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里,“佛龛”李涯是军统唯一成功潜伏在延安的特工,被军统局副局长戴笠评价为“价值连城”,同时明确指示“只蛰伏,不启用;待战时,见奇效”。如果不是“前列腺经常造反”的吴站长为了调查余则成和左蓝的关系,佛龛应该能潜伏到解放战争时期,那么他能发挥出戴局长说的奇效吗?
李涯是谁?军统青浦特训班行动班学员,1937年参加金山卫战斗,心思细腻,做事干练,深受军统教父余乐醒重用,属于根正苗红的军统嫡系。在延安,李涯是二保小(延安第二保育小学)的老师,这所学校跟一保小一样都是为八路军干部与抗日军人家属子弟开办的学校。考虑到建国前我军在军官婚配问题上一直执行“二五八团”的政策,即二十五岁以上,党龄或军龄8年以上,团职以上的军官才有资格解决个人问题,换言之在“保小”上学的孩子父母基本上都是当时中共党、政、军各个岗位的中坚力量。
作为戴局长口中的战略级卧底,李涯能力强、同时潜伏的位置又让人很有想象力,但是如果一直能潜伏下去,在战时李涯所能得到的情报量级也很难跟军统天津站副站长余则成相比。理论上他可以搜集根据地的物价信息、日常宣传要点及打听到部分公开领导的职务变化,考虑到情报传递的困难和危险性(延安没有城市电力供应),李涯的情报传递频次会尽量压低,同时国军的情报分析能力不足,短期内能得到的有效结论不会太多。
另外,延安作为战略后方,1947年之前常规驻军只有2万多人,个别干部调往其它根据地或部队,都是说走就走。同时,二保小的老师根本不敢跟学生家长套词,符合“二五八团”条件的大都是长征干部,对敌斗争经验丰富,套词的过程中很容易就会引起对方警觉。
因此,即使李涯能潜伏到解放战争时期,也很难发挥出所谓的战略奇效。网传的李涯原型为沈之岳,他在皖南事变中为国民党提供了重要情报。不过沈之岳在延安潜伏时期曾经凭借在抗大的优异表现获得过中共中央社会部(其实就是负责情报和保卫工作的部门)部长康生的公开表扬,并且抗大毕业后先后在八路军留守兵团和中央军委机关工作。
以李涯的身份,在延安潜伏期间能造成的重大危害很可能就是类似于刘伯承元帅女儿在延安保育院遇害那样的恶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