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水手4强力加持,AI算力更高,影驰5070Ti金属大师白金OC首发

客星科技站 2025-02-20 22:18:33

2025年1月Steam显卡硬件排行榜上,最受欢迎的显卡依旧是RTX3060和4060,可以说,虽然5080和5090在春节期间发布,但是这两款显卡对于很多玩家来说还是高高在上。

同时前10榜单上出现了70这个级别显卡, 前20榜单上70系占据了一定的份额,对于很多玩家来说,70系就意味着天花板,价格和性能之间达到了一个均衡点。

今天就来看看50系旗下的5070Ti,来自影驰家的金属大师白金OC具体的表现。

50系发布的亮点大家都有目共睹了,大部分玩家关心的大力水手4(DLSS4)和多帧生成,AI算力加强(支持FP4精度模型),GDDR7显存 ,  Reflex低延迟技术二代,第四代光追核心等,其实更新的东西还是很多的。

关于Blackwell架构,5090和80首发的时候相信大家也都看过了很多专业分析,这里就不赘述了。

影驰RTX 5070Ti金属大师白金OC采用了NVIDIA Blackwell 架构,核心代号GB203-300,它的硬件规格,对比上一代4070Ti提升明显,甚至在部分硬件规格上都小胜上一代的4080 super。

8960个CUDA核心,16GB GDDR7显存, 256bit显存位宽,896GB/s显存最大带宽,28Gbps显存传输速率,280个第五代Tensor Core(张量计算核心),300W TDP功耗。

而上一代4080 super仅在CUDA以及张量计算核心数量上要高于5070Ti,显存大小和显存位宽一致,速率和带宽上均逊色于5070Ti,从硬件升级角度来说5070Ti要比5080更良心一点。

影驰这张显卡后缀带了一个OC,因此频率要高一些,基础频率2300Mhz,加速频率2497Mhz。

大刀阔斧全面改革,黑白双色新一代金属大师

这一代金属大师外观变化非常大,虽然保留了全金属外壳和无光设计方案,但是去掉了原先的金属原色银色,改为了黑白两色。

没有40系金属大师那么硬朗,也没有30系金属大师那么圆润,50系金属大师介于两者之间。

影驰 GeForce RTX 5070 Ti 金属大师系列显卡的设计灵感源于即将炸裂、释放强大能量的宇宙魔方,上盖延续铝合金一体压铸成型工艺,有着不规则线条强化科幻感,风扇周围则是点缀了很多CNC工艺的亮片。

而内部PCB则是采用了12的层高规格的非公版设计,辅以10+4+3相豪华供电,在公版配置基础上经过全面优化,加强 GPU 供电及优化元器件布局。

尺寸方面,不含挡板仅有304 x 124 x50mm,完全符合SFF-Ready 标准,可以更好的兼容小机箱。

这一代散热系统代号寒光星β,采用了三颗直径90mm的霜环风扇,三折扇叶,扇叶数量7片,提升了风压,降低一部分噪音,支持自启停。

内部散热鳍片数量密集,内部集成了5根6mm直径的镀镍复合热管,通过回流焊接工艺和合金压铸中框加强件,带来了优秀的散热能力。

白化金属背板风格有点接近此前的星曜,尾部依旧有着大面积镂空设计,用以增强整体散热性能。

这一代接口也做了升级,三个DP2.1b以及1个HDMI 2.1b,能够实现高达8K的分辨率。

作为一张符合SFF-Ready 标准的显卡,这张金属大师5070Ti白金OC在ATX机箱中体积相当小巧。

如果搭建无光白色主机,那么这张白色金属大师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当然搭配ARGB灯光也是毫无压力的。

比如老黄最爱的白绿灯光主题。

确实具备不错的观赏性。

理论性能&生产力测试、AI性能测试、游戏帧率测试、拷机测试

测试平台主要配置

CPU: Ultra 7 265K

主板: ROG STRIX Z890-A GAMING WIFI S 吹雪

显卡: 影驰 RTX 5070 Ti 金属大师白金版 OC

内存: 金士顿Renegade叛逆者 DDR5 8000

固态: WD_Black SN7100 1T

本次搭配的测试主板来自ROG STRIX Z890-A GAMING WIFI S 吹雪,这是一块采用了全白PCB的Z890主板,配备了16+1+2+2供电模组设计,处理器、内存以及核显供电为单向90A电流。主板具备AI智能超频功能,通过对处理器体质和散热器性能进行智能评估利用算法和数据库提供更合适的超频建议,不仅简化了超频的操作,还降低了超频的风险。

吹雪Z890的智能超频也可以轻松让这套硬件发挥最强的性能,在跑分测试中尽量拿到高分,减少平台一般带来的性能误差。

5个M.2接口、雷电4、WiFi 7等,也带来了很不错的扩展性。

全白设计也是非常契合此次的影驰金属大师外观上的改变。

GPU-Z中已经可以识别出来对应的产品,显存来自三星,Boost模式下频率2497Mhz。

首先是Steam上最好玩的游戏,3D Mark。

5070Ti主打是2k分辨率,但是4K分辨率在DLSS 4加持下也有着很不俗的表现。

无论是 Speed way、Steel Nomad还是Port Royal,影驰这张5070Ti金属大师白金OC都对4070Ti呈现碾压趋势,跑分领先30%~40%左右。

而传统的Fire Strike以及Time Spy测试中,影驰这张显卡也依旧有不错的提升,幅度也在20%及以上,毕竟CUDA数量上增幅约有17%。

3D mark也更新了DLSS4测试项目,这里可以测试开启后四种不同模式下的帧率提升,以及2x、3x、4x多帧生成下的帧率成绩。

这里就尝试下4K分辨率,因为DLSS4和多帧加成实在是离谱,不开启帧率仅有41帧,质量模式下2X、3X、4X成绩分别是118、164以及204帧,提升幅度分别是187%、300%、397%,性能模式下更是离谱到最高500%。

目前游戏已经有70多款支持DLSS4或者即将支持,这样看来,以后搭配低端显卡流畅跑4k分辨率或许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V-RAY中关于CUDA和RTX还有两个专针对显卡的测试,其中RTX测试中跑分6802 vpaths,CUDA测试得分2098 vpaths,结果供参考,这个成绩相对于RTX4070Ti提升也是相当不错的。

Procyon生产力测试

这里要和大家说一说,照片编辑处理主要是看处理器和内存,显卡也会有一些作用,但是主要还是看前两者。

这里的照片基准测试得分为10994,对比我之前用Ultra7+4080S+同样的内存+Z890主板要高一些,但是不多。

相对而言,视频编辑分数更看重显卡,毕竟Blackwell架构的RTX 50系显卡增加了对4:2:2 10bit H.264/H265色度采样视频进行编码和解码,因此在Procyon的视频编辑测试中,这个跑分9336,对比我之前Z890+Ultra7+4080S的成绩8349要高出了1000左右,确实有着更高效的优势。

Procyon AI测试

     

先来看看大语言模型AI Text Generation Benchmark, 这个测试日常中匹配的场景就是设备上AI助手协助你做一些文字工作,比如写一篇发展计划,做一个PPT给出建议,或者协助程序员生成代码,各类推理工作等。

使用ONNXRuntime-DirectML 1.20.0人工智能推理引擎,四个大语言模型,PHI 3.5得分3913、MISTRAL 7B得分4146、LLAMA 3.1得分也是4146、LLAMA 2 得分4054,大家要是有兴趣可以自行对比下。

     

再来看看Vision Benchmark,这个距离我们普通人比较远,主要是偏向企业和研究人员对于智能设备的开发,vision指代视觉,比如NVIDIA会去开发一些和汽车自动驾驶有关的硬件和AI算法。

不过测试出了一些问题 ,使用NVIDIA TensorRT推理引擎,运行一小段时间就终止了,测试无法正常运行,使用微软平台的推理引擎在精度为Float32、Float16以及integer分别得分1262、2197以及605。

Al Image Generation Benchmark,这个就是我们日常最常见的文生图,这个测试也是以Stable Diffusion作为核心,引擎主要是三种, ONNX Runtime、NVDIA TensorRT以及Intel OpenVINO。

这里使用NVIDIA TensorRT推理引擎同样出了问题,使用ONNX Runtime推理引擎可以正常运行。

在Stable Diffusion 1.5版本中以FP16精度运行,创建16副分辨率512x512图像,得分2675;XL版本中以FP16精度运行,创建16副分辨率1024x1024图像,得分2396。

我自己也手动跑了SD 4.9版本,以我常见的测试方式测试了一下这张显卡的AI绘图表现,简单测试花费时间1.7s,复杂测试时间8s,这个成绩是要优于4080,略逊色于4080S。

来看看极限单拷状态下的显卡表现。

极限压榨下,这张影驰5070Ti金属大师白金OC,成功跑到了300W功耗,显卡温度仅有65度,风扇也仅有1700RPM不到的转速。

游戏帧率测试

50系正式发售的当年就有75款游戏支持DLSS 4技术,大部分游戏都支持在游戏UI界面设置帧生成或者低延迟,不过有些游戏就需要手动在NVIDIA APP软件中单独设置,如果你玩的游戏支持但是无法设置,可以尝试下驱动软件中的驱动程序设置。

首先是支持最全的赛博朋克2077,最新版本中可以在画质设置中任意调整多帧生成倍率。

         

不得不说DLSS4和多帧生成太生猛了,4k分辨率下最高画质,光追开到最高,DLSS和多帧生成全部关闭的场景下,分辨率仅有17帧,而开启2X、3X、4X,在DLSS设置为质量的前提下,帧率分别提升到了60、87、111帧;而在性能模式下更猛,2X、3X、4X设置下帧率提升到了89、126以及159帧,完全能跑满一台4k 144Hz显示器了。

2K分辨率下就更离谱了,4X性能模式下最高帧率提升到了262帧,提升倍率高达648%,这么看来一台8K显示器在超级性能模式下4X估计都能跑起来。

漫威争锋也是支持DLSS4和多帧生成的游戏,只不过设置需要通过NVIDIA APP。

这个游戏是不带基准测试的,所以只能手动测试3分钟帧率,因为每次场景都不同,实际结果仅供参考。

漫威争锋在4k画质全开的场景下,这张影驰RTX 5070Ti金属大师白金OC基础帧率也等达到70帧,完全可以流畅运行。

多帧场景仅有3x和4x,质量模式下帧率分别提升到227和262帧,而性能模式下4x直接飙升到了295帧,提升了320%。

最后是鸣潮,也是首批支持DLSS4的游戏,只不过在NVIDIA APP中无法设置对应的多帧生成,在游戏界面中仅提供了一个插帧开启选项,游戏如果不开启DLSS,帧率是锁定60帧的。

在4k分辨率场景下,DLSS质量和性能模式下,帧率分别为189帧和219帧,如果是对比锁帧率的关闭DLSS场景,帧率提升就是215%和265%,还是相当可观的。

本次分享就聊这么多,可以看到在DLSS4和多帧生成的加持下,5070Ti这张显卡表现足够优秀,游戏场景下高帧率表现非常不错。

而在生产力上,得益于对于4:2:2 10bit H.264以及H.265视频格式解码的支持,以及AI性能提升明显,无论是剪辑特效制作,还是在AI应用方面,都是合格的生产力工具。

回到这次测试的影驰金属大师5070Ti白金OC上,全新的设计让人眼前一亮,无光纯白的外观加上原先的金属质感,应该会让很多搭建白色无光主机的玩家又多了一份选择。

小尺寸加优秀的温度表现,或许2025年,又可以尝试去搭建性能小钢炮

0 阅读:3

客星科技站

简介:一枚坚信搞机无罪的处女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