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政,贾宝玉的父亲,初为主事之衔,后升任江西粮道。
他是贾府唯一一个在朝中任实职的男人。
因为”政”,谐音“正”,所以,“贾政”被说成是“假正经”。
在我看来,他并不是“假正经”,而是贾府唯一真正正经的人!

那么问题来了,
我为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呢?
首先,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科举出身的探花郎,他是个清正廉明的人。
这么一位具有士大夫清流一脉品格的人,对贾政的评价是,为人谦恭厚道,大有荣国公遗风,绝非轻薄仕宦之流。
林如海不会看走眼,他能对贾政得出如此高的评价。
可见,贾政不应该是那种“假正经”之人。

第二,贾政宠赵姨娘也不一定是“假正经”。
封建时代,男人三妻四妾也是非常正常的事,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贾政除了一位正妻王夫人,和赵,周两位侍妾外,更是没有一点其他的花边新闻。
相比于爬灰,聚麀,养娈童的文字辈同族子弟来说,他在贾府男人里算是圣人了!

至于,赵姨娘的争强好胜,这是个人性格,不能怪到贾政头上。
况且,赵姨娘的这些行为,主要也是为了她那个不成器的儿子贾环,爱子心切,很多状况也是情有可原。

第三,贾政教育宝玉学仕途经济,好好读书,这是非常符合主流价值观的。
并且,贾政不是说说而已,并非说一套做一套,他自己也是身体力行。
正如冷子兴所言,贾政自幼就酷喜读书,也是想以科甲出身的。所以哪能说他“假正经”?

第四,做“严父”时的口是心非,更不能算是“假正经”。
跟先生们游大观园,贾政让宝玉当场作诗,看到宝玉作的不错,心里美滋滋的。
虽说,贾政表面斥责宝玉,没一句好话,实际上心里可得意了。
这可能是很多中式家长特有的含蓄的表达方式吧。

宝玉结交优伶,淫辱母婢,荒疏学业,他在忍无可忍之下,打了宝玉一顿。
可完事后,自己还哭了。古代尤其是大家族一家之主,可是男儿有泪不轻弹的,可以想象他当时是多么伤心。
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可见他绝对是个好父亲。

贾宝玉的不成器,要我说,纯粹就是被贾母和王夫人惯坏的,还是无底线的惯。
常言道:棍棒底下出孝子。宝玉做错事,受贾政打骂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惩戒,以后更加会肆无忌惮。
贾母和王夫人太过于溺爱宝玉,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贾政一动真格,王夫人就拿大儿子来压他,而贾母以离家出走来要挟他,也真难为贾政了。

其实,贾府缺的就是贾政这样正经的人!
你看,能救贾府的人基本都出在贾政这个二房这边,宫中娘娘贾元春,兴利除弊贾探春,
才华出众的贾珠,以及贾家的希望贾兰!

反观宁国府,就是因为少了这么一位如贾政那样正经的人,才会乱成那样。
贾敬继承宁国公爵位,又自考成贾府唯一的进士,原本是振兴宁国府,甚至是贾家的中坚力量。
然而他一味好道,独自跑到道观求仙,弃宁国府于不顾,做了个逍遥的甩手掌柜。

试想,如果贾敬如同贾政那样,是个正经的严父,其子贾珍也不至于无人管教,弄得整个宁国府乌烟瘴气。
贾珍不仅和儿媳爬灰,还和儿子玩聚麀之诮,整日的不务正业,到处寻花问柳,以至于,整个宁国府只有门口两只石狮子才是干净的.

可惜,但凡贾敬像贾政那样,也不会“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
所以说,贾政不是“假正经”,而是贾府里,最难能可贵的“真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