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101:不逞之徒丨公子騑弑君独揽大权,尉止纠集贵族政变

绿茶纵横看历史 2024-07-28 13:23:18

不逞之徒(bù chěng zhī tú),意思是心怀不满而为非作歹之人。成语出自《左传·襄公十年》,“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皆丧田焉,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乱。”

春秋时期晋楚争霸,郑国作为夹在两个大国之间的小国,时常受到两国的侵扰。鲁襄公二年(前571年),晋国趁着郑成公去世,郑厘公刚刚即位,纠集齐、宋、鲁、卫、吕、曹、邾、滕、薛九个诸侯国,采用鲁国大夫公孙蔑的计策,在虎牢筑大城准备伐郑,并命大国出兵一千,小国出兵五百,共驻虎牢大城。

郑厘公得知消息,连忙派人向晋国求和,晋悼公准许了郑国的求和,并与郑国结盟。

鲁襄公七年(前566年),楚共王恼怒郑国背叛楚国投降晋国,派令尹公子贞率兵伐郑,因郑国虎牢大城有晋兵防守,楚军改道经许国北上,渡过颍水直逼郑城。

郑厘公得知楚国大军已经渡过颍水,连忙召集六卿商议对策,即正卿公子騑(字子驷)、司马公子发、司徒公子嘉和公孙辄、公孙虿、公孙舍之。其中前三位是郑穆公之子,乃郑厘公的叔祖,后三位则是郑穆公的孙子,乃郑厘公的叔父。

得知楚军来犯,正卿公子騑认为郑国夹在两强之间,应当采用“墙上草,顺风倒,楚来顺楚,晋来顺晋”的方略,只有如此才能生存。郑厘公却认为,如此做只会导致兵祸不断,难以获得安宁,因此主张坚守国都,派人向晋国求援。

然而,由于卿大夫们都畏惧公子騑,无人敢奉命前往晋国,郑厘公见状大怒,遂亲自前往晋国借兵,结果在夜宿馆驿时被公子騑派人杀死。之后,公子騑拥立郑厘公之子姬嘉为郑君,是为郑简公。

郑简公时年仅五岁,公子騑借此大权在握,不过他的弑君行为,却引起了郑国公子们的仇恨,于是他们在一起密谋,准备杀死公子騑,为郑厘公报仇。但是,由于事情泄露,诸公子反被公子騑所杀,公子騑由此独揽郑国军政大权。

公子騑掌权之后,在外交上推行自己的“墙上草、顺风倒”政策,立即派人前往楚营求和,将与晋国结盟的责任全都推到了郑厘公身上,楚国令尹于是重新与郑国结盟,然后班师回楚。

鲁襄公九年(前564年),晋国恼怒郑国弃晋从楚,又派兵伐郑,晋军刚到虎牢,公子騑便派人给晋国送上礼物,重新与晋国结盟,使得晋国撤军。

晋军刚走,得知消息的的楚共王又出兵伐郑,讨伐郑人叛楚从晋之罪,然而楚国军队刚刚进入郑国境内,公子騑立即派人献礼给楚共王,又重新与楚国结盟。

晋悼公得知郑国再度叛晋从楚,大怒道,“郑人如此反复无常,兵到则从,兵离又叛,要让其长久臣服,该用何策?”

中军元帅荀罃献策,建议将晋军分为三军,轮番讨伐郑国,使得郑军和楚军疲于奔命,晋悼公采纳了他的建议。这次,无论公子騑献上多少礼物,晋国都没有撤军,郑国只能在楚国的支持下与晋国作战。

战场上,公子騑仍然不忘争权夺利,贵族尉止因与其有旧怨,公子騑先是利用权力,减少了尉止率领的兵车,后又派心腹抢夺尉止俘获的俘虏,将之据为己有,尉止打了胜仗,公子騑既不向郑简公汇报,也不让其献俘,这让尉止对其恨之入骨。

当时,郑国不仅经常遭受晋楚两国的攻打,其内部也是动荡不安,由于宗族贵族之间争夺土地和奴隶,导致大批奴隶逃走,大量土地荒芜。公子騑执政后,强力推进土地整治,纠正土地边界,并借此扩大自己的田地,导致贵族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等丧失了大片土地,引起了这些家族的强烈不满。

鲁襄公十年(前563年),尉止暗中联络因为丧失田土,而对公子騑不满的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等贵族,各自带领自己的家兵,攻打执政大臣公子騑所在的西宫,杀死了正在西宫议事的公子騑和司马公子发、司徒公孙辄,然后又率兵攻打北宫,劫持了年幼的郑简公。

公子騑等人被杀之后,公子騑之子公孙夏、公子发之子公孙侨等人沉着应对,收殓了父亲的尸体后,率兵攻打尉止等人的叛军,卿大夫公孙虿亦率领国人参与平叛,最终尉止和子师仆被杀,侯晋逃亡晋国,堵女父、司臣、尉翩、司齐等人则逃亡宋国。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