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声去世后,小女儿为何不再写入党申请书?王四毛:我没资格

雁玉浏览过去 2024-11-24 18:10:48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

文|千古史记

编辑|千古史记

王树声,这位被誉为“写检查最多的大将”的开国元勋,在他离世后,小女儿王四毛说出了这样一句话:“我没有资格再写入党申请书。”

王树声出生在湖北麻城县一个贫苦家庭,早年父母双亡,少年的他经历了生活的苦难,也见证了社会的不公,他从不畏惧权威,甚至在上学时因拒绝信仰天主教而被学校开除,后来转入董必武创办的学校。

在这里,他接受了革命思想,开始走上革命道路,1926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天,他在麻城地区创办了农民协会,面对地主恶霸的压迫,他公开发声,号召农民团结斗争,将田地从地主手中夺回。

这样的斗争也让王树声不得不面对“亲情”与“正义”的抉择,他的亲舅舅丁枕鱼,不仅是地主,还组织红枪会破坏农民运动,为了捍卫革命成果,王树声带人活捉了丁枕鱼,并亲自执行了处决。

大义灭亲这一举动,不仅彰显了他的无畏和决绝,更唤醒了无数民众的斗志,正是在这样的土壤上,他的家族成员纷纷投身革命,成为一支红色力量。

但革命从来不是一条平坦的路,西路军失败,是王树声一生都无法释怀的经历,1937年,他率领的部队在河西走廊遭遇重大打击,最后仅剩下3000余人,面对敌人的围剿,他带着残部退守祁连山。那是一个常年积雪的地方,物资极度匮乏。

他和部队几乎全靠乞讨维生,一路忍饥挨饿,直到最终仅剩十人突围成功,王树声独自穿越腾格里沙漠,靠信念支撑回到延安,他总是把这次失败归咎于自己,认为西路军的覆灭是自己的过失,给党和军队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尽管毛主席告诉他,“你回来了就是胜利”,但他却始终铭记这份自责,并不断反思和总结。

他的自律和廉洁也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了延续,作为开国大将,王树声本有权力享受特殊待遇,但他拒绝了一切,他不仅要求家人按规定领取定量的粮油布票,还严格控制自己能使用的资源。

工作车以外,他拒绝额外配置生活用车,家人外出只能步行或乘公共交通,他的妻子杨炬,即便在酷暑寒冬,也从未动用丈夫的专车,这样的作风不仅体现在生活中,也贯穿于工作和家庭,长子结婚时,警卫员借来公家家具布置新房,他立刻严令送回,强调“公家的东西不能动”。

王四毛作为王树声最小的孩子,与父亲的关系尤为深厚,小时候,她是家中唯一被允许进入父亲书房的孩子,在那里,她听父亲讲述国内外的新闻,学习中国地图上的地理知识。

父亲的严谨和对她的引导,让她从小便明白家国大义的重要性,即便在她入伍后,王树声也严格遵守军队纪律,从不为她谋任何私利。

1971年春节,她因任务无法回家,王树声虽然思念,却不曾动用权力为她争取假期,为了见她一面,他排队等待探视,完全以普通父亲的身份出现,这种坚持原则的教育,让王四毛深受感染,也让她对父亲有着更深的理解。

1974年,王树声因食道癌去世,享年69岁,在病榻上,他仍然拒绝接受战士们的献血,坚决不浪费社会资源,他去世后,王四毛再也没有递交过入党申请书。

不是因为她对党的忠诚动摇,而是因为她认为自己的境界永远无法达到父亲的高度,王树声以一生的言行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她看来,自己无法达到父亲那种无私奉献的标准,也没有资格承载党的信任。

从麻城的农民协会到腾格里沙漠的生死一线,从西路军的沉痛教训到黄河上的战略奇迹,王树声的一生充满了艰难与荣耀,而他对子女的影响,不仅是革命精神的传承,更是对自身高度责任感的塑造。

王四毛选择放弃,是对父亲的一种敬仰,更是对自己的清醒认知,她的这句“我没资格”,背后不仅是个人的自省,更是对父亲伟大人格的深刻体会。

王树声去世后,他的故事随着时间逐渐被历史书籍铭记,但他的家风和精神却留在了后代心中,对于每一个了解这段历史的人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故事,而是对那个时代、那些人的一份敬仰。

对此,您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0