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包括今天的苏南、浙北和皖南的环太湖流域。吴文化以其独特的水乡特色、丰富的历史遗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以下是吴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无锡鸿山泰伯墓
一、 起源于早期发展(先秦时期)
起源背景:吴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序列依次为马家浜文化(约距今7000—6000年)、崧泽文化(约距今6000—5000年)、良渚文化(约距今5000—4000年)。这些文化遗存表明,当时太湖流域的先民已经开始了定居生活和农业耕作。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了以稻作文化和水乡特色为基础的早期吴文化。
泰伯与仲雍南下:约公元前12世纪,陕西岐山下周部落周太王之长子泰伯及其弟仲雍,为了成全父亲的意愿,将王位让给弟弟季历,南迁至江南梅里(即今无锡市梅村镇),断发文身,教化乡民,发展农桑,开渎筑城,与当地的荆蛮一起建立了勾吴国。这一事件标志着吴文化的正式开端。
泰伯庙:位于无锡市新吴区梅村街道泰伯中路21号
仲雍墓:位于江苏省常熟市虞山东麓
吴太伯,又称泰伯 ( ?- ?)是吴国的第一代君主,是周文王的伯父,吴文化的宗祖。
仲雍,又称虞仲、吴仲( ?—?),吴国第二代君主,吴地和常熟的始祖。
吴国发展:春秋时期,吴国在泰伯和仲雍的后代统治下逐渐崛起,成为南方的强国,开始与其他诸侯国争雄。吴王阖闾任用伍子胥和孙武,以3万之师打败20万之众的楚国,占领其郢[yǐng ]都,为其儿子吴王夫差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打下基础。后来,吴王夫差又战败齐军,威震晋国,夺得天下之霸主地位。
图示:春秋时期吴、楚、齐、晋等国的地理位置
吴王阖闾(?-前496年),吴王诸樊之子,春秋时期吴国第二十四位国君,军事统帅。
吴王夫差(?-前473年),吴王阖闾之子。春秋时期吴国君主。
言子对吴文化的贡献:
言子,名偃,是春秋末期吴国(今江苏常熟)人,被后世尊称为“南方夫子”。他在吴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言偃(前506年—前443年),常熟人。春秋时期思想家,“孔门七十二贤”中唯一的南方弟子。
以下是言子对吴文化的主要贡献:
传播儒学:言子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被称为“孔门七十二贤人”中唯一的南方弟子。他在吴地传播儒学,使得江南一带较早摆脱了东夷之风,主动融入到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之中。他被誉为“东南传播儒学第一人”,“儒家礼学先哲”。
开启吴地教育先河:言子在吴地开启了教育的先河,他设馆授业,传授儒家礼乐规仪,对吴地民风由尚武转向崇文产生了重要影响。
形成“以礼治国”思想:言子在孔子的礼学理论基础上,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以礼治国”的思想,对吴地的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推动全民教育:言子将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推进为全民教育,使得吴地的教育水平得到了提升。
二、 秦汉至隋唐时期(公元前221年 - 公元907年)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吴地成为中央集权国家的一部分。随着中原文化的进一步传播,吴地的经济和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修建了驰道和水路,促进了吴地的交通和经济交流。
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中原战乱频繁,大量中原士人南渡,带来了中原的文化和制度。吴地成为中原文化的避难所,文化交流频繁,吴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随着大运河的开通,吴地成为南北交通的枢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吴地的城市如苏州、杭州等,成为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吴文化在这一时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形成了独特的吴语文化和艺术传统。
三、宋元时期(公元960年 - 公元1368年)
经济的繁荣:宋元时期,吴地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之一,农业生产、手工业和商业贸易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吴地的城市如苏州、杭州等,成为全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
文化艺术的发展:宋元时期,吴地文化与中原文化、南方其他地域文化以及外来文化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融合。这种融合促进了吴地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风格。宋元时期吴地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主要包括:
文学家:
1.范仲淹(989年-1052年):江苏吴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诗、文、词均出色,《渔家傲》尤为慷慨悲壮,散文名作《岳阳楼记》被选入教材。
2.范成大(1126年-1193年):江苏苏州人,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与陆游、杨万里、尤袤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他以田园诗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乡村生活,风格清新自然。
3. 陆游(1125年-1210年):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创作了大量反映现实生活和爱国情怀的诗篇。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雄浑豪放,对后世影响深远。
艺术家:
1.黄公望(1269年-1354年):江苏常熟人,元代著名画家,与王蒙、吴镇、倪瓒并称为“元四家”。黄公望的山水画作品以自然景象为题材,用笔简远,平淡天真之中表现出清高隐逸的情怀。
2.赵孟頫(1254年-1322年):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的书画家,擅长山水、人物、花鸟画,书法以行书和楷书著称。他的艺术风格对元代及后世影响深远。
2.王蒙(?—1385年):浙江湖州人,元代画家,赵孟頫的外孙,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并称“元四家”。王蒙的山水画以密体见长,用笔多变,结体饱满、厚重、沉实。
3.吴镇(1280年—1354年):浙江嘉善人,元代画家,与黄公望、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吴镇所作山水、花鸟,无不湿笔浸漫,在粗头乱服、淋漓浑厚、淳朴野逸之中,寄托着自己狂放不羁的自由志向。
4.倪瓒(1301年-1374年):江苏无锡人,元代画家,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元四家”。倪瓒的画往往总是几棵小树、一个茅亭、半枝风竹、远抹平坡,通过极精炼简洁的笔墨,传达出他闲适无的淡淡哀愁和一种地老天荒式的寂寞与沉痛。
戏曲与音乐:宋元时期,吴地的戏曲与音乐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昆曲、评弹等戏曲形式在这一时期逐渐成熟,并成为吴地文化的瑰宝。这些戏曲形式不仅丰富了吴地人民的精神生活,也对后世的戏曲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园林建筑:在宋元时期,吴地的园林建筑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园林建筑不仅体现了吴地人民的审美追求,也成为了吴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明清时期(公元1368年 - 公元1912年)
经济与文化的鼎盛:明清时期,吴地成为全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吴地的城市如苏州、南京等,成为全国的文化和艺术中心。吴文化在这一时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文化艺术的高度发展:
绘画与书法:在明清时期,吴地涌现了许多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他们在艺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艺术家:
画家:
1. 沈周(1427年-1509年):江苏苏州人,吴门画派的创始人之一,以山水画著称。他的作品以水墨和淡彩为主,描绘江南风光和文人园林,风格自然流畅,具有浓厚的文人气息。
2. 文徵明(1470年-1559年):江苏苏州人,是沈周的学生,也是吴门画派的重要代表。他不仅在绘画上成就斐然,还以书法和诗文闻名。他的作品风格细腻,常以诗书画三绝的形式表达文人情怀。
3. 唐寅(1470年-1524年):江苏苏州人, 吴门四家之一,号称“江南第一才子”。他的绘画题材广泛,擅长山水、人物、花鸟等,作品风格多样,既有文人画的雅致,也有院体画的严谨。
4. 仇英(1498年-1552年):江苏苏州人,仇英以工笔重彩人物和青绿山水画著称。他的作品风格严谨,擅长摹古,尤其在人物画和山水画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5. 徐渭(1521年-1593年):浙江绍兴人,徐渭是晚明时期的重要画家,以大写意花鸟画闻名。他的作品风格豪放,富有创新精神,对后世的花鸟画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书法家:
1. 文徵明(1470年-1559年):江苏苏州人,文徵明不仅在绘画上成就卓越,在书法方面也享有盛誉。他的书法风格多样,擅长行书和草书,作品常以诗文为内容,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2. 祝允明(1460年-1526年):江苏吴县人,是吴门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擅长草书和行书。他的书法风格奔放,富有个人特色,对吴门书派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3. 董其昌(1555年-1636年):上海松江人,是晚明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他的书法推崇“古意”,追求淡雅自然的风格,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
这些艺术家不仅在各自的领域内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还通过他们的作品和影响力,推动了吴地乃至整个中国艺术的发展。他们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欣赏,成为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戏曲与小说:明清时期是戏曲和小说发展的黄金时期。昆曲在这一时期达到顶峰,成为宫廷和民间的主要戏曲形式。代表作品如《牡丹亭》《长生殿》等。
明清时期,吴地的小说发展情况非常繁荣,吴人编辑整理、创作小说的数量多,优秀作品也多。例如江苏苏州人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二刻”(《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还有同时期浙江钱塘人陆人龙编著的《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等。
明清时期,吴地还出现了大量带有吴地特色的方言小说。如被鲁迅称为“狭邪小说”的,主要描写倡优生活的小说,包括松江人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江苏常州人二春居士(李伯元)的《海天鸿雪记》、江苏常州人张春帆的《九尾龟》、天梦的《苏州梦华录》等,都是当时非常著名的吴语小说。这些作品采用吴语,直接反映吴地社会生活,带有浓烈的乡土气息,并与新兴城市上海的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
晚清时期,讽刺小说进一步向社会批判小说方向发展,出现了“四大谴责小说”,其中有三部的作者为吴人,分别是常州人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丹阳人刘鹗的《老残游记》、常熟人曾朴的《孽海花》。
工艺美术与建筑: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苏州刺绣等工艺品都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建筑方面,苏州园林,如拙政园、留园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建筑。
5. 近现代时期(公元1912年 - 现在)
现代化的转型:近现代时期,吴地经历了现代化的转型,吸收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形成了新的文化特征。吴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吴文化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文化传承与创新:吴文化在近现代时期继续传承和创新,形成了新的文化形式和内容。吴地的城市如上海、南京等,成为全国的文化和艺术中心。吴文化的影响力不仅限于江南地区,而且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
6. 吴文化的核心特征与影响
水乡文化:吴文化以稻作文化和水乡特色为基础,形成了独特的水乡文化。吴地的水网密布,水运发达,形成了独特的城市和乡村景观。
吴语文化:吴语是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吴语文化包括吴歌、昆曲、吴语小说等,体现了吴文化的语言和艺术特色。
开放与包容:吴文化以其开放性和包容性著称,吸收了中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征。吴文化的精神内核,如谦和礼让、开拓创新等,继续影响着当代吴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总结:吴文化的发展历史是一个复杂而多层次的过程,涵盖了从先秦到现代的漫长历史时期。其独特的文化特征和历史贡献使其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吴文化不仅在历史上对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