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汽车工业就踏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仅仅十年时间,日本就从一个汽车工业的追赶者,一跃成为全球汽车产量第三的国家,仅次于美国和德国。
而在这场汽车工业的崛起浪潮中,发动机技术成为了日系车的核心竞争力,也成为了日系车企引以为傲的资本。
丰田的“开不坏”、本田的“技术控”、马自达的“操控之王”,这些深入人心的标签背后,都离不开其在发动机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
然而,对于彼时刚刚起步的中国汽车工业来说,日系发动机却如同天花板一般,难以企及,中国车企仿佛患上了“心脏病”,明明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却始终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技术优势和背后的“秘密”
日系发动机的优势在于其出色的可靠性和耐久性,丰田汽车之所以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赢得“开不坏”的口碑,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发动机技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从原材料的选择到生产工艺的控制,再到最终产品的检验,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做到极致,而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也正是日本制造业能够享誉全球的重要原因之一。
还有就是日系发动机的优势还在于其出色的燃油经济性,在全球油价不断上涨的背景下,燃油经济性成为了消费者购车时越来越看重的因素。
而日系车企凭借其在发动机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成功地将燃油经济性做到了极致。
例如,丰田的混合动力技术、本田的地球梦发动机、马自达的创驰蓝天技术,这些都是日系车企在燃油经济性方面做出的努力,也为其赢得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
而日系发动机之所以能够做到如此高的燃油经济性,与其在发动机设计、材料应用、燃烧控制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密不可分。
但是日系发动机的最大优势还在于其强大的技术专利壁垒,日本车企深知技术创新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它们在发动机技术领域投入了大量的研发经费,并申请了大量的技术专利,构建起了强大的技术壁垒,以此来维护自身的市场地位,阻碍竞争对手的追赶。
对于中国车企来说,想要突破日系发动机的技术壁垒,就必须面对这些技术专利带来的挑战。
要么另辟蹊径,绕过日系车企的技术专利壁垒,要么加大研发投入,在核心技术领域实现突破,掌握自己的技术专利,才能真正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
然而,这两种路径对于彼时的中国车企来说,都充满了挑战,一方面,中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在技术积累和人才储备方面与日本等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差距,想要在短时间内实现技术上的弯道超车难度极大。
另一方面,中国车企长期以来习惯于“逆向研发”的发展模式,缺乏原创性的技术积累和创新能力,这也成为了制约中国汽车发动机技术发展的重要瓶颈。
不过,在发动机领域,中国车企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辛历程,早期,中国汽车工业基础薄弱,发动机技术几乎一片空白。
1958年,第一台国产V8发动机在红旗轿车上搭载,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迈出了重要一步,但这台发动机更多的是象征意义,性能和可靠性与当时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改革开放后,中国汽车工业开始大规模引进国外技术,其中也包括发动机技术,但由于缺乏自主研发能力,中国车企长期处于“拿来主义”的状态,难以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汽车市场的迅速崛起,中国车企开始意识到自主研发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大了对发动机技术的研发投入,并开始尝试突破日系发动机的技术壁垒。
奇瑞汽车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这家成立于1997年的中国品牌,从一开始就将发动机技术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打造。
经过多年的持续投入和技术积累,奇瑞汽车已经掌握了发动机技术的核心科技,并成功推出了多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产品。
2015年,奇瑞汽车更是将7000台发动机出口到日本,打破了“中国发动机不如日本”的固有印象,这一事件不仅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汽车工业的进步,也为中国车企树立了信心。
除了奇瑞汽车之外,长安、上汽、一汽、比亚迪等中国车企也都在发动机技术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这些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或者与国外企业合作,不断提升自身的发动机技术水平,并推出了多款性能优异的发动机产品,逐渐打破了日系发动机在中国市场的垄断地位。
然而,中国汽车发动机想要真正实现对日系发动机的超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车企需要继续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技术瓶颈,尽管中国车企在发动机技术领域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在高端制造、材料科学、基础研究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另外,中国车企还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发动机技术人才,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
日本汽车工业之所以能够长期领先世界,与其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密不可分,日本不仅拥有众多历史悠久的汽车工程专业院校,还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因此,中国车企需要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更加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为中国汽车发动机的发展提供持续的人才支撑。
结语
尽管中国车企在发动机技术领域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在高端制造、材料科学、基础研究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在企业的努力下,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奋斗下,中国汽车发动机一定能够突破技术壁垒,实现“弯道超车”,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信息来源
澎湃新闻:《为什么中国还是造不出好的发动机?》(2019-07-10)
半岛都市报:《日本大量采购奇瑞发动机,背后原因,令人深思》(2024-05.20)
做好的发动机靠高度精密的数控机床,没有这种机床做不好发动机的
日本复合材料学和光电学,最顶尖
我们在研究人文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