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如果现实历史真发生了坑自己国家7万野战精锐这样的骚操作,那么在发生的过程中梁帝的政权基本上就没了。荒唐无耻如宋高宗和秦桧,也只是构陷杀害了岳飞和岳家军的主要将领,对于岳家军的士兵则是拆分遣散到各地驻军。《琅琊榜》里大梁也就是一个割据政权,梁帝这波割自己大动脉的骚操作简直不可思议!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不管是和平时期维持基本规模的职业军队还是战争时期动员军队作战,都会大量消耗国家的财力和人力。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里有写过后勤保障相关的计算,以宋朝的军事动员能力来看,基本上就是三个后勤保障一个战士。
“三人饷一卒,极矣,若兴师十万,辎重三之一,止得驻战之卒七万人,已用三十万人运粮,此外难复加矣。”
古代步军每天行军很少有超过40公里的,如果沿途没有其他补给,极限行军距离就在600公里左右。秦赵长平之战打到最后,昭襄王甚至是亲自到河内郡加封当地百姓爵位一级,征调郡里十五岁以上的全部青壮年去保障前线粮草供应。
《琅琊榜》里的大梁并不是一个大一统的王朝,7万精锐赤焰军作为纯战斗兵员,配套的后勤兵员至少也得有21万人(精锐部队需要的后勤保障应该更多),也就是说梁帝为了抵抗北境大渝的入侵实际上是动员了不少于28万人的部队,当然大渝搞了20万皇属军也是离大谱。20万对7万,优势在我???
以大一统的明朝来说,朱棣迁都北京后,国防力量前置,精锐部队一般集中在京师附近。永乐年间京城卫所72个,皇帝直属亲军二十六卫,并制定京军三大营: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大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也就是土木堡之变那年,京军规模大概在17万左右,不过大明之耻朱祁镇出征的时候还是号称50万大军。
历史上对于大梁这种割据政权,7万精锐野战部队理论上应该就是其全部家底了。古代王朝损失七万精锐是个什么概念?被称为满清立国之战的萨尔浒战役,明军总共损失精锐兵力才45800余人,不到5万人的损失就让大明在辽东再起不能了。
贰师将军李广利
安插亲信,然后搞死主帅一家,亲信接手部队
所以你说了个啥?
琅琊榜的梁朝只是个个割据势力而已
明日校场发响,不要带武器
真实历史上 梁帝的骚操作 让你都想不到,侯景800溃兵乱南梁 娶公主 囚梁帝[呲牙笑]
哈哈,架空,无限资源型,还有云南10万铁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