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袁世凯定的吗?没错、此事千真万确!从袁世凯定下来之后,正好是111个春节。但是正月初一过新年的事儿,可不是袁世凯定的。谁定的了?是汉武大帝,到今年也正好是中国第2128个新年。
那春节不就是正月初一过新年吗?说是、也不是!因为1914年以前,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叫:岁首。也叫过:正旦。还叫过:元日。甚至叫过:元旦。
直到1914年以后,袁世凯掌权一道大总统令,这一天才开始叫:春节。
袁世凯只是给过年换了个名字叫法吗?不是那么简单,这个春节可以说来得颇为曲折。而且,差一点就让民国政府给禁止了。还由此引发了民间的老百姓万众一心的抗争。很多民国知识分子精英宁愿被罚款、被免职、甚至被关进监狱、也要在春节这一天把这个年给过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e78c84fe624eb13a7fec8a9a4dfd4a0.webp)
怎么过个年,还能把自己过到监狱里面去了?咱们今天就来聊一聊春节和过年的历史往事。你敢相信吗?中国人过新年春节的习俗,却只有100多年。很多人以为咱们中国人上下五千年里,世世代代都有过春节的习俗。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其实,还真不是啊!那么在中国历史上,新年春节究竟是哪一天呢?这还真不是一个统一的节日,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要弄明白新年春节这个概念,春节是怎么来的。大家都知道中国现行的有三个历法:一个是公历、一个是农历、还有一个是阴阳历。所以,按照我们农历来算的话,到大年初一就是新年。
历法是中国古人根据天象变化自然规律,计量较长时间间隔,判断气候变化,预示季节来临的时间计算方法。它以年、月、日为基本单位,推算年、月、日的长度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制定时间的序列。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f4a06eebbff643cbae0aa1f3dca43ed.webp)
阴历:以月亮的圆缺周期为基础,一个月约为29.5天,一年有12个月,称为朔望月。阴历不考虑太阳的周年视运动规律,因此不能显示四季变化。
阳历: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回归年)为基础,一年约为365.2422天。阳历考虑了地球绕太阳的完整周期,因此能较好地反映四季变化。
阴阳历:结合了阴历和阳历的特点,通过设置闰月来协调阴历和阳历的时间差异,既能反映月亮的圆缺变化,又能反映一年四季更替。中国的农历就是一种典型的阴阳历。中国农历(旧称夏历)就是阴阳历的一种,具体的历法还包括纪年(纪元)的方法。日本、朝鲜、中东以色列的传统历法也是阴阳历。
历法就是时间法则,中国古人是为了配合日常生活的工作需要,根据天象而制定的计算时间方法。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3a517f464e54c81c262c66688ef310d.webp)
根据月球环绕地球运行所订的历法称为阴历,根据太阳在不同季节的位置变化所订的历法称为阳历。
我国普遍存在的对历法的两种称谓:公历,农历(闰年有13个月,原因是其年月亮要绕地球13次才满一年)。
从分类标准来说,阴历是和阳历对应的,再加上阴阳历,只有这三种历法。世界上任何一种历法也跳不出这三种历法的分类。世界上通行的“公历”(新历)实际上是一种阳历,而中国传统历法的“农历”(旧历)属于阴阳历。
中国农历、印度历、犹太历是阴阳合历,一年有12或13个月。伊斯兰历是太阴历,一年只有12个月。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开始采用西方的公历,俗称“新历”,与中国旧有的历法相对。
数千年来,我国祖先创造了多种历法。据《历代长术辑要》、《历法通志》、《中国历法制度沿革史》三书记载,有名称可考的中国古代历法有115种。所有的历法,都需要有一个历元,作为标记时间的开始。历法不同、元旦就不一样。元旦,通常指历法中的首月首日。历法规定什么时候是元月(即正月),元旦就在那个月的第一天。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8379778c384fe804786998c4bc6fe42.webp)
早在夏朝的时候,就以每年的正月初一为岁首。那时候没有说全民过节这种说法,只是历代王朝统治者,带上文武百官在新年的第一天,去搞一些祭祀活动。后来商汤搞革命,推翻了夏朝,建立了商朝。说:我们商朝要跟夏朝进行区别开来。咱们要把这个岁首,向前退一个月,以12月1号为岁首。到了武王伐纣灭了商朝,建立了周朝。周朝的统治者说:咱们也得跟商朝进行区分,所以又向前推了一个月,就改成11月1号为岁首。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建立了秦朝,又向前推了一个月,改成10月1号,为新年的岁首。到了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以后,觉得这不能再往前推了,再推不像话了!咱们还得回到正月,回到夏朝时候的历法。但是,中国古代的正月初一,就是古代的元旦。这个春节,只是立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189d87b6a4ffdcfa5928b8fc2c0431d.webp)
元旦和春节,这两个是不一样的节日。在古代历史,中国人最重视的是冬至和立春。因为到了冬季,老百姓就不干活了,准备歇年了,到了新年立春万物复苏才开始干活。毕竟到了立春,是春耕的季节。中国又是农业社会,非常重视这个农业生产。所以,正月初一不仅是新的一年开始,它又是春耕的季节。到了中华民国建立以后,孙中山想完全学习西方,想把这个旧的历法给废了,要求统一国“洋节”。把元旦放在公历的1月1号,就要求大家必须在1月1号进行新年庆祝。几千年传下来的本土节日,怎么就不让过了。但是中华民国的老百姓不愿意呀!我就是不相信民国政府号召力,能把我们老百姓怎么样。我们几千年的节日习惯,你民国政府怎么说改就改?等到孙中山下台以后,袁世凯当上中华民国大总统。公历的1月1号和农历的正月初一,这两个该怎么去处理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ffc9a3a833ebf1adb418734be083e8d.webp)
袁世凯就把春节跟立春进行合并了:春节、放在正月初一。元旦、放在公历的1月1号!完美解决元旦和春节的节日难题。如果真的要废除咱们中国人自己的历法,在当时民国政府来看,民国老百姓认为太荒唐了,不接受不答应。咱们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节日,像端午节、重阳节、元宵节、七夕节、你都改成阳历的话,那么根本就没办法对应上啊!比方说:公历1912年1月15号,它对应的是农历12月27号。你上哪看月亮去,元宵节都见不到月亮!那么就简直太荒唐了。如果按公历算,8月15月亮是圆的吗?十二生肖又怎么算呢?按照公历计算,你应该是属鸡?还是属狗呢?生辰八字又该怎么办呢?所以,当时的袁世凯民国内务部,就按照老祖宗历史传统设立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新年春节,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夏天的节日,就是端午节。秋天的节日、就是中秋节。冬季的节日,就是冬至。民国官方用的是公历,民间老百姓继续按农历。从这之后,中国人就有了两个新年:一个是公历的元旦、一个是农历的春节。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82827a40745a2616dc7dca18187c8df.webp)
后来孙中山和一些新思想先贤,就拿这事来反对袁世凯!孙中山说:春节,你必须给我废除!但民国老百姓不愿意,民间百姓根本不吃孙中山这一套。你孙中山的一句话就能把我们几千年的传统节日给废了,那肯定不行!民国老百姓守护传统节日与政府相抗衡的坚定决心,竟然未有过丝毫的动摇。1934年,国民政府无奈的停止了强制废除旧历的政策,非常没面子的宣布:对于就立年关,除公务机关,民间习俗不宜过于干涉。从此,春节就再一次地回到了老百姓们中间。此后,无论时代如何的变迁,春节所承载的团圆起伏、辞旧迎新的家族团结精神内涵,始终一如既往的存在。这不仅是春节的魅力所在,也正是中华民族真正的文化自信、真正的力量源泉。农民耕田播种就是靠“二十四节气”农历来计算时间周期,“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52d9b6fec5e78be5c03a6dcc6635517.webp)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春秋时代,制定出仲春、仲夏、仲秋、仲冬等节气。经过不断地改进,到秦汉年间已完全确立二十四节气。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时期,“二十四节气"被纳入《太初历》作为指导黄河流域农事的历法补充。“二十四节气”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将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轨道分为360°,春分为0°,以后每15°为一个节气,共24个节气。“二十四节”气划分依据是根据斗转星移,圭表测影,太阳黄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02357430a7aa1ac12aa583a2e4feccc.webp)
二十四节气分为四类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象征气温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降水量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和农事活动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2006年5月20日,“二十四节气”作为民俗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7年5月5日,“二十四节气”保护联盟在浙江杭州拱墅区成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15fc5056f52dbf7e3d8ac630710a416.webp)
所以,过了新年春节老百姓就要根据“二十四节气”耕种干农活了。没办法,无论是春节还是元旦,他哪一个都没办法废除啊!都保留了下来,一直到今天。所以说:我们过新年春节的历史,却只有100多年。“过年”过的是辞旧迎新,告别旧岁,迎接新的一年!象征着时间的流转和生活的更新。在一年当中的最后一天,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进行庆祝活动:先上坟祭祀祖先、吃团圆饭也叫年夜饭、12点整准时放鞭炮迎接新年到来、初一晨起贴春联、至亲好友走访拜年谈心交流感情、以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2023年春节,中国春节正式成为了联合国的假日。2024年春节,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着中国也成为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排名第一的国家。2025年的春节来到了,我是学社书香,在这里给天南海北的粉丝朋友们拜年,恭祝大家蛇年大吉大利。今天的内容就简单聊到这,我有说的不对的地方,欢迎朋友们在评论区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