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业遗产——江岸车站的林祥谦牺牲地、阳夏战争旧址

士心评历史 2024-03-26 04:12:19

1906年4月京汉铁路全线通车后,汉口市区从北到南建有三个火车站:江岸、大智门、玉带门火车站,1911年后又建循礼门火车站。江岸火车站建于1898年4月,由于地处刘家庙地域,也被称之为“刘家庙车站”,但在许多著作文献中,一直“坚称”江岸火车站。据《夏口县志*舆地志》“镇市”记载:“刘家庙,在邑东北八里,与京汉铁路江岸票房毗连,往来要冲,铺户约四百余家。”江岸火车站应于铁路开通时取名。

阳夏战争时,两名臂带白毛巾的民军与记者装扮的人在江岸车站(刘家庙车站)站房前留影

图上“汉口江岸”站牌表明,“江岸车站”之名出现于解放前,1930年的武汉市区地图上也标注为“江岸车站”

中式风格的老站房

当年,在汉口城区四座火车站中,江岸车站是典型的中式建筑。江岸车站票房为两层砖木结构,主体为中式歇山式坡屋顶,在站房候车室面向站台一面,由底层十三根木头廊柱支撑起二楼的走马楼凉台,使一楼形成通道式风雨廊,以遮风避雨。各个廊柱与走马楼横梁接触处缀有镂空木雕花饰,每对廊柱间各有一扇拱形门供乘客进出。(见上图)砖木结构建筑到底要比混转结构生命力差一大截,到1992年京汉铁路拆除、改成京汉大道时,大智门、循礼门、玉带门站房建筑都保持了原样,唯独江岸车站票房早已被另一座钢筋水泥站房所代替。

2005年拍摄的江岸车站,此时,该站已停止客运,候车室也失去了其功用,大门改成了车库

确认林祥谦牺牲地——江岸车站老站房

在近代史上,江岸车站最大的历史事件当属“二七”惨案。1923年2月,中国共产党发动和领导了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2月7日下午,反动军阀将江岸工会委员长、共产党员林祥谦杀害于江岸车站站台,时年31岁。

1983年,在江岸车站上有一处林祥谦烈士雕像,但在车站站房路轨对面约300米处、一座老式平房的墙壁上也镶有一块“林祥谦烈士就义处”的水泥匾牌,这里怎会出现两处林祥谦纪念遗址呢?2006年,笔者与“人文武汉文保志愿者”探访江岸车站,弄清了缘由,并发现了老站房真正的位置。

当时,这座红砖平房位于京广线靠长江江岸码头一侧,江岸码头,便是当年为修建京汉铁路,由比利时人主持修建的。平房面向铁轨的一端开有12扇窗户,仔细观察,这些窗户都是用砖头在原有拱形门下部垒起而成,“林祥谦就义纪念”匾牌就嵌在左起第2、3扇窗户之间。

比对原江岸车站老照片,这些改装的窗户正好与江岸车站站房的12扇门相对应,而且拱形门形制也一致。据住户、铁路工人徐师傅介绍,这座房屋,就是江岸车站的老票房(站房、候车室)。解放后随着解放大道的兴建,人口重心向铁路线另一端转移,江岸车站由面向江边一端搬到面向解放大道一端,多年前,票房的木柱及第二层走马楼损毁后,改建成现在的平房,供职工居住,当年,林祥谦就是在这座票房前面的站台上被杀害的。

林祥谦烈士就义处,原江岸车站(刘家庙车站)候车室站台处

原江岸车站(刘家庙车站)老站房,左起第三个窗户处为林祥谦烈士就义处

与上图对比,老江岸车站上层木结构消失后,留下了上图的砖石结构平房

位于江岸车站靠近解放大道新站台一侧的林祥谦烈士塑像

1930年《武汉市街实测详图》标注的江岸车站靠近长江,解放后站房搬到了解放大道(图中标注为马路)一侧

刘家庙车站因阳夏之战声名鹊起

据上世纪30年代的《武汉三镇市街实测详图》标示,江岸车站附近的一大块地域标注为刘家庙,里面包括福建街、头道街等留存至今的地名。据说,清代这一带曾经有过一座庙,名刘家庙,后来庙毁,留下这个地名,至今,有关这座庙的具体方位在史料中未有定论。

武汉人称江岸车站为刘家庙车站,与辛亥革命时期的阳夏保卫战有联系。1911年 10月10日,辛亥武昌起义爆发后,汉口刘家庙曾经是民军与清军展开反复争夺的咽喉要地,当时,刘家庙曾几易其手,战场上留下了大批交战双方的尸体。2011年,辛亥革命100周年期间出版的《武昌起义图像史》登载了多幅驻汉口租界的外国记者拍摄的刘家庙战场照片。在两张连续拍摄的照片中,被打死的士兵倒卧在铁轨旁,外国人还拿着望远镜在观察战事,另一张,拍摄了民夫将尸体抬离路轨的情景。无声的照片表现了战斗的惨烈,刘家庙也因此载入中国近代史史册。

2013年,刘家庙地域进行商业开发,江岸车站站房、以“二七”命名的诸多条道路,建筑构筑物已拆毁,由于笔者及诸多文保人士的探访拍摄,留下了刘家庙的最后影像。

大英图书馆馆藏辛亥革命阳夏战争刘家庙附近清军扎营照片。原解说:铁道边的军营,汉口,1911

大英图书馆保存辛亥革命阳夏战争照。站立者为外国记者,地上为被击毙的士兵尸体。

大英图书馆保存的辛亥革命阳夏战争照。记者拍摄民夫将尸体抬离路轨的情景。原解说:汉口 1911年

0 阅读:0

士心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