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中国商界最热门的人物,无疑是刘强东。
他的关于京东外卖的内部讲话,他亲自送外卖,他的企业京东发公开信等等,每一个事件都成为热门话题,也引发了网友们极大的争议。
Z察在昨天发的文章中,有位粉丝朋友“游建平”的评论很有建设性:
“维护商家、骑手的利益,就是维护底层劳动人民的利益。刘强东原来主张机器人送外卖,这条路看起来走不通了,现在开始发力人力骑手外卖,打破美团的垄断,客观上维护了商家、骑手的利益,无论如何,都值得点赞。”
这些年,我们也看过不少企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大多数老板都在抱怨"生意难做"时,河南许昌的胖东来超市总排着抢购的长队,京东物流小哥送完快递还会顺手帮老人倒垃圾。
这两个看似不搭界的企业,却藏着中国商业转型的密码——原来不玩资本游戏,也能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刘强东亲自送外卖,体验小哥们的工作实况
先说件让我震撼的事。有人在胖东来调研时,碰到个擦地板的阿姨,闲聊中得知她年薪居然有15万,公司还给她配了股票。
这让我想起众多互联网大厂、所谓的世界500强企业,时常传出的裁员新闻,那些被"毕业"的员工连赔偿金都要掰着指头算。

于东来亲临永辉超市考察
于东来有句话特别实在:"钱都装老板兜里,员工心里能没疙瘩?"
胖东来超市把95%的利润分给员工,结果呢?
许昌零售圈有个段子:胖东来的员工被挖角,跳槽三个月准回来,因为别处上班"像坐牢"。
刘强东的路子看似不同,骨子里却异曲同工。
当年京东建物流被骂"人傻钱多",现在回头看,给52万员工交齐五险一金、建幼儿园宿舍,反而成了护城河。
去年双十一,有记者在京东华北仓采访时发现,分拣员老张居然戴着公司配的降噪耳机上班,他儿子念书的助学金还是京东出的。这种"笨功夫"换来的,是京东快递小哥六年留存率比同行高出一倍多。
现在的消费者可不好糊弄。你去胖东来买个西瓜,发现价签上连进货价都标得明明白白;在京东退个货,还没等快递员上门钱就先退到账了。
这种"实心眼"的服务,反而让顾客用真金白银投票。有个郑州宝妈讲了她的故事:全家一年在胖东来消费8万,就冲着他家奶粉敢敞开让顾客查质检报告。京东更绝,去年把促销算法都公开了,这哪像互联网公司干的事?
但最让我佩服的,是这两家企业对供应链的"不欺负人"。胖东来搞了个"四方联采",带着中小超市集体砍价,结果供应商成本降了反而更愿意合作。京东前年取消平台使用费,气得同行跳脚,可转头发现20万中小商家涌进来开店。这让我想起义乌小商品城老王的话:"现在做平台的不抽成就烧高香了,哪像京东还倒贴流量给我们。"
经典的企业经营战略中,有个理论叫”总成本领先—企业利润最大化“,它强调的是,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将产品或服务交付给用户的全流程成本,要低于行业主要竞争对手,从而获得竞争优势,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这套从美西方引进的理论,在过去几十年,已成为中国绝大多数企业信奉的经营模式。
然而,刘强东和于东来的做法,打破了上述理论,他们追求的是"社会总价值最大化"。这个总价值,就不仅仅是企业利润最大化,而是包括了员工利益、顾客价值、供应商权益和应缴纳的税收等等。
这个思想的源头,最早出于儒家经典《礼记·大学》,原文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意在强调财富分配与民心向背的关联:过度敛财会导致人心离散,合理散财则能凝聚众人。
只要聚拢更多人,就能创造更多财富。
所以,我们看到胖东来帮扶竞争对手改造门店,结果自己客流量不降反增;京东给骑手盖公寓,换来的是一线配送效率提升30%。这哪是慈善,分明是更高明的商业智慧。
最近总听到年轻人说"整顿职场",我看该整顿的是某些老板的思维。当95后开始用脚投票,当消费者学会用放大镜看企业,刘强东们当年被嘲笑的"傻大黑粗",反而成了新商业文明的曙光。毕竟,能把保洁阿姨变成公司股东、让供应商主动降价、使顾客变成自来水粉丝的生意经,或许才是穿越周期的真正法门。
那些总把"福报"、"优化"挂嘴边的身家十亿、百亿的”成功商人“们,是时候该想想:为什么于东来敢给员工放半年假,为什么刘强东坚持春节给留守小哥发三倍工资?
答案或许很简单——商业的本质,是温暖人心,而不是让人寒心。
刘就是装大方,对消费者抠门的很,看看京东客服那小气样。
别吹捧了,刘强东不配跟于东来相提并论!但凡达达存在一天,那就是阿东的黑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