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车大寒冬:品牌到零部件、MCU大厂纷纷裁员!

立创 2025-03-20 09:21:16

全球汽车产业正迎来一场全链条的深度变革,从汽车品牌到零部件企业,再到汽车 MCU 大厂,无一幸免。

一场涉及研发、生产、销售全链条的深度变革正通过裁员潮的形态显现。

一、汽车终端市场震荡:压力催生结构性调整

蔚来近期对终端销售团队及UR Fellow部门(涵盖售后客户服务、NIO House及售后门店)进行了裁员,整体比例约为10%,其中深圳团队的裁员比例甚至高达50%。部分员工在接到通知后,仅用了20分钟便完成了交接。

此前,蔚来发布的2024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净亏损达50.6亿元,自2018年以来累计亏损已超过800亿。

图源:vecteezy

传统豪车阵营同样面临转型阵痛。保时捷3900人的裁员计划正在分阶段实施,其中近1900个岗位将通过自然流动、限制招聘及自愿协议等方式实现。

大众旗下软件子公司Cariad则计划裁员近1600人,占其5900人团队的约30%。

此外,上汽通用旗下的沈阳(北盛)汽车有限公司正面临关闭风险,而极星汽车在春节后对中国区销售和运营部门进行约50人的裁员调整。

各大车企纷纷出手,正是在业绩下滑和市场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下,不得不对内部结构进行深度优化。

图源:cgtrader

二、供应链重构:从博世到采埃孚的艰难选择

作为汽车产业链的重要环节,零部件企业同样未能幸免于全球经济低迷的冲击。

作为全球90%车企供应制动系统的巨头,博世年内2次裁员超万人,其中传统燃油车相关岗位占比达65%。

这种新旧动能转换在采埃孚表现得更为剧烈,采埃孚自动变速箱工厂正以每月5%的速度缩减产能,而电驱系统产线却在三班倒赶工。4万人的裁员计划中,70%集中在传动系统部门。

与此同时,大陆集团今年全球裁员预计将达7150人,其中欧洲区域将削减约3000个职位;而佛瑞亚则计划到2028年在欧洲裁员超过1万人,占员工总数的13%。

零部件企业通过裁员调整人力资源结构,力图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图源:路透社

三、半导体寒潮:从"缺芯"到"去库存"的生死局

此前安森美宣布裁员约2400人,占总员工数的9%,并启动全公司范围的重组计划。其CFO在财报会议上透露:"MCU库存周转天数已达182天,远超健康水平的90天。"

这种困境在恩智浦和意法半导体身上更为严峻。恩智浦裁员1800人的计划中,ADAS芯片验证团队规模缩减40%。

而意法半导体中国区MCU市场份额从28%跌至19%,已启动裁员计划,预计裁减2000至3000人(约6%),并关闭部分工厂。

芯片领域的这一系列调整,无疑是企业为应对市场萎缩和技术挑战而做出的阵痛选择。

图源:安美森

四、多重因素交织下的行业变革

行业转型压力:汽车行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加速,传统燃油车生产线与新能源汽车生产线差异较大。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新技术研发和生产线更新,同时也面临着技术人才短缺和传统岗位冗余的问题,这促使企业优化人员结构,裁减不符合转型需求的岗位。

价格战困局:近年来汽车价格战持续蔓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销量在不同品牌之间的分配,但并未带动市场总销量的额外增长,反而导致不少车企的利润大幅下滑。

经济环境与市场需求:全球经济环境不容乐观,消费者购买力受到抑制,汽车市场需求进一步下滑。

全球汽车产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结构性调整。大厂的裁员行动不仅是对短期市场低迷的应对,更是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必要的阵痛。

对于半导体及相关产业而言,上游供应链的剧变意味着传统车规芯片市场的萎缩,也孕育着域控制器、碳化硅功率器件等新兴领域的爆发机遇。

0 阅读:112

立创

简介:一站式电子元器件采购自营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