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陈琳辉)“3号楼就是综合病房楼,12号楼是外科病房楼,15号楼是内科病房楼……”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门诊大厅里,志愿者正在为来院患者提供咨询、指引等服务。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b79a87441d52da3071bcb89181bd109.png)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门诊客户服务部改造前后对比图。受访者供图
在高质量发展,精准医疗的大环境下,“让就医患者不迷茫,少跑冤枉路的精准导医是宣武医院后勤服务中心的宗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通过对从不同门区进入的患者进行随机问询采样,收集了有价值数据3万多条,历时1年零3个月,为精准布设导医点位提供了数据支撑。”2月11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后勤服务中心主任刘婷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为了让大家来医院就诊时“看得明、找对道、走得顺”,医院导医标识已在悄然中大焕新识,希望我们信息前一步,让有需求的患者“少跑路”。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2cf8682795309705458330f689f6b7c.png)
导诊地图改为视角定制平面图。受访者供图
“根据需求进行改造提升,是本次医院导医标识焕新的底层逻辑。此次导医标识系统更新,室内共完成1618处,室外实现了70个点位的覆盖。”刘婷介绍,据2024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门诊患者接待量统计,老年患者占比48.3%,将近就诊总人数的一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1958年建院,医院新、老院区楼宇繁多,南北狭长,科室分散,患者到医院就诊难以精准定位找到就医楼宇。医院里清晰准确的指示标识,对于就医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行动不便者和初次就诊者至关重要。
为了提升老年患者的就医体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从“减法”入手,对标识系统进行了优化改造提升。医院后勤服务中心李菲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焕新的导医标识去除了不必要的装饰性文字和图案,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图形和排版,改用了简明的字体,同时增加字体大小和行间距。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2bc9e2ccdcf70e865f40ea4c748fd61.png)
改造后新标识简洁易懂。受访者供图
考虑老年患者的身体特征和使用习惯,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设计、更换、增加新标识,特别设置在老年患者容易看到且易于理解的位置,如每个拐点处的指引、距离的标注、最便捷的路径方向。同时,新标识避免使用过于抽象的图标,改用拟物化图标,让老年患者能够快速理解标识的含义。
为了让初次就诊者和行动不便者“少跑路”,就诊挂号单也同步标注了楼宇号和楼层信息;导诊地图为了帮助方向感欠佳的患者能“看得明、找对道、走得顺”,摒弃了传统的“上北下南”平面图布局,改为根据患者当前位置的视角定制平面图。同时大面积墙面涂色和双语标识也是为了满足不同需求群体导医需要。李菲说,“每一位患者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需求和感受都值得被尊重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