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联通在官方App上线了“联通卫星”业务,该业务办理后可使用天通卫星进行紧急通话。
据介绍,中国联通该业务限天津、山西、安徽、湖北、广东、海南用户办理,费用为10元/月,开通后在地面通信网络覆盖不稳定或无覆盖的情况下,可提供紧急通信业务。特别提醒,该业务需要用户持有支持联通卫星功能的终端才可使用。
目前,三大运营商均在卫星通信领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尝试。此前,中国电信依托“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及网络,已在国内面向公众用户提供包括卫星移动语音、短信等在内的手机直连卫星服务。从业务上看不难看出,此次中国联通的卫星通信业务大概率是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共建共享的又一成果。
而中国移动则携手中国时空依托北斗和5G网络,基于北斗短报文能力,推出北斗短信业务,可以实现在无信号覆盖区域,地理坐标精准可知,北斗短信发送畅通无阻。此外,中国移动还成功发射“中国移动01星”与“星核验证星”卫星,并与合作伙伴携手启动第三第四颗低轨卫星研制。
在中国市场,卫星通信业务最初主要面向政企、航海、航空等专业领域。但随着华为等手机厂商的入局,卫星通信逐渐向消费级市场渗透。尽管目前卫星通信资费较高,但在紧急情况下(如自然灾害、野外探险等),卫星通信却能提供关键的生命安全保障。
此次中国联通推出卫星通信业务,标志着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正式拉开帷幕。未来,随着运营商竞争的加剧,更多卫星通信业务的推出,卫星通信资费有望进一步降低,推动该技术向更广泛的用户群体普及,使卫星通信从“应急功能”逐步转变为“常用服务”。
终端方面,随着技术成本下降,卫星通信功能将逐步下放至中端机型。例如,2025年非旗舰机型可能支持基础卫星短信功能,而高端机型则进一步集成宽带数据传输,形成“地面+卫星”的双模通信生态。
卫星互联网星座方面,我国也迎来密集进展。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73次飞行。
在4月24日的2025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中获悉,截至目前,我国低轨卫星星座千帆星座已完成五个批次的组网卫星发射,全面进入常态化发射组网阶段。千帆星座的国际业务也在推进,当日垣信卫星与泰国国家电信正式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总的来看,此次中国联通“上车”卫星通信,不仅是为了拓宽自身业务版图,也是在和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的卫星通信业务暗暗较劲。从咱们普通用户角度看,在卫星互联网产业链多方协同推动下,未来卫星通信或将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功能,资费也会越来越亲民。
不是必须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