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难封”原因探析:李广曾为封侯求助过算命先生

平民历史 2024-03-20 02:12:57

与冯唐不同,司马迁为李广单独列传,而且记叙也颇为精彩。

王勃曾感慨,“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唐因为生不逢时,难遇赏识,所以渐渐老去。

而“飞将军”李广历经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朝,虽屡立战功却未能封侯。这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故事呢?跟随司马迁记录,一起了解“飞将军”李广所作所为……

01“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难道是我的长相不该封侯?还是命中注定如此?

“元狩二年中,代公孙弘为丞相”,元狩二年即前121年,安乐侯李蔡取代了公孙弘荣升为大汉丞相。安乐侯属于爵位最高级别,丞相又是“三公”之一。

丞相李蔡便是“飞将军”李广的“从弟”。从弟就是堂弟,李广对堂弟相当了解:论人品,李蔡“为人在下中”——下等人品中的中等;论名望,“出广下甚远”——比李广差了很远。

但是,论爵邑,“广不得爵邑”——李广没有爵位封邑;比官职,“官不过九卿”——李广从未超过“九卿”。“而蔡为列侯,位至三公”。

“广尝与望气王朔燕语”,李广为此曾专门找王朔私下闲聊。“望气”,据说是根据面相气色或者头顶云气判断一个人的运数如何。“燕语”,意思私下闲聊。才能、人品均不如自己的堂弟李蔡都能封侯,李广心里肯定很委屈,所以找具有“望气”本领的王朔询问原因。

“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固命也?”——《史记·李将军列传》

李广遗憾地问王朔:“自从大汉跟匈奴开战以来,每次战役我都没落下。我手下几十个才能低劣的校尉,靠与匈奴作战的军功获得了封侯,我从不甘人后怎么就没有微小的功劳获得封邑,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难道是我长相不该封侯,还是命中如此?”

王朔既没有抬头看天,也没有注目李广,也就是说“望气”根本无从谈起,而是反问李广:“李将军你自己想想,有没有做过愧疚的事?”

“我当陇西郡守时,羌族起兵反汉,我诱降了八百人。羌兵投降后,我并未兑现许下的条件,当天把他们都给杀了。到现在这事是我唯一愧疚的。”

“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封侯者也。”——王朔回复李广:给人带来灾祸的事,没有比杀死已投降的人更大的了。这就是将军不能封侯的原因。

王朔号称“望气”大师,但他给李广的结论并非源自“望气”,而是交谈分析。王朔将“李广难封”归咎于“杀降”,然而真实原因是否如此?看看司马迁将如何解答。

02“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假如让你跟随高祖打天下,受封万户侯是不成问题的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李广是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北)人,祖上为秦将李信,曾追捕缉拿燕国太子丹。李广出身将门世家且有一技之长,“广家世世受射”——世世代代传授射箭技术。

“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关隘,位于今宁夏固原市东南。),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孝文帝十四年(即前166年),匈奴大举侵犯萧关,李广参军攻打匈奴。“良家子”指出身较好,一般为农耕子弟。

“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李广善于骑马射箭,杀敌、俘虏较多被提拔为中郎。“中郎”,是指宫中护卫、侍从。

“广从弟李蔡亦为郎”,堂弟李蔡与李广一同参军,也立军功为中郎。“皆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司马迁明确两兄弟一同参军立功,获得同等职位、俸禄。所以,当安乐侯李蔡接任丞相一职时,李广失落了,于是找王朔“望气”算命。

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史记·李将军列传》

中郎李广曾经伴随汉文帝出行。“有所”表示曾经发生过,冲锋陷阵、抵御敌寇和搏斗猛兽。汉文帝感慨,“太可惜了,生不逢时阿。以你的才能跟随汉高祖刘邦打天下,封万户侯也不在话下。”

汉文帝对李广既赞许又惋惜:赞叹李广勇猛无敌,惋惜才能无处施展。

汉文帝时代,将帅之才怎会无处施展?毕竟,从汉高祖时代,匈奴便屡屡进犯。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今宁夏固原东南),杀北地都尉卬”(《张释之冯唐列传》),匈奴不断侵犯北部边境,还杀了守边将士。参照《孝文本纪》,“当是之时”是指汉文帝十四年(即前166年),当年李广刚刚从军。汉文帝为此征询过冯唐意见,并派遣冯唐“持节”赦免了云中郡守魏尚。

“后六年冬,匈奴三万人入上郡,三万人入云中”,“后六年冬”是指前158年,汉文帝启用令勉、周亚夫、张武、刘礼等防守,却未主动出击匈奴。当然,李广仍未任用为将。这或许与汉文帝“无为”有关,匈奴来打,能守便守,能躲便躲。

李广除了缺少汉初创建际遇之外,还有自身因素导致的缺乏信任……(未完待续,下回更精彩。)

0 阅读:0

平民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