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帝内经》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远古古时期,有一位叫黄帝的人,自幼聪明伶俐,善于言谈,,谙于世事、熟悉万物之本,长大之后,秉承朴实勤勉之风,乃至成年之时,荣登天子之位。
有一天,他向天师歧伯问到:我听说上古时候的人,年龄都能超过百岁,但动作却不显衰老、迟钝;现在的人,年龄刚至半百,就行动不便、笨拙无力,难道这是由于时代不同所造成的吗,还是因为现在的人们不会养生所造成的呢?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歧伯回答说:上古时代的人,深谙养生之道,能够取法于天地阴阳、自然变化之理,借以指导、调节养生,使之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从而做到饮食有节制,作息有其规律,既不妄事操劳,又避免过度房事,所以能够形神俱旺,协调统一,活到天赋的自然年龄,超过百岁才离开人世。
现在的人就不是这样了,生活习惯一反常态,以酒为水,滥饮无度,醉酒行房,恣情纵欲,从而使其阴精竭绝,真气耗散,不懂得保持精气充满,不善于统驭精神意志,而专求情欲的一时之快,违逆养生的根本法则,饮食、作息、起居、毫无规律,所以到半百之年就衰老了。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古代深懂养生之道的人在教导普通人的时候,总要讲到对虚邪贼风等致病因素,应及时避开,心情要清净安闲,排除杂念妄想,以使真气顺畅,精神守持与内,这样,疾病就无从发生。
因此人们就可以心志安闲,少有欲望,情绪安定而没有焦虑,形体劳作而不使疲倦,真气因而调顺,各人都能随其所欲而满足自己的愿望。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八达”:原指四面相通的道路,后来用于以形容交通的便利,此处是说生命活力旺盛,耳聪目明,能够远及八方。
“淳德全道”:“德”,道德;“全”,保全;“淳,厚也……其德厚,其道全也。”是说人能够做到道德高尚,并且能够接近、符合天道即天地自然阴阳变化的规律。
道德高尚,同时能够做到接近、符合天道,就是说能让自己所有的思想、行为都接近、符合天地自然阴阳变化的规律,也就是能够全面践行养生之道。
譬如要调适于四时阴阳、气候寒热的变迁,要远离、摒弃世俗不正常的生活,要积蓄精气、保全精神。
所以这样的人能够悠悠然、游行于天地自然之间,由于积精全神,他的精气充足,精神充沛,因此不仅神明、生命活力旺盛,耳聪目明,五官敏锐,同时精气、物质基础雄厚,能够活得很长,生命绵长。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
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其次有称为圣人的人,能够安处于天地自然的正常环境之中,顺从八风的活动规律,使自己的嗜欲同世俗社会相应。没有恼怒怨恨之情,行为不离开世俗的一般准则,穿着装饰普通纹采的衣服,举动也没有炫耀于世俗的地方。
在外他不使形体因为事物而劳累,在内,没有任何思想负担,以安静、愉快为目的,以悠然自得为满足,所以他的形体不益衰惫,精神不益耗散,寿命也可达到百岁左右。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其次有称为贤人的人,能够依据天地的变化,日月的升降,星辰的位置,以顺从阴阳的消长和适应四时的变迁。追随上古真人,使生活符合养生之道,这样的人也能增益寿命,但有终结的时候。

欢迎大家品读中华大家读书会!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
感党恩.向党学.悟思想·跟党走!
感恩家庭幸福和睦.厚德载物!
感恩天地滋养万物!感恩国家培养护佑!
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恩恩师谆谆教导!
祈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阖家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