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作者收入微薄,不得不在文中加入了短短5秒广告,观看即可免费阅读全文。我知道这可能会稍有打扰,但它确实能帮我增加一些收入,让我能够继续坚持写作。您的理解是我最大的动力!我会努力带来更多优质内容!
什么!排放二氧化碳过多,还要向西方国家付钱,从他们手中购买二氧化碳排放份额,这是什么道理。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自然灾害频发,气温逐年上涨,天气是越来越热。
面对如此严峻的生态环境,西方国家竟然趁火打劫,趁机向发展中国家收取“小费”。
西方国家的双标行为伴随工业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越来越多,面对如今气候的险峻变化,西方国家仗义执言的表示,如今大气中大部分二氧化碳的排放都来自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要控制工业建设规模,减少碳排放。
发展中国家想要获得发展,工业建设这一环节必不可少,然而这些已经经历过工业发展的发达国家,为了环境问题,竟然让其他国家损失国家利益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按道理说,发达国家国力强盛,工业数量应该高于这些发展中国家,为什么他们的碳排放却并没有发展中国家那么高,这一切还是因为这些西方国家的阴谋诡计。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发达国家为了不让自己国家环境受到污染,于是就将污染严重的工厂开设到其他国家,这些国家面对发达国家在本国建厂,即使知道污染问题严重,基本上也不会拒绝。
因为发展中国家,需要工业发展来促进本国经济,这样一来就让发展中国国家的环境受到了污染,排放的二氧化碳数量也是十分庞大,而这些发达国家还是这些工厂中最赚钱的一方。
另一个原因就是,这些发达的西方国家在对国家进行碳排放计算时,选用的计算方式也是以西方国家的利益为主。每个国家碳排放总量的计算,是按照碳排放总量来计算,并不是按照人均排放量进行计算。
这也意味着,对于那些人口密集的国家来说十分不公平,因为人口众多,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就会更多,而西方国家大多是地广人稀。倘若按照人均碳排放量进行计算,美国的碳排放量远远高于中国。
这也能明显看出,西方国家在制定碳排放计算方式时的不公平,这还不是最让人可恨的地方,最可恨的竟然是碳排放量高的国家,还要向这些西方国家购买碳排放权。
碳排放权就是按照保护环境的标准下,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碳排放量,倘若这些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量,超过了制定的标准,这些发展中国家就要向发达国家手中购买碳排放权。
这些发达国家按照他们制定的标准,碳排放权肯定是用不完的,这些剩余的碳排放权就会被他们卖给发展中国家。这很明显就是可以看出,这些发达国家就是为了压榨这些发展中国家。
倘若碳排放权真的得到了实施,那么这些发展中国家每年几乎都要向发达国家支付10亿左右美元,虽然碳排放权只卖30美元每吨,但是一个国家的排放量累积起来数量确是十分庞大。
不过大家放心,西方国家提出的这个倡议,发展中国家并不买账,因此到现在也没有成功实施。
西方国家也曾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工业能够发展起来,与西方国家密不可分,英国率先发起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美国、德国也是紧随其后,之后这些西方国家就开始了工业发展的热潮。
无论是蒸汽时代还是电气时代,煤炭都是当之无愧的主角,煤炭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极大的污染了环境。当时的英国作为最早开启工业革命的国家,国内的工业污染也是十分严重。
当时英国的天空都是灰蒙蒙的存在,轮船以及工业烟囱排放出大量的黑烟,蔓延在天空之中,河水也是漆黑无比,英国甚至因为污染问题还下了酸雨。
这些酸雨到处的腐蚀着建筑、雕像,此时的英国才注意到污染问题,连英国都遭受了污染,其他西方国家的排放应该更不用说,并且汽车的成功研发,又为碳排放增加了一名主力军。
这些西方国家在工业的带动下,国家实力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与如今发展中国家形成了巨大的差距。臭氧层的破坏,与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脱不了干系。
但是,这些国家依靠工业得到发展之后,美曰其曰为了保护世界环境,竟然来道德绑架发展中国家,让发展中国家减少工业数量。
印度、越南深受坑害印度与越南如今正是处于快速发展工业时期,但是国内的电力水平确是给两个国家拖了后腿。印度与越南的基础设施十分落后,面对西方国家将工厂建立的数量越来越对,电力每天几乎都是超负荷运转。
尤其是建立在越南的工厂,经常会发生停电的情况,但是越南对于电力设备也是无能为力,只能让工厂轮流使用电力,工厂停电为工厂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但是,这些工厂依旧会选择在印度与越南进行建厂,不仅仅是因为两国廉价的劳动力,背后更是存在环境污染问题。美国等发达国家,即使在没有大量工厂建立的情况下,在美国社会还会经常发生断电。
中国因为国家电网的存在,因此大家的使用电力时很少会发生停电的行为,即使停电也不是因为电流不稳定,而是外力因素导致电线损坏的原因。
中国也不断的发展使用清洁能源,这也为中国民众提供了充足的电力,这也让大多数人以为,保持电力的基本使用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国外,停电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
中国人看到停电想的是那个电线是不是刮断了,而外国人看到停电却显得稀松平常,无关紧要,早已习惯。
信息来源:
刘绍勇:限制碳排放对发展中国家应“区别对待”——中国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