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青嘗言:「人作畫,終須示人。」誠哉斯言矣。畫者,初不過自娛自樂之事也。幼童塗鴉,隨心所欲,不計效果,畫畢則棄,未嘗思量其畫之去處,亦未求人之稱讚,此乃畫之初衷,至純至真。
及長,心智漸開,始知畫之功用,非獨自娛,亦可傳達情志,乃至求名逐利。於是乎,畫者用心經營,冀望其作能得眾人之賞識,乃至流傳後世。故今日之畫壇,展覽頻繁,出版物盈架,拍賣場熱鬧非凡,皆因畫者之心,已非昔日之童心矣。
然則,畫者之作,究竟為何人而作?此實一難解之題。俗人好俗畫,雅士尚雅品,二者各有所愛,莫能相合。蓋因畫者之境,與觀者之心,常有霄壤之別。所謂“陽春白雪,下里巴人”,正道出其中奧義。昔黃賓虹先生,窮其一生,研墨揮毫,不為當時所重,迨至時光荏苒,其畫方顯其真價,世人始驚其妙,歎為觀止。然則,黃老之畫,初不為人也,乃為己也,為心也,為道也。
是以,畫者之畫,不必過慮其能否取悅於人,而應專注於畫之本源,即心中之感,筆下之意。畫之高下,不在於他人之評判,而在於畫者自身之感悟。若能以此心態深研繪事,則畫者之樂,無以復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