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删减供词真迹重现天日,揭开李秀成被俘真相:忠王一生坦荡

同巍聊历史 2024-09-24 02:45:00

1864年,天京沦陷后,忠心护主的李秀成,被清军逮捕。

当他被押解到曾国荃的营帐中时,屡败于他手的湘军将领,一脸愤恨,面目狰狞:“我要将你千刀万剐!”

李秀成只是微微一笑,未置一词。

而他在经历了一番惨无人道的酷刑后,却一反常理,在曾国藩的劝说下,撰写了所谓能救己命的供词。

供词洋洋洒洒数万字,情真意切,又详略得当,反思了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也总结了湘军获胜的方法。

一向骁勇善战的李秀成,在受尽酷刑后,为何会突然改变想法,听信曾国藩的谗言,心甘情愿、花费数日撰写供词?

而这些供词,究竟是保命符,还是催命书呢?

01 受人蒙蔽撰写供词,惨遭世人误解

1864年,太平天国的忠王李秀成,被清军逮捕,押到曾国荃的兵营。

曾国荃早就想将他千刀万剐,一看到被五花大绑,押到自己面前的仇人,当即命人准备刀剑和铁锥。

他笑意盈盈,拿着这些利器,在失败者面前挥动,想要看到李秀成痛哭流涕地哀求自己。

但令他失望的是,李秀成丝毫没有流露出怯懦的神情,甚至有些嘲讽地看着眼前这位嚣张的湘军主帅。

曾国荃被他的态度激怒,面目可憎地举起手中的铁锥,活剐李秀成。

即使血流不止,李秀成仍面不改色,坦然面对敌人施加在他身上的一切酷刑,更是扬言:

“曾九,各为其主,且兴灭无常,今偶得志遽刑我乎?”

曾国荃异常愤怒,想一刀杀了他。

幸好幕僚赵烈文及时阻止,李秀成才幸免于难。

赵烈文对他说:“你若是听从劝告,早日投降清廷,也不会落得如此下场。”

李秀成看着一脸惋惜的幕僚,虽内心有所动摇,还是坚定说道:“我们各为其主,既领受天恩,理当效忠于天王。”

赵烈文表现得很真诚,试探性地问他:“若是朝廷要释放你,你会接受圣上的美意吗?”

李自成一听有活的希望,立即说道:“当然!不止如此,我还会写信劝说部下。”

赵烈文很满意他的回答,他知道一旦有存活的希望,李秀成必会抓住这个机会,获得一线生机。

不久,李秀成就被送到曾国藩的兵营。

曾国藩知晓了李秀成的生存信念,所以假意劝说:“只要你肯撰写供状,朝廷必会网开一面。”

哪怕作战经验十分丰富的李秀成,对人性却少有研究。

湘军首领曾国藩向来狡猾又利己,怎么可能允许李秀成,活着走出他的兵营。

但李自成却信以为真,顾不得肉体的剧痛,日夜不停,笔耕不辍,写下了流传后世的《李秀成供状》。

他用时9天,完成了近5万字的供词。

但令他没想到的是,自己不舍昼夜撰写的内容,竟被急于邀功、假仁假义的曾国藩删掉诸多不利于自己的内容。

而曾国藩删完后的供词只剩2万多字,被无情删掉的内容,恰恰最能证明湘军的劣迹,留下的部分,则只能彰显他的功绩。

借敌人之手宣扬自己的政绩,曾国藩可谓用心良苦。

而写就供词的李秀成,还是被判凌迟处死,即使清帝已经颁发了饶恕李秀成的旨意。

宣布判词前,曾国藩竟然还惺惺作态,扮作很遗憾、很惋惜的样子,说道:

“我多次请旨求皇上赦免你,但都无济于事,我也没有办法。”

也许是曾国藩的演技太好,李秀成死前竟然还对他感恩戴德。

可怜这一军事人才,却因不谙人性,被利用,而葬送一生。

而被删去的供词内容,能否得见天日,再现真实景象?

又能否为李秀成洗刷多年冤屈,还他一世清明?

02供词重见现天日,李秀成沉冤昭雪

1962年,曾国藩的曾孙曾约农,将自家珍藏已久的《李秀成供词》原件,借给台湾世界书局。

这一举动,在史学界掀起轩然大波。

要知道,此前大家看到的都是经过曾国藩精心“修饰”过的供词,其内容几分真几分假,旁人很难辨别。

而《李秀成供词》原件,却能最真实地还原当时的一切。

即使李秀成已去世多年,但是非功过自在人心。

人们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供词的内容,了解这位被诋毁、被诬陷多年的“万古忠王”。

针对他死前曾数次乞求存活于世,背叛天国,出卖将士的说法,真迹给出了真实而明确的答案:

“死而足愿,欢乐归阴”。

此句表明李秀成从未想过苟活于世,也并未摇尾乞怜,请求曾国藩为他说情,获得清廷的谅解。

其次,他在真迹中也写道:“我愿将部下两岸陆续收全。”

之所以这样做,只是因为他知道曾经的天国梦已然破灭,天国也不复存在。

若是将士们还执意做着最后的挣扎,只会白白丢掉性命。

他的用意只是希望曾国藩能放过余下的太平军,允许他们重返乡间,重当农民。

李秀成在尽己所能保全部下,但绝没有投降之心。

官方稿件中的“投降”二字,纯属子虚乌有。

不止如此,他在供词中还写了很多有关太平天国的事情。

而这些内幕,恰恰彰显了清廷的无耻与曾国藩的虚伪。

李秀成在供词的末尾写道:“我要购买很多枪支弹药,以阻止英法等殖民者的入侵。”

反观清廷的做法,对殖民者要么笑脸相迎,摇尾乞怜,割地赔款;要么与外国侵略者合作,将炮口对准国民。

两相对比之下,谁优谁劣,谁为国为民,谁丧权辱国,一目了然。

身为清廷重臣,曾国藩当然不允许这种供词存在,删除并修改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虽然真迹出现得太晚,让李秀成蒙受了不白之冤,背负了叛徒骂名。

但最终能重见天日,也算是对李秀成的一种告慰。

他无愧于己,也从未辜负天王的托付。

在决定天国命运的那一战中,他以死相搏,护送幼主出逃。

但最后,他又为何被清军逮捕?惨遭酷刑。

03小人泄露行踪,忠王惨遭逮捕

1864年,天京被势在必得的清军包围,太平军身陷险境。

为保护天王洪秀全,李秀成布置工事,带领将士们誓死抵抗清军。

而洪秀全则因常食“甜露”,很快命丧黄泉。

为稳定军心,李秀成在五日后,扶持洪秀全长子洪天贵福成为新一代的天王。

他对年迈的母亲说:“忠孝不能两全,我今日就拜别母亲,以自己肉体之身躯,保卫家园。”

但此时,城中太平军只有1万多人,但擅长作战的将士们才不足4000名,粮草也已消耗殆尽。

面对湘军的猛烈炮火,李秀成即使苦心经营,指挥部下连破几十处清军挖好的地道,但还是力所不及。

很多将士与湘军近身肉搏,大部分战死沙场,只有少数人突围成功。

眼看大势已去,李秀成将自己的战马留给幼天王骑,自己则骑了匹普通的马。

他率领余下将士,一路奋勇杀敌,来到清凉山暂避。

由于幼天王骑的是战马,日行千里,所以得以逃脱敌人的追赶。

而李秀成却因“马不能行”,落后于队伍,致使他与部下走散,形单影只,流落方山。

因他平日善待百姓,当地村民都很敬重他,想尽一切办法将他藏起来,势必要帮助他,躲开敌人的搜捕。

但不幸的是,他的行踪被村民陶大来获悉,为获得丰厚赏金,向湘军报告了李秀成所在的方位。

湘军不费吹灰之力地捕获了他。就此,李秀成辉煌的一生,遗憾地落下帷幕。

结语

行笔至此,不免感慨:

历史向来是由成功者所书写的。

若非真迹重现于世,也许谋略过人、能征惯战的李秀成,一直都会被人误解为“叛徒”。

而他的一生辉煌有之、落魄有之,遗憾有之。

也许只能用四个字来概括他的一生:时也,命也。

-END-

【文|顾言珩】

【编辑|长庚】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