世、魔童闹海的哪吒,与封神演义等故事里面哪吒是不同。

饺子的哪吒,可以概括为一次:同人创作——沿用了不少原神话故事的人物设定、背景等等元素,但故事,以及故事的内核是有区别的(多大区别?看各自解读了)简单而言,如果是立足与原故事为中心:三太子敖丙,出场不到三分钟,就得被哪吒做成跳皮筋,拿去耍——哪还有后面炒CP的机会?而会被“过度解读”的原因。来自于现实在剧本创作中的投影,以下内容更详细部分,推荐大家看人民日报客户端对饺子的专访:

一方面,导演饺子把自己的一部分投影到了主要人物身上;
另一方面,在创作中,也有很多外界的意见融入,比如申公豹的家族的故事,就来自于第一部播出后,于网友的互动中,推动出来的剧情;所以,单纯的以“反骨仔”来解读哪吒,是无法诠释饺子的哪吒——在魔童哪吒的故事中,折射的世界观,是有鲜活的一面(不单单是梗),是属于饺子的主创团队构建的世界观的一部分——赋予了解读的可能。第二 魔童闹海,集130多家公司之力,目前票房已超百亿,现在,万众期待第三部。
热度:写此文时(2月15日,18点)目前全球历史票房排名第十一,在魔童闹海档期为结束之前,其热度都不减——每前进一名,都是新的历史。不仅仅是中国人创造的历史,也不仅仅是亚洲的历史。关注度满满。

影响力:130多家公司,看完纪录片《不破不立》,可可豆干了一件事情:把国内的动漫团队,搞了一次为期近5年的“黄埔特训”,也就是未来几年,这130家公司将“将星不断”——基于这次合作带来的提升和影响力,以及项目机会,会有许多项目立项投入市场,而这些项目中,耀眼的项目,耀眼的团队,被采访的时候,必然会谈及这次“黄埔特训”,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感悟与魔童哪吒等不同人物的共性或者启发等等。期待:无论第二部达到什么成绩,即使留有遗憾,那么第三部,将被赋予无比巨大的期待——超越历史,创造历史!期待,带来什么?跟多的讨论——人物走向、剧情走向、。。。。这所有讨论中,就像魔童闹海有网友现实的投影,同样,这部剧不仅会有网友、主创对人生的感受的投影,还会包含对未来期望的投影——更合理的规矩应该是什么样的?热度、影响力、期待——这些能量,或许刚开始是杂乱无章的额,是个体,孤立的,而在不断碰撞中,这个魔童哪吒,这个同人创作的作品,究竟打造了一个什么世界观,究竟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将渐渐形成一定的共识——解读的必然。第三 饺子,本身就值得解读:杨宇,又名饺子、饺克力,1980年出生于四川省泸州市,一个医学生,转行,涅槃,应运而生。

个人观点,饺子的哪吒1,2,的陆续推出时间,如果分别早五年,或者晚五年——魔童哪吒都不会取得如此耀眼的成就、关注。、
哪吒2魔童闹海,无论从出现的时间,片名,剧情,都如此——应时应景。一部这样的作品,是由一个2003年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的毕业生,转行,跨界完成。三年半的时间,靠母亲每月1000月的退休金,受尽闲言碎语,自己在家苦修三年多;
2008年,执导的个人首部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播出,正式出道,该片先后入围第6届中国动漫金龙奖最佳动画短片奖,获得第26届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国际竞赛单元评委会特别奖等30多个国内外奖项。然后逐渐回归平淡,直到一个人的出现。2014年,易巧成为光线传媒旗下动画公司彩虹屋的CEO,立志要做“中国皮克斯”,这需要人才,杰出的人才,他第一个想到了饺子的旷世奇才。选择的理由是:穷,且,坚持。2019年,哪吒1魔童降临,拿下50亿票房。2025年,哪吒2魔童闹海,拿下超100亿票房。

非常推荐大家看看《鲁健访谈》采访饺子那一期,看《不破不灭》纪录片的时候,有人说,哪吒和敖丙其实是饺子的投影,在这个访谈中,感到具象,杨宇那扑克一样的脸,就像被冰与火中和后平均的水面:哪吒就像饺子的艺术一面_肆意,霸道,张扬,热情。。。。敖丙就像饺子超脱的一面——冷静,缜密,敏锐,包容,博大,深邃。。。

2003年毕业,啃老三年,2008年,一鸣惊人,之后,渐渐,泯然众人矣,2019年,一飞冲天,2025年,翱翔九天。当,我们从教育的角度去解读这部片子的时候,饺子的成功,能给予什么启发?魔童闹海结尾,敖光对敖丙说:父王只想用自己的经验为你谋个幸福,但现在看来,父辈的经验,毕竟是过往,未必全对。

是啊,对于所有年轻的父母,请思考:父辈的经验,哪些还适合于这个即将展开的未来?从魔童哪吒的世界观构建,集结最庞大、强大的动漫公司之力创作,集合“万龙之鳞”创造的历史票房纪录,充满期待的第三部,本身充满传奇的“感性”而又“理性”的饺子。。。关于魔童哪吒的讨论,就像刚刚从序幕,过去,正在上演第一幕,未来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